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如何学好现代文阅读理解 知道学习方向(事半功倍)

句子大全 2022-12-06 05:13:01
相关推荐

一:语文阅读理解考什么?

对于现代文阅读理解,很多同学为此头疼。特别是在文学类阅读上,就是记叙文、散文、小说,丢分比较大。

导致很多同学被强加一个坏名号:你理解能力不行!可悲的是,这句话常常出自老师的口中。导致很多学生很困惑,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了。

那么阅读理解啊,它实际有两个能力:

一个是理解能力

一个是赏析能力

赏析能力是理解能力的更高一个层次。理解能力 ,从我们小学就开始训练。那么到初高中呢,肯定要上一个台阶,到赏析能力的层次。再高一个层次,那就是探究能力,这个探究能力,初高中有涉及,但都考得比较浅。探究能力,是大学重点培养的能力。

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是互补的关系,好的理解能力能够提高咱们的赏析能力,赏析能力也可以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那我们的现在的现状是什么呢?把焦点集中在理解能力上。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怎么学,理解能力就是上不去,到达一个瓶颈了。所以就开始怀疑自己,我还能学好语文吗,我感觉我就不适合学习语文。

如果真的是理解能力的问题,那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都成傻子了。数学、科学、英语,它们就不需要理解能力了吗?那为什么,它们可以学好,语文就学不好呢?

这个时候,你需要通过其他能力来推动,比如赏析能力。

理解能力是怎么提高的?你要问老师,大多数老师提供的答题是这样的:“多思考!”

这句话,是一句废话,但也不是一句废话。就我这一句话,我就出个题: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有会做这道题的同学吗?我在讲分析句子含义的时候,提到两个重要的方法:一个是抓住重点词语,一个是多问为什么。

这句话的重点词语的,肯定是两个废话。废话就是没用的话。第二步,问为什么,为什么多思考是一句废话呢,也就是说多思考没有效果,没有用。那为什么又不是一句话废话呢,那是因为提到理解能力确实需要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在综合一下,为什么说多思考这句话没有效果呢,因为它没有解决怎么去思考的问题。所以,同学们呢,这个是不是你学习阅读理解的头疼问题?

那我告诉同学们,怎么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它必须有凭借之物,没有凭借之物的思考,那是天马行空,那是胡思乱想。这个凭借之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就是常识性的知识。我们必须对常识性的知识有足够熟悉。

常识性的知识,在我们小学阶段是重要任务。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啊,理解能力也不乐观呢?

一个词语:死记硬背!!!

特别是教学能力有限的老师,还有新老师,他这个方法。你要是放在15年前,20年前,那对考试绝对有效。

我给各位看看很久以前的高考卷:

以前的高考卷

有的同学就笑了啊,我的天哪,太简单了吧。

时代进步的,对学生的要求,它也是逐渐提高的。也就是说现在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了。

你看我刚才说的话啊,对常识性的东西有足够的熟悉,熟悉可不是背啊。

简单讲:假设你去记忆一个词汇,你得把它的意思搞懂。你不能只是背下来,背下来的结果是,难以实际运用。你们发现,小学阶段我们学了很多高级词汇,看你们的作文,能够准确运用的有几个?

比如说“德高望重”,是一个高级词汇,有很多同学解释不出来。德,品德。高,那即是高尚,品德高尚。望,声望,也可以说名望,重,大的意思。即使解释出来,还会用错。比如说,我同学小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各位同学,这有毛病吗?

肯定有啊,语境不对啊。德高望重,他用在年龄比较大的人,年长的,年高的。

一个小屁孩,德高望重,从哪来的本事啊?

学完这一步,还不算完,你要学会拓展,把类似的词语积累下。比如年高德劭,这个邵,就是高尚,美好的意思。年纪大,品德好。

这才是我们正确学习词语的方法。不仅要知道他的基本意思,还有熟悉它使用的语境,还要学会拓展。

很多同学,只做到了第一步,那你告诉我,你怎么能提高?

最严重的是什么呢,背古诗文。考查课内的还好,考查课外的,烂,烂一塌糊涂。

为什么呢,不熟悉!

大部分同学,诗的意思都没搞懂,文言词基本释义都没解决,就狂背。那背的,唾沫子飞天。

既然背了,我怎么没见到你们作文中运用呢?那有的同学说我运用啦,你那运用的,我跟你说我都不想看。

上来第一段就一段排比,李白说,杜甫云,20年前,我们的作文就采用这个套路,现在你们还在用这个套路,怎么能让你的作文又新颖呢,那有的同学,600字作文,有300字是原汁原味的古诗,没有任何的改变。

真正的运用,那是化用。

什么是化用,化成你自己的语言。

比如说: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化用后

当窗前的月光洒在那黑白相框时,我不禁想起了他。

比如说: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

暮春时节,洁白色的杨花居无定所的漂泊,子规似乎也为此哀叫着。尽管我站在繁华的街市,可我的心却似柳絮一样,迷失了方向。

你看,当你真正地熟悉了古诗的内容,真正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你自然能够有效的运用。

这可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结果。请问,有哪个同学做到了?

在熟悉之上,理解才会渐渐深入,渐渐提高。

所以啊,小学阶段,理解能力不好,起点就错了。

后面,只不过是在错误的道路上,急速行驶。

从而产生了很多问题,厌学,没兴趣等。

就现代文阅读理解而言, 你想理解文章,你肯定要对常识性的东西进行熟悉。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在我们小学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的。

字词的意思,字词运用的语境等。因为文章就是由一个字组成的嘛,对不对。这是小学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那么我前面说过,到初中阶段,考查的不仅仅是理解,还有赏析,而且理解和赏析是互补的关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理解,你还有干嘛呢,关注赏析。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没有试题作业,平时都是写论文。写什么论文呢,就文学专业而言,我们就是在赏析,或者说评析。比如《浅谈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浅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丰富的主题》,《穆斯林葬礼的结构特色》《浅析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等等

所以各位同学看到没有,什么语言特色,结构特色,主题,人物形象啊,都是我们现在初中,高中,阅读理解要考查的内容。只不过,我们初高中阶段,是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现在的阅读理解实际上是在考查你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只不过是赏析能力中的一小部分。

又不是说你看不懂文章,对不对,很多同学看文章,还看的津津有味的,也会评头论足的,但是一做题吧,就不行啦。那么这个时候,不是你的理解能力出问题了,而是你赏析能力出问题了。那么问题在哪儿呢,你没有赏析的角度,也就是缺乏理论基础。

有时候,你们在对答案的时候,很多答案出现的术语,你们就答不出来,比如说,运用了插叙,文白相杂、整散句、象征等等,那这些就是所谓的理论基础。

大学时,为了能够写好论文,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课程,叫《文学理论》《文艺批评》。当然这本书,你们这个阶段是看不懂的,非常苦涩难懂。但它却是我们的写好论文的基本功。同样如此,你想做好阅读理解题,那你也应该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有哪些呢?

首先我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就是阅读理解考什么?

二:阅读理解考什么?

很多同学做了很多阅读理解题,总是稀里糊涂的,有题就做,做完一脑袋浆糊。

那么搞清楚阅读理解考什么,你就应该知道一篇文章是怎么构成的?

文章:词、句、段、材料(内容)、结构

这是文章的外在构成。那么内在构成有哪些呢?

主题、情感、影响(价值)

人、事、物、景

那么内在的构成,几乎是必考的,有直接考查的,有间接考查的。外在的构成,是选考的。

这是文章的两方面构成。

那么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是会用到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的。当然,我们考试用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是经典的。

那么这些写作手法有哪些呢?

修辞手法,这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美感。比如在考察词语、句子的时候,时常会让你从修辞手法去赏析。对吧

那么常见的有10种。

描写手法,这也是最基本的,他的目的是使得描写的对象更加具体,形象,鲜明、深刻。比如,写人的,会用到人物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啊,外貌啊。

比如写景写物的,会用到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这些描写手法,它还有一些技巧,比如,正面和侧面描写,渲染和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啊等等。

结构手法,就是为使得结构严谨的、完整的、清晰的、有吸引力的。比如说线索(线索可以使得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插叙、倒叙啊、悬念、伏笔、铺垫、照应、过渡等等。

立意手法(主题手法)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还有其他的,比如,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

我说到这里,有点同同学就说了,老师别说了,太多了,人家的小心脏受不了了。那没办法,谁叫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呢。

还有就是表达方式,就是文章是以怎样的形式来来的,是叙述、是议论、是描写、是说明、还是抒情,以此就把文章文体给区分出来的。以叙述为主的,那就是记叙文或是散文或是小说,以议论为主的,那就是议论文,以说明为主的,那就是说明文。

同学们注意一下啊,我说的是以xx为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篇文章很少单独用一种表达方式,而是多种表达方式在一块使用,这不过一块使用的表达方式有主次之分。

比如记叙文,特别是散文,往往是叙述、抒情、议论结合使用。这个叙述是主体,抒情和议论是点到为止。不要小看这个点到为止, 它往往是文章的主题。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时常说要抓住文章的抒情句和议论句。

但问题是,很多同学区分不了这5个表达方式,所以在找这个关键句、主题句有很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在分析文章主题的时候会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你作文肯定写不好,很容易出现文体不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不像。

以上这些东西,我们也叫表现手法。

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下,这个表现手法,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可以把它称为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等。就是上面我提到的全部内容,包含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立意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方式。

狭义的是指:描写手法、立意手法,还有其他没有归类的,比如对比和衬托、联想和想象等。

那么以上技巧类,都是选考的,因为文章不可能把所有的手法都用上,只用一部分,在考试上,会选择该文章比较突出的手法进行考查。

因为考试的文章是变化的,没有看到文章之前,谁也不知道具体考什么,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掌握。

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知识点,其实就是理论基础。它是我们进行文章赏析的必备工具。

你要知道每个手法的概念和作用,你才能合理的进行运用。这解决的不仅仅是解决咱们的阅读理解问题,更是解决咱们的作文问题。很多同学写的作文,非常普通, 就是缺乏一些技巧的使用。比如说写记叙文,不会合理使用倒叙、插叙,让文章情节波动起来,产生吸引读者的效果。不会有意识地使用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啊,让文章主题深刻起来,不会合理地使用线索,照应,设置悬念,让文章结构严谨,清晰。不会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让语言生动起来,让内容充实起来。如果你没有掌握这些东西,你想搞定阅读理解,那是痴人说梦。没有掌握这些东西,你凭什么写好作文?你凭什么?

那有的同学说了,我的作文平时都是可以得30多分的,满分40。看着还不错呦。

当一些同学作文发给我,我重新评改的时候,我25分都懒得给。不是说我严格,而是学校老师并没有真的很仔细严格按照评分细则给分的。

为什么呢?

第一个是怕打压。每次给你低分,会打压你写作的积极性,本来学生写作积极性就不高,再打压一下,会让学生丧失兴趣、信心。第二个,老师没那么多时间。一个班级四五十人,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仔细阅读。基本上一篇作文,1分钟时间。因为这个,同学们你们会发现40分的作文,普遍性在28-32分。问题是你相信这多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在一个层次吗?但也有一些现象,好作文,给了低分。这个确实跟老师的水平有关。在我接触的老师中,我发现很老师呢给孩子讲作文,结果他自己都写不出好作文。不信,你们可以让你们老师去写。后来我加入了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群,进去发现,这种现象,居然非常普遍。我的天那,非常普遍,当时,我着实大吃一惊。特别是年轻教师。

这种情况导致什么呢,哎,每次考试你们的作文只有一个鲜红的数字,没有给具体的修改意见。给个分数就完事了,结果呢,你们都不在意。日复一日,年又一年,写了十多年的作文,你们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最近有一次,马上初三的学生,看了他的作文,我都想骂人。那作文写的,还不如小学生。比如说,这样写的:

那天天气很热,热得我直流汗,我真想跳进池塘洗个澡,可我妈妈又说在池塘洗澡不安全……

这种语言,你告诉我,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凭什么给高分?

天气很热,咱就可以用环境描写啊,对不对,比如说:中午出门去,路旁的树枝耷拉着头,翠绿的叶子没有了血色。树下的老汉正靠着树干使劲地用草帽扇风,但他额头上的汗珠和胸前的流淌的汗水,告诉我,那草帽带来的风没有丝毫作用。

你看,我这一段,没有写一个热字,但我表现出来热了没有?怎么表现的呢,先是用了拟人手法,对不对?还用了一个描写手法,各位同学可以看出来吗?这一段我重在通过写景来展现热,也就是正面描写的。但是呢,我嫌力度不够,我又通过人的表现来展现天气的热。这是侧面描写。这个描写手法就是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说到这里啊,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正面和侧面描写是什么玩意儿?

这个东西,我就不再细讲了你可以看我的课程《72个考点冲破现代文阅读理解障碍》第十三讲,讲的非常详细。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叫《陌上桑》,这里有个美女叫罗敷。那么写罗敷的美的时候,它没有直接它长得如何如何美,哎,什么肤白胜雪、腰如柳枝、唇若樱桃、面似桃花啊,眉如春山啊没有,而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来间接写罗敷的美。怎么写的,看下啊: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就是侧面描写。就是说你美,我不直接说,我拐弯抹角地说。

时常有人问我,沙老师,你帅吗?

我都不直接答,我来侧面回答。我说:“他们说檀郎见我,略逊三分,邹忌比我,掩面不语。”哈哈哈,哎呀,这位说真话的同学真不可爱。

你看啊,这就是通过他人的描述来展现我的美,我的丑。

我就不再讲了,各位同学可以去看看我的课程,讲的非常详细。

这一段,我用了三个技巧,自然环境描写、拟人修辞,正面和侧面相结合。这样使本来干瘪的、乏味的语言,变得充实起来,生动起来。

这些手法,就是我们现代文阅读理解考的内容嘛,所以我说了,你用心去学习阅读理解技巧,就是在学习作文的技巧。很多同学呀,都没有意识到,完全把阅读理解和作文给分开。没有想过通过阅读理解来借鉴、学习写作。还时常捧着作文书看,其实没什么用。

古人说:取法其上、得其中也,取法其中,得其下也。优秀作文,毕竟是学生写的,是吧,很难跟阅读理解的文章相比。同样是学习写作,为什么不去借鉴阅读理解呢?

另外就是说,很多同学说我知道这些手法 ,但我不会用。刚开始,你去模仿着写,熟练了自然而然地就能运用了。很多同学呢,在做题时,只是关注题本身,比如这个题考查了修辞手法,拟人。它的思维就是这样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xx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就完了。那这样,你的学习效率非常低的。你还应该注重句子本身。就是说这个句子能否为我所用,是否值得我去摘抄,去借鉴,去利用。就像,你们听沙叶老师的课,有没有想过,沙叶老师能否为你所利用。

那有的人说,老师,这个“利用”是贬义词,用词不当。那你就没有想过修辞 中的反语吗,这个显然是贬义词褒用。这里就是能否寻求老师的帮助。说到反语,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小两口说说笑笑的,然后女孩子说:你讨厌。那我问你,这个讨厌,是女孩子真的讨厌男孩嘛,不是。这也是反语,贬义词褒用。把小两口打情骂俏,调情的情态给展示出来。同时体现出这两口子他们的关系比较亲密,感情比较浓厚。是不是,那要是感情不好,你说你讨厌试试,好尴尬啊。

这也要求咱们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语言。

好,上面讲的是好文章外在的东西,就是技巧类的。她就像一个女人,要想显得美,那肯定要打扮打扮对不对,穿什么衣服,抹点胭脂花粉,涂点口红之类的,这些外在的打扮让看起来很美。文章也是如此。

所以欣赏文章就像欣赏一位佳人一样。你得知道搭衣风格、各种品牌、发型啊、什么样的香水啊,这些东西你不知道,你怎么去评析人家美不美呢?所以,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把这些技巧啊,手法啊,掌握了,你就解决现代文阅读的和作文的50%的问题。

那有的同学说,为什不是100%呢,你想多了。你想,外在的东西,怎么可能作为核心内容去考查呢,,所以我说了,什么技巧类的东西,只能是选考。有选择的考查。

因为这些写作技巧啊表现手法啊,他都是为谁服务的?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文章的核心,那么内容的核心是什么呢,是人物、情感、主题。其中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比如说人物,怎么考查,常见的是分析人物形象,这种题型,不多说,考的非常频繁。还有分析人物在文中的作用。特别是第一人称“我”在文中的作用。这里我就不再细讲,你们去看课程。

比如说情感,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

这方面,我在实际的教学和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不是不会分析,是什么呢,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去形容或者概括。

有一次上课,女同学,他这样说::“老师,等会儿,我想想,我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就是、我就是:支支吾吾半天,就没有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概括。

这就是典型的缺少感情词语的积累。关键是什么呢,这些词你们都知道,但就是不够熟悉,时常是想不起来。一看答案:一拍大腿,哎呀妈呀,就是这个词,我刚想的就是这个词。

所以,第一,平时要注意情感类词语的积累。第二,要注重这次情感词语的实际语境运用。比如说你做题的时候,考查这个词语了,你要有心眼的把这个语境的意思摘抄下来。

咱比如说:

17年某一个省份的中考卷,有这样的一道题,:孩子呢,向父亲提出要买一辆自行车,父亲听完后,半天不语。分析父亲的心理情感。

我再讲句子的含义的时候,提供两个重要的方法:一是抓住重点词语,二是多问为什么。

这句话的重点词语,显然是半天不语,那么为什么父亲半天不语呢?

再联系文章,发现这个家庭不是特别富裕。很容易知道父亲半天不语,只因为家庭的困难。那么反映出什么的心理情感。肯定是纠结的、矛盾的。纠结什么呢,能不能买,买吧,家里太困难,不买吧,感觉对不起孩子, 不能满足的孩子的需求。

所以你看到啊,做什么事儿,存在顾虑的,都可以用到纠结啊、矛盾啊这些心理情感词汇。

那么想做什么事儿,却没做。可以用哪些词汇?自责、内疚、惭愧或者说愧疚,悔恨、遗憾是吧。

比如说,我奶奶去世,去世之前呢,奶奶时常念叨要见见我。可我因为工作,没有见奶奶最后一面。那你说我内疚不内疚,愧疚不愧疚,自责不自责。说到这里啊,我真是枉为人师,基本的孝道我都没做好。古人都说百善孝为先。所以我希望学生,不要像我一样。这方面,我接受任何人的指责,批评。

好,这就是我讲的,根据语境意思进行积累词语。必要的时候,这个语境你要摘到下来,时常翻看,就解决想不出来的问题。

还有一类,分析人物形象的词语,也要注意积累。

至于主题,可以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不管是小题大题都可能涉及到。小题上,在分析作用时,主题的作用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学们应该很常见的看到,揭示主题,点明主题,深化主题是吧。大题上,要么直接考查主题,要么通过探究题来考查,就是所谓的看法提,这种题,千万不能离开主题空谈。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文章的主题,或者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这就涉及到一个超级基础的东西,那就是梳理文章。

至少50%的同学,在梳理文章还出现很大的缺陷。而且考试呢,仍然重视这一方面,比如说今年的中考卷,广州的、浙江的,都考查学生的梳理能力。

简单的考查,就是根据提示,进行填空。难一点,就是概括文章大意。

那么怎么去梳理,有没有方法?有。梳理文章,其实就是要搞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一点,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如果你连写什么都不知道,你谈什么梳理,谈什么概括。

那么如何有效地去练习这个能力呢?

你要重点掌握三个内容。

1. 记叙文的6要素

2. 线索

3. 记叙的顺序

尤其是线索和顺序。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简单一点,一片树叶子,你可以清晰看到他的脉,这脉,从哪开始,从哪走的,从哪儿结束的,你是清晰的看到的。

说到线索啊,很多同学都不知道线索是什么呢,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套用术语,乱答一气。如果说有这样一道题:

文章的第一段的某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呢,也知道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分析。分析结构的时候,他这样说,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哎呦,看似答得高大上啊,结果一分没有。原因是什么呢,没有理解线索的。线索它怎么可能是一个句子呢,我在讲线索的时候,讲了常见的6大线索。比如说,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迁移为线索。这个地点迁移啊,我的妈呀,昨天一位初二的学生,发给我的期末卷就在考。今年中考浙江金华的试卷也在考。

地点迁移为线索,这种文章,以游记散文为主。“迁移”这个词告诉我们,不止一个地点。多个地点,从ABC,每个地点的所见所闻所感,甚至还会穿插进行回忆和联想。

这个地点迁移,我们高雅一点,那就是人物游踪为线索。

其它的,以具体物象为线索,比如说一本书啊,牛啊,手机啊,

比如说,情感变化为线索。

至于人物线索啊,事件线索啊,复杂线索啊,我就不再细讲啦,同学们可以看我的课程,我都是结合案例讲的。

那么记叙的顺序咋回事儿呢,就是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常见的叙述有正叙(顺叙)、插叙、倒叙、分叙、补叙五种。这五种,分叙和补叙不常见,所以考试基本不考。倒叙和插叙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特别是这个插叙,考查的频率非常高。有的同学总是跟我说,他读完文章啊,她觉得文章写的好乱,一会儿是这个情节,一会儿是哪个情节,特别是散文。自己对不上时间线。这不是文章写的乱,这是因为文章采用了倒叙或者插叙的手法。所以当你能够分得清楚哪些情节是插叙,你就很容易把情节理顺了。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把文章的情节理顺,梳理清楚。那么主题就很容易总结出来。所以呀,想搞定文章的主题,首先你要解决文章梳理的问题。尤其是散文,散文往往主题比较丰富,甚至一段一个小主题。比如说这样一道题:本文意蕴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其实就是考查主题,意蕴丰富,告诉我们,主题不止一个。那有的同学会有疑问,一篇文章不是只有一个主题吗?是只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大主题。大主题下面是可以有小主题的。只不过呢,多个主题呢,它是有主次之分的。大主题是主要的,小主题是次要的。

不懂啊,我举个例子:

有一篇散文叫《老柿子树》

大主题,使用象征手法,老柿子树象征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呼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保留、继承、发展。

小主题:

1. 对孩童时期,老柿子树带来的欢乐的美好回忆和留念。

2. 对乡村的发展的担忧。

3. 对故乡的亲人的想念。

这就是通过梳理文章,弄懂每一段写的是什么,来总结概括主题。

当然,我也相信很多同学想到不到这些主题,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常见的主题有哪些?

老师呢,总结了5类。

分别是:情、理、义、趣、象

情,就是情感。这种就是以抒情为主的文章,它的主题往往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

理,就是道理。这种主题,往往就是揭示某种道理,或者说传递一些经验教训。从而去启发或启迪自己或他人。

义,就是精神品质。精神品质,他有好有坏,所以,有两种,一种就是赞扬,赞美谁有怎样的品质。第二种就是批评、鞭挞谁谁的什么样的品性。丑恶的本质。

趣,就是兴趣,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向往,对未来的期许。

象,就是现象。它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社会中的矛盾,贫富悬殊,地位不平等,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都属于社会想象。那自然现象,那无非就是呼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啥,工业越来越多,空气,水都收到了破坏和污染,什么垃圾啊,砍伐树林等等。都会破坏咱们的生存环境。

所以平时应该有意识对学过的,做过的文章,的主题进行一个归类。这样呢,方面咱们触类旁通,更好地去感知文章主题。

哪还有零零散散的东西,我不再提了,比如人称、长短句、整散句等等。我就不再这里提了。你可以去看我的课程,讲的非常的详细,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

那么,讲到这里,咱们都清楚现代文考什么了,那具体怎么考,这就没法回答了,因为题型是千变万化的。但不变的还是我刚讲的东西。

那么咱们回过头看刚开始我提到的问题:

阅读理解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呢?

这个时候,我相信各位同学,不言自明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