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英文写作中时态结构的微妙重要性

句子大全 2022-12-08 03:31:01
相关推荐

让成千上万的新研究者踌躇的一个决定是在他们的研究论文中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你可能在学校里学过,你应该经常使用主动语态,尤其是在演讲、写小说或有说服力的文章时,因为它强调主题,使你的句子更简洁有力。

虽然这条规则一般适用于研究写作,但在应用上有一些明确的差异——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科学期刊文章中有如此多的句子使用被动语态结构。事实上,只使用一种时态结构会让文章读起来很别扭,很难理解,甚至可能会让读者分不清研究的哪个部分或给定的段落是最重要的。那么作者什么时候应该选择被动语态而不是主动语态呢?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本文HotEssay小编为大家分析英文写作中时态结构的微妙重要性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

一般来说,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主体,即执行动作的人或物。

Example: “We arranged the sample groups.”

主语代词“we”引导句子,突出“we”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并直接引导句子对宾语采取行动。使用这种结构并不一定意味着“sample groups”不重要,但它确实特别强调了行为的主体。

另一方面,被动语态强调接受动作的人或物。

Example:“Sample groups were arranged (by us/by the researchers).”

在这个例子中,“sample groups”是句子中最重要的元素,因为我们能够忽略动作主题“by us”或“by the researchers”,甚至感到它们似乎是多余的,研究人员正在一定的执行操作的研究。此外,变成被动语态还使我们还减少了字数,在本例子中比主动结构更简洁。

由于主动语态结构通常比被动语态结构更强、更清晰、更直接、更简洁,大多数风格指南建议科学和临床作者在研究写作中更倾向于主动语态。

然而,被动语态还是会被经常用到。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手稿越来越倾向于被动语态的结构。不管这样做的原因是实际的,还是因为现在使用被动语态更流行,在你的写作中加入这种结构都是必要的,它让你的文章获得一个平衡的视角。

传统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主动语态,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选择被动语态呢?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当行为的主体对读者来说是不重要的、未知的或明显的

当行为人未知或对所讨论的行为不重要,或行为人非常清楚时,你可以选择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使用“by”子句来标识代理,但通常没有必要添加此信息。

Examples:

“Over 20,000 patients are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each year (by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Encyclopedias have been written (by scribes and scholars) throughout history.”

“Carcharodon carcharias has been studied (by scientists) more extensively than almost any other species of shark.”

在第一个例子中,行为主体是多余的,因为医生几乎都是诊断疾病的人。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猜测读者对‘scholars’不感兴趣(当然这个决定取决于研究的重点),或者也有可能作者是未知的;如果已知此信息并且此信息对语句有些重要,则可以行为主体。在第三个例子中,行为主体是相当明显的,因为科学家的任务是研究动物物种。

2)当对象或动作本身比执行动作的主体更重要时

在研究写作中,这项研究的重要性显然要大于从事这项研究的研究者(除非这个研究者碰巧是像史蒂芬·霍金那样著名的人),因此被动语态更常用。这个对象/行动的焦点通常可以在Methods部分看到,作者在这里写他或她做了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what was done”),主要使用被动语态,因为这里的主题通常是研究方法、材料和程序。

Examples:

“Frozen embryos were stored in a cryogenic tank for two weeks.”

“The extract from sample A was added to sample B to create a mixture.”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using a Chi-square statistic.”

句子可以这样用主动语态:

“We stored the embryos in a cryogenic tank for two weeks.”

“We added the extract from sample A to sample B to create a mixture.”

“Our team assessed the results using a Chi-square statistic.”

在这里使用主动语态的净效益是什么?在这些例子中,主动语态都不能通过缩短句子或澄清动作的焦点来改善句子。每个主动句的长度与被动句的长度相同,而主动句中的句子实际上将焦点转向了行动者——“we”或“our team”——这似乎并不是这些例子中最重要的元素。诚然,主动语态的结构更有力、更生动,但它们似乎更适合写短篇故事或轶事,而不适合解释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

在方法部分使用被动语态的另一个好处(除了研究论文的其他部分)是,它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和节奏,同时保持对实际工作的强调。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对句子的某一部分的持续强调,一篇文章会变得更具可读性。

在手稿的方法和其他部分,使用被动语态将焦点转向正在做的工作——行动的对象或行动本身。

3)当行为的接受者是你的句子的主题时

有时用被动语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是必要的。通过在句子的开头放置一个项目,你是把它放在“topic position”(或“subject position”),表明它是你句子的中心元素。

同样地,在句末加一个词,就是把它放在“stress position重音位置”,这通常是用来修饰或修饰句子的主要焦点的词或短语。你可以用被动结构或主动结构把单词放在这些位置。

Examples:

Active voice: “Scientists once classified slime molds as fungi, but they no longer classify them as part of that particular kingdom.”

Passive voice: “Slime molds were once classified as fungi but are no longer considered to be part of that particular kingdom.”

在第一个例子中,“scientists”占据了主题位置,“part of that particular kingdom”处于重音位置。这种顺序对读者意味着什么?首先,它表明“scientists”可能是这一信息的主要焦点(或至少是一个重要元素)。第二,在句末加上“part of that particular kingdom”,作者似乎是在告诉读者,这个限定信息对于理解这个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被动语态的结构中,这些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吗?这里的主要区别是“slime molds”被放置在主题位置,表明它们是这个信息的主要焦点。

使一个句子享有优于另一个句子的特权

你使用哪种声音以及你如何排列你的句子元素在确定一个元素相对于另一个元素的重要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当这两者对你的研究都很重要,而且都不涉及研究者的时候。

在下面的例子中,至少有两个元素是研究的重点。通过改变时态来重新排列这些位置,使得这些位置的重要性非常清楚。

Examples:

Active voice: “These amoeba coalesce into a multicellular, slug-like coordinated creature that grows into a fruiting body.”

Passive voice: “This multicellular, slug-like coordinated creature, which eventually grows a fruiting body, is created by coalescing amoeba.”

在这两句话中,“amoeba”和“multicellular, slug-like coordinated creature”是中心;它们似乎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部分。通过主动时态演示了这一过程,这解释了生命周期时间顺序,因此两个元素:“amoeba”和“fruiting body”(分别在主题和重音的位置)在这个句子的开始和结束生命周期的特定部分,中间的信息代表两者之间的过渡。

然而,在被动语态结构中,“multicellular, slug-like coordinated creature”位于主题位置,“amoeba”位于重音位置,中间的“fruiting body”(使用关系从句)被描述为这个“生物”的副产品。这种排序完全把句子的重点转移到了多细胞生物本身,其他的元素作为辅助信息。但是因为“amoeba”仍然在句子中,并且处于重音位置,作者显然想要展示它的重要性。

把主动句和被动句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句子序列

无论是在引言部分介绍你的研究目的,还是在讨论和结论部分建议进一步的应用或研究,你都应该尝试用简洁和清晰的意图来创建一个逻辑连贯的结构。这可以通过结合被动结构和主动结构来实现。

实现这一点的一个方法是创建一个“向后连接”的结构——在你的段落中的最后一句话或短句子序列解释了第一句话的目的。让我们在介绍部分中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Example of three cohesive sentences (active—passive—passive):

[Excerpt from “A Possible Correction of the Face Inversion Effect: A Methodological Commentary” (Rakover, Sam and Cahlon, Baruch)]

“The present commentary concerns the face/object (UI) effect. This effect can be explained by appeal to either innate or learning factors. However, this effect can also be influenced by another factor, the ‘baseline-level,’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commentary.”

这三行依次出现在论文的引言部分。第一句话用主动语态清晰而直接地解释了研究的问题(“the face/object (UI) effect”),让读者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第二句是用被动语态写的,探索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可能的方向。

第三句用被动语态的结构把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或者说“综合”起来。第三句与第二句结构相似,用“influence”一词将问题和提出的解释统一起来。

通过对主题(“effect”)的关注,作者可以创造一个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中都使用句子的衔接结构。这样的段落自然流畅,比使用相同声音结构的独立句子更能让读者理解和享受。

最后总结

以下是作者需要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变换的理由:

强调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减少字数(有时使用主动语态,有时使用被动语态);

使你的文章更容易为读者创造变化的节奏和语法;

根据经验,尽可能选择主动语态。

但当有充分的理由时,选择被动语态。在以下情况时考虑使用被动语态:

行为人对读者来说是未知的、不重要的或明显的;

行为人不如句子的作用重要;

行为人不如句子的主题重要;

某个主题(相对于别的主题)更重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