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林则徐虎门销烟却被发往伊犁赎罪 临行写了一首诗(内有千古名句)

句子大全 2022-12-09 04:19:01
相关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公室争斗,政权更迭,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公元前543年,郑国公卿子产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做丘赋。丘赋是以丘作为征发牲畜的单位。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郑子产作丘赋。"杜预注:"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丘赋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持有者依土地人口数量缴纳军赋;将纳税范围扩大到野中,增强国家财力。并吸纳“野人”进入作战序列,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在国、野分治的周代,只有“国”人才有当兵的权利,“野”人完全被剥夺了政治上的权利和义务。春秋时期,部分“国”人陷入贫困化,甚至沦为奴隶,国家兵源不足。“国“、”野”界限逐渐模糊

子产做丘赋的目的,就是增强郑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结果招来统治阶级的不满,子产说了一句话表明自己改革到底的决心:“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死生”是偏正复词,真正的意义是“死”,“生”只起到陪衬作用,表明为社稷不顾个人生命。

这八个响当当的字,被历代志士视作为江山社稷置生命安危于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坐标

2300多年后,西方列强用几门大炮轰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一位深怀民族大义的英雄全面开展抗击英军及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道光帝却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并遣戌新疆伊犁。

1841年农历八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临行前以无比忧愤的心情,作诗两首留别家人,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八个大字融入诗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之中,全诗如下: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释:

1. 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三座岛屿。

2. 九垓(gāi):九州,天下。

3. 赵老送灯台:《归田录》: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清政府投降派希望林则徐不要再回来。

4. 养拙:抱朴藏拙,意为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

5. 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6.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东坡志林》记载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以戏语劝慰妻子。

赏析:

第一首诗:

首联“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我即将微笑着离家远行,不要悲哀难过,无论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坦荡的胸怀去面对。

颔联“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这世上之事,很难不犯过错就会取得成功。没有谁天生是高官显贵。

颈联“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回想烽烟滚滚的禁烟抗英,今后将重新担负九州大地之重托。

尾联“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不要理会那些人妄自菲薄,轻言漫语,他们希望我不要再回来,你们可不要相信这些混话。

第一首诗,通俗易懂,千叮咛万嘱咐,既是对自己虎门销烟的肯定,也告诫家人,有些人在背后说些不着调的话,随他们去吧。天下为重,九州为重,我们要襟怀磊落过好这一生。

第二首诗:

首联“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我能力有限但重任道远,时间久了难免心神俱疲,加上日渐衰老,以我平庸之才难抗重任在肩。

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是当时的先行者。在道光的奏折下发至各省之前,他已经率先开展禁烟运动,并收缴烟土1.2万余两,收到道光嘉奖。随后道光连续八次召见林则徐,委以重任——禁烟。

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个人性命也心甘情愿,绝对不会因为自己可能收到灾祸而躲避。

林则徐非常清楚鸦片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禁烟运动中,大刀阔斧,标本兼治,面对阻力毫不退缩。作为封疆大吏,他还用强烈的求知欲虚心向外面的世界学习,以改变闭关锁国的局面。他组织人力翻译《世界地理大全》,并亲自润色编撰《四洲志》,成为近代以来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承蒙君恩深厚,让我谪居伊犁,我正好可以趁此韬光养晦,今后做一名戍卒比较适宜。

林则徐虎门销烟被永远载入史册。从封锁商馆到虎门销烟,林则徐所作所为从未超出大清法律,完全按照大清法律处理大清国内的禁烟问题。但是,当时整个大清国对外界的认知相当模糊,以至于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断定英国人断然不敢劳师远征,在给道光的奏折中一再强调不必担心边衅问题

定海失陷后,作为主帅的林则徐,未能准确判断敌情,他的御敌方略未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延误了备战时间。1840年6月21日,第一批英国舰队直逼虎门口外,鸦片战争爆发,朝野震动,大清一败涂地。

次年6月28日,道光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将他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1845年,重新被启用。1850年11月22日病逝,谥号文忠。

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以戏语劝慰妻子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平和的语气,旷达的性格,忧患意识和博大胸怀尽在笔端。

第二首诗中,将郑国公卿子产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一句化用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饱含报国之志,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正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最核心的写照,“社稷”被“国家”取代是时代所驱。

林则徐深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枪炮声打破原有的宁静,也打破了统治阶级的好梦,他没有选择故步自封。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山河十万军”,从“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总有一些人在时代逆流中奋不顾身,砥砺前行,为挽救民族危亡不顾个人安危。

林则徐虽然未能冲破时代局限,但他依然是那时候的先行者。他和魏源等人发出了近代中国为振兴民族、变法图强的时代先声,足以令后人万世敬仰。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