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当诸葛亮听到刘禅说一句话 心底发寒(刘禅的傻果然不是真的)

句子大全 2022-12-09 06:33:01
相关推荐

当形容一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时,通常会说此人是“扶不起的阿斗”,而“阿斗”正是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乳名。

这样的说法足以说明,刘禅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毫无主见,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人,而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更是将自己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仍然执掌蜀汉朝政二十九年。所谓“扶不起”的说法似乎不那么准确。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刘禅也绝非昏聩之人。

而诸葛亮临死前,刘禅的一句话,让诸葛亮心底发寒,发现从一开始便错看了刘禅。

刘禅变傻的传闻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长坂坡子龙救主的桥段是书中极为精彩的章节之一。

当刘备在襄樊准备抵抗曹操大军之时,刘琮听从蔡瑁的建议,已经投降曹操,面对挥军南下的曹操和已经投降的荆州军,刘备只好向江陵撤退。

随同刘备撤退的,除了沿路百姓,还有刘备的妻子糜夫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刘禅。如此重要的两个人,却被乱军冲散,遗落在长坂坡。

随后便有了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当赵云下马要将糜夫人扶上马鞍之时,糜夫人翻身投井,一死以绝后患。

于是赵云便将刘禅绑在怀中,以一己之力加上徐庶怂恿曹操收服赵云,在七进七出之后,终于冲出了曹军的包围圈,与刘备汇合。

而刘备在看到刘禅安然无恙之后,为笼络赵云,将刘禅摔在地上。自此赵云为刘备可谓肝脑涂地,刘备的计谋着实见效。

正是因为这一摔,便有了刘禅被刘备摔傻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则更为玄妙。据说刘禅本应是一代圣明英主,只因为在长坂坡的可怕遭遇,又经刘备一摔,寄宿在他身上的真龙受到惊吓,逃到了与刘禅亲密接触过的赵云身上。

因此刘禅在成年之后仍旧浑浑噩噩,头脑十分不灵光,而赵云却在长坂坡之后越战越勇,成为了常胜将军。

由于封建社会对迷信说法始终持坚信态度,因此刘禅愚钝昏聩的形象便被世人接受,并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不过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报仇的另一种形式

在《三国演义》的视角中,刘备作为努力接续汉朝统治的皇叔,始终以正面形象示人,因此刘备以仁德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曹操则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反派人物,书中对于他的诸多描写都是形容他有多么奸诈阴险。

东吴虽然也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成员之一,但是似乎无意于逐鹿中原。虽然与西蜀和北魏均有争斗,但目的均为自保,始终以一种较为温和的姿态立足于当时。

三个国家最终无一幸免,全部被晋归于一统。而三个国家的称帝和灭亡的顺序,十分耐人寻味。

早在曹操加九锡封为魏王之时,便有大臣建议曹操灭汉称帝,而曹操则选择将这一壮举留给曹丕。于是曹丕篡汉,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也成为了魏蜀吴中第一个称帝的国家。

刘备得知消息后痛心不已,便在西蜀称帝,以蜀汉的名义延续汉朝的正统。蜀国便是第二个称帝的国家。

吴国的统治者孙权是最后一个称帝的人,作为三国中的一份子,他的称帝似乎只是为了与其他两国遥相呼应,称帝后并无北伐或西征的举动。

蜀后主刘禅在三国生存竞赛中的表现似乎欠佳,作为第二个称帝的国家,灭亡时却成为了第一名。公元263年,魏军南下,刘禅投降,蜀国自此不复存在。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结束了曹魏的统治。280年,晋军南下,吴国灭亡。

如果这场生存竞争以国家团体赛的形式进行评判的话,刘禅可谓惨败。但如果以个人赛的形式来看,刘禅称得上大获全胜。他不仅看到了死对头曹氏子孙全军覆没,甚至连东吴的孙皓都没能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孙皓在投降后的所作所为。司马炎以胜利者的姿态对他说:“我早已为你建好宫殿,就等你来。”孙皓对此立即还以颜色:“你不知道,我也在江南为你建了宫殿。”于是在不久之后,孙皓便去世了。

孙皓的死总体来说可以归为咎由自取。司马炎作为最终胜利者,对孙皓的言语其实并不过分,而孙皓倔强的性格,反而显得极为桀骜不驯。

相比之下,刘禅的乐不思蜀,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审时度势后的妥协。毕竟大势已去,即便有雄才伟略,也不过是孙皓一般的下场。

隐匿锋芒的君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刘禅提出了诸多建议。不过整篇看起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位长辈,在出发之前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担忧,担心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刘禅会胡作非为。

从刘禅称呼诸葛亮为“相父”这一点来看,似乎他对这位丞相也是极为敬重,如同孩子对于父亲一般倚赖,虽然他才是蜀汉真正的皇帝。

他们二人始终以这种微妙的方式相处,对于这一点,蜀国上下似乎也颇为接受。但是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蜀汉之所以能够稳定,正是得益于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作为刘备的托孤重臣,诸葛亮追随刘备白手起家,在西蜀颇具威望,如果刘禅与诸葛亮争权夺势,百姓必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刘禅的弱势,实际是为大局着想。

当诸葛亮临终之前,刘禅看似毫无主见地向其询问,相父去世后我该如何安排您的后人?此时诸葛亮才意识到,刘禅并非毫无心机,反而是大智若愚,并且宅心仁厚,以求二人的关系能善始善终。

因此诸葛亮立刻表态,在南阳还有百亩良田,足够后人安身立命。而刘禅得到了诸葛亮的承诺,在其死后也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刘禅看似愚钝,但仍不失为一代仁义君王。

结语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臣子在君主身边时刻都提心吊胆,生怕言语触怒君王,惹祸上身。

然而殊不知君王对于劳苦功高的臣子同样有所忌惮。皇帝一旦被位高权重的臣子架空,便无异于羊入虎口,因此也有“功高震主”之说。可见君臣关系是封建王朝极难处理的难题。

刘禅看似愚蠢,却将和诸葛亮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可见他绝非蠢材,对于人情世故更是胸有成竹。只可惜当时的舞台上没有他的一席之地,通达世事的刘禅也只能选择隐藏锋芒以求自保,实为无奈之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