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20年北京市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句子大全 2022-12-11 05:28:01
相关推荐

一、课内知识回顾【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画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千乘(chéng)之国 因之以饥馑(jǐn) 秉(bǐng)烛夜游

B.以俟(sì)君子 风乎舞雩(yú) 琼筵 ( yàn )

C.端章甫(pǔ)愿为小相(xiàng)焉 羽觞( shāng )

D.喟(kuì)然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比(bì)及三年

2.(2分)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jí) 渗漉( lù) 修葺(qì) 垣墙(yuán) 象笏(wù)

B.当南日(dāng )啸歌 (xiào ) 栏楯(dùn) 异爨(chuàn) 以手阖门 (hé)

C. 逾庖( yú páo ) 栖息 (qī) 老妪(yù) 枇杷(pí pá) 冥然兀坐(míng wù)

D. 扃牖 (jiōng yǒu) 婢女(bǐ) 先妣(bǐ) 呱呱而泣(guā) 情不自禁(jìn)

3.(2分)下列标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病 病偻 故病且怠

B.故 其土欲故 故不我若也

C.业 驼业种树 理,非吾业也

D.若 其置也若弃 其莳也若子

4.(2分)下列标横线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甚善,名我固当(本来)

B.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即或)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象)

D.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繁殖,茂盛)

5.(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

6.(2分)下列标横线字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早织而缕。

A.鸣鼓而聚之B.字而幼孩

C.旦视而暮抚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7.(2分)下列标横线词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B.早实以蕃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D. 又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

8.(2分)下列虚词“且”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B.无不活,且硕茂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D.故病且怠

9.(2分)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10.(2分)下列虚词“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比去,以手阖门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11.(2分)下列“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某所,而母立于兹B.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余扃牖而居D.客逾庖而宴

1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3.(2分)下列加点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为国以礼

14.(2分)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前辟四窗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5.(2分)下列加点字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乡人号之“驼”B.不抑耗其实而已

C.我知种树而已D.得养人术

16.(2分)下列加点字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令人长号不自禁。

17.(2分)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则何以哉?B.浴乎沂,风乎舞雩

C.不吾知也D.沛公安在?

18.(2分)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 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B.先妣抚之甚厚 妣: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之年,将头发挽起盘于头顶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D.吾妻来归 归:旧指女子出嫁

19.(2分)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非有能硕茂之也B.风乎舞雩

C.端章甫,愿为小相焉D.垣墙周庭

20.(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作品《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人物传记。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清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为《项脊轩志》。后人评价其文风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一样,都是诗集序,也是宴集序。

21.(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注】①肆: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B. ①③④C.②⑤⑥D. 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三、下列是古代诗文中的原句,请在正确的后边划,错误的后边划.【每句0.5分,共10分】

22.(10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判断对错)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判断对错)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判断对错)

(4)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对错)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判断对错)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判断对错)

(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判断对错)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判断对错)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且无不在也。 (判断对错)

(10)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判断对错)

(1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判断对错)

(1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判断对错)

(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判断对错)

(1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判断对错)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判断对错)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对错)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判断对错)

(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判断对错)

(19)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加之以师旅。 (判断对错)

(2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判断对错)

四、请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每空1分,共25分.注意书写工整,不要有标点符号.】

23.(25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 。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3)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 ,千载谁堪伯仲间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 。

(6) , ,雄姿英发。

(7) ,谈笑间, 。

(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9)四十三年, , 。

(10)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五、《论语》微写作.

24.(10分)请翻译《论语》第九章中下面一则内容,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用2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020北京十中高二(下)5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

一、课内知识回顾【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千乘之国”中的“乘”应读“shèng”。

B.“琼筵”中的“筵”应读“yán”。

C.“端章甫”中的“甫”应读“fǔ”。

D.正确。

故选:D。

2.

【解答】A.“象笏”中的“笏”应读“hù”。

B.“栏楯”中的“楯”应读“shǔn”;“异爨”中的“爨”应读“cuàn”。

C.正确。

D.“婢女”中的“婢”应读“bì”;“呱呱而泣”中的“呱”应读“gū”;“情不自禁”中的“禁”应读“jīn”。

3.【分析】考查理解一词多义,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解答】A.患病/困苦;

B.旧,原来的/所以;

C.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职业;

D.都解释为“好像”。

故选:D。

4.【分析】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解答】A.正确。译文:很好,用来命名我本来就很恰当。

B.错误。或:有的。译文: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

C.正确。译文: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

D.正确。译文: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茂盛的。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

【解答】A.比:等到。译文:到了三年以后。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解答】例句:通“尔”,你们的,你的。

A.连词,表承接。

B.通“尔”,你们的。

C.连词,表顺承。

D.连词,表转折。

故选:B。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解答】例句:介词,把;

A.目的连词,来;

B.连词,而、又;

C.介词,用,把;

D.介词,拿,凭。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解答】A.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B.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C.副词,尚且。

D.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故选:C。

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解答】A.正确。

B.正确。

C.如:或者。译文: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

D.正确。

故选:C。

1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解答】A.介词,用。

B.介词,用,凭。

C.介词,用。

D.连词,表承接关系。

故选:D。

1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解答】A.通“尔”,代词,你的。

B.连词,表修饰关系。

C.连词,表修饰关系。

D.连词,表修饰关系。

故选:A。

12.【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时要结合整句话的意思理解、判断。

【解答】A.“知”通“智”,明智。句子译为: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B.“莫”通“暮”,晚。句子译为:晚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C.“希”通“稀”,稀疏。句子译为:(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

D.无通假字。句子译为: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故选:D。

13.【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时主要根据句意及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戴礼帽。句子译为: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B.风: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句子译为:.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C.后:动词,走在后面。句子译为: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D.无词类活用现象。句子译为:治国要用礼。

故选:D。

14.

【解答】例句的“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A.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B.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C.垣墙:名词活用为动词,砌上垣墙。

D.多:形容词用作名词,许多事。

故选:C。

15.【

【解答】A.“故乡”古义:两个词,故:所以。乡:乡里;今义:家乡。

B.“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C.“种树”古今意思相同,种植树木。

D.“养人”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

16.【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

【解答】A.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B.古义:到处。今义:每每,常常。

C.古义:学习写字。今义:学习读书。

D.古今意思相同,大哭。

故选:D。

17.

【解答】A.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译文:那么凭什么呢。

B.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乎沂、乎舞雩”做状语后置修饰动词“浴、风”,译文:在沂水里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

C.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吾”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译文:不了解我。

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宾语前置,译文:沛公在哪里呢。

故选:B。

18.【分析】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解答】A.正确。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

B.错误。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译文:死去的母亲对她很好。

C.正确。译文: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D.正确。译文:我的妻子嫁到我家。

故选:B。

19.

【解答】A.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得高大茂盛。

B.名词作动词,吹风。

C.名词作动词,穿礼服。

D.名词作动词,修筑垣墙。

故选:A。

20.【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解答】B.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

故选:B。

21.(1)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2)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3)C“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4)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5)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答案:

(1)C

(2)A

(3)C

(4)B

(5)D

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 汉高帝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坎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

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侍奉了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前200),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

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来后,把五百斤黄金都送给各位儒生.儒生们于是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确实是圣人啊,知道当世的要务.”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虚词的运用;3、句子意思的理解;4、归纳内容要点;5、文意理解.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三、下列是古代诗文中的原句,请在正确的后边划,错误的后边划.【每句0.5分,共10分】

22.

(1)“智”应为“知”,错误。

(2)“至”应为“致”。

(3)正确。

(4)正确。

(5)“急”应为“激”。

(6)正确。

(7)正确。

(8)“觞”应为“殇”。

(9)“且”应为“而”,错误。

(10)正确。

(11)“至”应为“至于”,错误。

(12)“志”后面加“也”。

(13)“供”应为“共”。

(14)正确。

(15)正确。

(16)“非”后面加“吾”,错误。

(17)“不齿”应为“不耻”,错误。

(18)“不耻”应为“不齿”,错误。

(19)顺序应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0)“坐”应为“作”,错误。

四、请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每空1分,共25分.注意书写工整,不要有标点符号.】

23.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鬓)

(2)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重点字:烦)

(3)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重点字:鬓)

(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重点字:坼 )

(5)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字:萧)

(6)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出嫁了(重点字:瑾)

(7)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纶)

(8)故国神游 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

(9)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重点字:烽)

(10)佛狸祠下(重点字:祠)

五、《论语》微写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