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说明文阅读

句子大全 2022-12-13 03:27:01
相关推荐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以给人以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与目的

事物说明文

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

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现象。

按语言特色

平实性说明文

直截了当地说明所写对象,不夸张、不描写,没有弦外之音,如《恐龙无处不有》。

生动性说明文

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如《大雁归来》用抒情笔法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

①事物说明文

因为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握。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②事理说明文

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比较难把握。

如《大自然的语言》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3段 )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第4~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第6~10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第11~12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由此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

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的个性、特殊性。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特征是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4.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一般是并列式。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把道理说深说透。如《大自然的语言》按照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进行说明,是层层递进结构。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5.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由主要到次要:如《中国石拱桥》第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时,就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

②由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按照“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顺序进行说明,由概括到具体。

③从整体到局部:如《苏州园林》一文,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第3~6段分说园林的建筑、假山池沼、树木、花墙、廊子等在景物布局上是如何体现图画美的。

④由特点到用途:如《大自然的语言》通过介绍各种物候现象,说明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⑤从结果到原因或从原因到结果。

⑥从现象到本质:如《恐龙无处不有》通过介绍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

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语言标志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如由早到晚、由春到冬、由古到今等。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常采用这种顺序。如《中国石拱桥》在举桥梁例子时就使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以空间方位词为标志,如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如《梦回繁华》中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6.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列数字

特点:用具体数字具体说明某事物或物体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判断标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倍数等。

作用:用具体而准确的数字说明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举例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 )

作比较

特点: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判断标志:较……比、相对于等。

作用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举例: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 )

举例子

特点: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

判断标志:比如、例如、譬如、如等。

作用:举……的例子,真实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 )

打比方

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判断标志:像、仿佛、有如、犹如等。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 )

分类别

特点: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介绍。

判断标志:表序数的词、一种( 方面、类 )……另一种( 方面、类 )……

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举例: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

引用( 引资料 )

特点: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言警句等进行说明。

判断标志:引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文献等各类资料。

作用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诗句( 谚语/俗语 ):该诗句( 谚语/俗语 )的引用,写出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和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用文献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举例: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 )

下定义

特点: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

判断标志:……是……、这就是……

作用: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直接、清晰的概念。

举例: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作诠释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概念、术语能够更加明白,易于理解。

举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中国石拱桥》 )

摹状貌

特点: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判断标志: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作用: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 )

列图表

特点: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判断标志:各种类型的图形、表格等。

作用:条理清晰、直观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①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②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③从内容上看,下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交换位置。

7.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严谨

常见词有: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分外、尤其

表猜测: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目前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通俗易懂( 口语词 )

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抽象、深奥的道理。

如《大自然的语言》将物候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变化来说明,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比喻、拟人 )

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如法布尔在《蝉》中写蝉脱壳的过程,准确运用动词“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并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语言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