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如果只能留下一本书~~论语

句子大全 2022-12-18 03:29:02
相关推荐

如果只能留下一本书~~论语

物理大师费曼说过,如果世界终有一天必须灭亡,所有存在都将被抹平,那么他想留下一句话,给下一个可能重建的文明。只要有了这句话,一切便都得以重头来过,因为所有宇宙的秘密,都包含在这里了。这句话是:所有事物都是原子构成的。

所有事物都是原子构成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建构起复杂的物理学巨厦。而如果遭逢这样的浩劫,人文学科在明天过后又能留下什么?如果真的必须选择留下一本书,在西方我会选择《圣经》,在东方我会留下《论语》。

只要《论语》就够了?黑格尔一定难以同意。这位现代哲学的巨擘,曾经如此鄙视《论语》:「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在他那里一点也没有思辨的哲学,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别的东西。」这话已经说的很重了,紧接着他又说:「我们根据孔子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的这段评论既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他说的没错,《论语》里只有常识而少有知识;然而他的错误也正在于,在常识里我们真的不能获得特别的东西吗?《论语》虽然是一本书,然而它显得特别奇怪,因为与其他所有书籍相较,它具有一种决然不同的性质,那是——《论语》这本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做」的。

所有的书都是让人阅读的,然而你阅读《论语》是无用的;除非你按照上面的「常识」,一则一则地去做。当我们翻开《论语》,会发现它记载的方式非常特别,它不是一篇一篇的文章,而是一则一则的语录。往往是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回答;又或者是孔子说了句话,学生便记载了下来。也因此《论语》里的这些对话,都是没有前因与后果的,它突如其来出现在那里,彷彿具有一种力量,邀请你照着那样做、而不去询问为什么。

《论语》分成二十章、总共四百多则,上一则与下一则没有直接的承续关系,读《论语》也从来不需要从第一则按顺序读到最后一则。《论语》的先后次序是一种幻觉,也许更接近真实的是,它每一则都完整、独立、浮凸于天地之间。它永恒而静止,它不是逻辑也不需推论,没有一则是另一则的条件、而必须先从哪一则做起;它是一次典范的事件、一幅图画、一个意象,它就是诗。它不让你思索,它要求你去行动。

也因此从来没有人在面对《论语》时,可以得到一百分。不是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实践它,而是连「一则」我们都无法完整地实践。我们无法确知什么是尽善尽美,即使只有一个要求,我们都无法宣称自己已经得到了一百分。我们只能期待今天比昨日更好,而明日比今天更进步,因为知识有个终点,然而生活却远无边界。

面对《论语》,每个人都只能「做多少算多少」。这并非消极,而是面对一趟终点就是起点的旅程,我们便再也不可能抵达与超越。如果要问,为什么黑格尔要嘲笑《论语》?答案只能是,他的知识终有结束的一天;然而,你只能谨慎、谦卑,并且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同样多么像苏格拉底说过的:「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在无限面前,我们只能是无知。

知识当然是重要的,所有事物是原子构成这句话是重要的,物理学也是重要的,知识让我们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然而《论语》也是重要的,当有一天我们终于解开了宇宙的秘密,然后呢?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物理学终究回答不了我们,关于意义的问题。

因为意义的问题从来无人知晓,也没有人的答案拿过一百分。孔子也不是一百分,他终究是人而非上帝。他只是在《论语》里,提出了一种更好的生活,如果愿意,我们都可以这样过。无关知识的累积,不需从第一则开始到最后一则结束,无关逻辑与论证,它并非一直线,带你从A抵达B;无宁说它的开始就是结束,终点就是起点,它让我们一再回到某个中心,它发下一张空白的考卷,问题与答案都只能是自己。

如果世界终要毁灭,一切彻底沦为废墟,如果只能留下一本书,我希望那是《论语》。费曼留下的句子也许可以让我们再造另一个文明,然而在这个文明里、以及下一个文明里、以及许许多多可能的文明里,我们是谁?这一切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不是知识本身可以回答的,这也不是单纯作为一个「哲学家」的黑格尔,所能理解的。

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从做中学。《论语》从来不是让你阅读的一本书,那些从小到大,或者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都考一百分的人,孔子并不会为此高兴。而如果考不了一百分,甚至因为不断的记忆背诵,让每个人都开始憎恨起《论语》来,则那里已经有了真正的世界末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