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教育学》书后|继续指出国家级教材中的文字标点问题

句子大全 2022-12-19 07:43:01
相关推荐

可能,烟雨君在之前当责任编辑时入戏太深了,以致离开岗位后还带着一身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连平日读书都半读半校,忍不住把书中错误标记出来。

作为一名物理学士,我是不是可以说这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向编辑领域的延伸呀?

正如烟雨君在上篇小文中所说,匆匆读过《教育学》后,果然发现书中存在很多文字、标点问题。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7版,

2020年6月第17次印刷本。

此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前已出版至第七版。

截至2016年6月,

各版本已累计发行600余万册。

此书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首先声明,《教育学》是一本很好的书,鄙人拜读后着实受益匪浅。读到提及中国教育现状的文字,颇受触动,第76页的一句话甚至有令人拍案而起之效:“城乡、地区、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严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应的严重不足,教育机会的严重不公平,使得群众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做出无奈的选择。”再念及自己读博士的机会被“权势因素”轻松抢走,真是情何以堪呀!

鄙人之所以要指出书中的瑕疵,并不是对编著者、编校者不敬,只是深切希望此书能修订得更完美,令更多读者受益。除此之外,烟雨君还可以借笔抒情,将心中的愁楚排解一番。

《教育学》所获奖项

书归正题,不喜欢读下面主体部分的读者,请直接略过。

第56页:“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推动了……,引发了……,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这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语病:缺主语。本来“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是主语,可加了介词之后,就导致句子成份残缺。如果不能通过上下文晓得何为主语,那就不知所云了。

这类语病在全书中存在多处,另如第259页的“在中国古代,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意义的探讨”,第314页的“随着人的依赖关系的摆脱,……也开始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56页:“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革新与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劳动者的培养都需要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

这里提到了三层内容,如果某层之内已使用顿号,那在层与层之间就不要再用顿号了,否则就搞乱了句子结构。读者若对文字内容生疏,想通过标点来帮助理解,那可能就被误导了。

这类问题书中广泛存在,另如第101页的“上述五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一不可”。其他的不再列举了。

第75页:“2010年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四省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均值为785.50亿元,而河南、甘肃、青海、宁夏四省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均值为281.97亿元,相差2.79倍。”

785.50÷281.97≈2.79,可以说前四省均值是后四省均值的2.79倍,但不能说二者相差2.79倍,因为二者“相差”1.79倍。

书中提到的统计数据,烟雨君不可能一一核对,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第90页:“‘全面发展’……,强调人的发展的多方面性和丰富性;‘自由发展’……,强调人的个性的和谐与完善,二者同时构成完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很明显,“二者同时构成完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上文两方面论述的总括,但此句前面加逗号就不对了。若如此标点,那总括句就属于第二方面的论述了,严重影响了句子间的关系,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这类分号误用绝非个别现象,另如第298页的“要么强迫命令;要么讲不清楚道理,总之,未重视讲明道理”。其他的不再列举。

第170页:“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有目的地观察”。

这也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语病:主语混乱。通过上下文可知,前半句的主语是教师,后半句的主语是学生。若如此表述,“观察”的施事也变成教师了。

尽管语病典型,此类问题还是出现了很多次。再举几例,以见一斑。

第274页的“只有引导道德主体参与到各种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才能获得……深刻理解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德情操”中,教育者本是主语,而“获得”和“深化”的施事是受教育者。按原文的表述,施事都是教育者了。

第296页的“通过班主任工作,学校不仅能……,而且能……,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途径”中,“学校”本来是主语,后面却生硬地接上了一个以“班主任工作”为主语的句子,导致句意混乱。

第323页的“许云峰和江姐……的革命信仰,……的革命精神,……的革命勇气,深深地感动和激励了无数青年,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中,主语是“信仰”“精神”“勇气”,而“宣誓”的施事是“青年”。按原文的表述,那就是“信仰、精神、勇气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这句子有多不通,就不用我说了。

第360页的“它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亲为、亲自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中,“它”应是指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据上文,“生成”的施事当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此组合句子,深感分外混乱。

第227页:“F浮=G排”,“由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定律:F浮=G排=P液gV排”。

这些是书中的引文,引文作者是一名物理教师,而物理教师写错浮力公式的可能性太小了,最大的可能是引用时弄错了,所以就按正文出错讨论吧。

1984年发表的文章

写到这里,烟雨君觉得如此推测太不严谨,严重违背师长教诲,于是通过注释,去网上搜了一下被引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呀!竟然搜到了这篇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5期上的《谈谈中学物理的研究式教学方法》。

下面说说《教育学》的引文错在哪里。首先,“浮”“排”“液”应该分别作为字前字母的右下角标出现才对。其次,表示密度的字母是希腊字母“ρ”,而不是拉丁字母“P”。虽然两个字母长得挺像,但在物理公式中是要严格区分的。

通过查阅原文,烟雨君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教育学》中的引文和杂志刊登的原文在文字和格式方面存在很大出入。尽管二者大意一致,烟雨君还是心生疑惑:这样引用文章是不是太不严谨了?原文作者会不会不高兴呀?

原文公式未写错

如果定要修改引文,至少要在注释中说明一下吧?不晓得其他引文是否也存在此种情况,通观全书,只有第382页的注释提到“引用时做了适当修改”。顺便说一句,全书的脚注部分未统一格式。

哎呀!不小心解决了一个和物理学有关的“大”问题,我这个弃理从文的物理叛徒是不是就算向物理学院和各位老师谢罪了?

第255页:“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

这又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语病:搭配不当。可以说“提高水平”,可是,可以说“提高方法”吗?如果方法本身有问题,那即使“提”得再高,也照样不对路,不能解决问题。

第296页中的“形成学生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好的品德”,也存在搭配不当吧?恕烟雨君愚笨,鄙人怎么思考,也不认为“艰苦”是一种好的品德,甚至根本不认为“艰苦”是一种品德。

第343页中的“除上述各项外,学校体育的内容还包括日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的锻炼”,由于少两个字,也出问题了。正常情况下,应表述为“还包括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下的锻炼”吧?

第276页:“使学生与同学、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上的碰撞、沟通和自我反思”。

这又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语病:逻辑不通。“他人”肯定包括“同学”,二者明显属于包含关系。如按原文的逻辑,那岂不是可以说“我喜欢女人和人”“他每天吃苹果和水果”?

这种问题看似简单,却在《教育学》一书中出现多次。另如第301页中将“文学”和“诗歌”并列,第312页中将“学习乐器、音律”与“学习多种才艺”并列。

第308页:“当发现学生一有好的表现时,可立即做出肯定评价”。

此处用了“当……时”,还是不要再用“一”了,否则就重复了。这应该缘于作者的一时疏忽,因为在下一段同样的句式中,就没有“一”字。

第317页:“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的是音乐和艺术,审美教育能将人们带入想象的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之所以单列这一句,是因为此句话中包含两种语病,可谓全书语病最密集之处。首先是逻辑不通。很显然,“艺术”包括“音乐”。其次是主语混乱。“翱翔”的施事应该是“人们”,按书中表述,施事就成了“审美教育”。

第362页:“为学生打开了一个超越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扇窗户”。

《驴得水》电影海报

读罢此句,烟雨君瞬间想到了电影《驴得水》中特派员的一句台词:“在这里,只有吕得水老师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来扛起这杆振兴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这杆大旗。”特派员口中的病句,为塑造“特派员”这一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学术著述不是文艺作品。

特派员的“这杆”

第401页:“教师……,能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高瞻远瞩”。

此句话的主干是“教师能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高瞻远瞩”。据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深入浅出”的解释“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可知此词不能用来指人。

书中的引文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第279页中的引文误用了分号,第280页的引文中概数表述不够规范,第307页的引文“学生仲裁法庭成员应是能及时公平公正协调处理同学中的矛盾冲突,伸张正义,维护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中与“是”字对应的中心语根本没出现。

此外,书中还存在更形琐细的一些问题,如“的”“地”混淆、衍字、表示概数时用双重模糊词、格式不一致,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再此外,书中存在大量虽然没有语病,但表述起来不流畅、不自然、不简洁的句子。因而,本人阅读中的一大感受即是:此书虽屡经修订,但其文字水平与绝大多数初版的文学著述相比,真真不可以道里计。

想象一下,如此一本修订至第七版的书,如此一本超重量级的教材,竟然出现如此之多、如此之低级的文字及标点问题(当然,即使有高级问题,烟雨君也发现不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吃惊和遗憾,不能不让阅读体验受到严重影响。

必须说明,书中的错误量可能并没有超过《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要求的上限。但作为一本经典教材,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本着“工匠精神”,尽量去完善,即使只修改一个字或一个标点。

《教育学》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些未经多次修订的重量级和轻量级教材呢?细思极恐呀!真心希望烟雨君多虑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