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写的文章为什么会磕磕巴巴

句子大全 2022-12-20 05:54:01
相关推荐

我们写文章,有时候读起来会磕磕巴巴,主要是连贯不好。

一、什么是连贯?

从字面来看,连是连接,贯是贯通、贯穿。在一篇文章里,哪些方面需要连接贯通呢?

老舍先生《把语言练习通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写文章,用一字、造一句,都要仔细推敲。……应知一个字要起一个字的作用,就像下棋使棋子那样。一句、一段写完之后,要看看前后呼应吗、连贯吗?” 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各个因素相互关联,彼此联系。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必须前后呼应,互相关联。

因此一篇文章中,连贯包含这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句子内部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与关联;二是句子之间的相连和照应;三是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贯通。

二、语言连贯的具体表现

以部编八(上)第四单元第15课中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为例,我们来看看,语言连贯在这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②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首先,从句子内部用词的角度分析。第①句中,“渴望”与“爱情”,“追求”与“知识”,“同情”与“苦难”,彼此搭配,互相呼应,明确表达了是哪三种情感支配“我”的一生,读来颇为顺畅。

其次,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正是因为第①句中明确谈到了三种具体的情感,因此第②句开头的“这”一指代词才具有明确的含义。

此外,综观全文,作者在第一段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他一生的三大追求,接下来在第二至四段分别展开。最后一段呼应开头,重申这三大追求。全文在内容上的连贯性,构成了段落之间的相互呼应。

由上可见,我们写文章时,在一句之中,先说哪个词,后说哪个词;在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在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都要作通盘考虑,这样才可能使文章语意畅达,前后贯通。

三、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持语言连贯

(一)写作的开始,要拟写提纲;行文时,穿插话题,可以让话题前后统一。这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不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必须有个明确的话题。如果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话题不止一个,就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杂乱。相反的,如果段落中的每个句子的话题与段落的话题一致;如果每个段落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就有了主题一致的连贯性。例如: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4.白杨树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

以上四个段落,是《白杨礼赞》一文中的抒情议论段。它们都共同围绕着“赞美白杨树”这一话题来写,使整篇文章的内容前后勾连,具有高度的连贯性。

就本次写作而言,如果我们写动手做饭的经历,就要紧扣“自己”“动手做事”的话题,不能跑偏。有的同学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丢”了,前面还在写“自己”做饭,后面就着重回忆奶奶做饭了。

(二)细化动作,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准确运用方位词,清楚表达事物位置,使围绕话题的各个句子呈现合理的顺序。这是构成语言连贯的必要条件。

就一篇文章而言,段落出现的先后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就一段而言,段落中的句子句序合理,不混乱,都是有序的表现。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背影》中,这一段饱含深情的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文段中,“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爬上”“攀”“缩”“向左微倾”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既完成了对父亲动作的细致刻画,同时又让事件的过程表现出有序性,内容呈现连贯性。

(三)使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语,使前后句子衔接紧密。这是形成语言连贯的充分条件。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语,能使前后句子衔接紧密,呼应自然,不脱节。譬如在《我为什么活着》一文中,在“我寻找爱情”一段,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使前后句子内容连贯、相互呼应。

比如写做饭经历时,可以尝试用“可是”这一表转折的关联词,来交代事情或者人物内心感受的曲折点。此外,语言连贯还要注意陈述对象、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要一致。

原创稿件,敬请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