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小学高段课外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句子大全 2022-12-23 03:59:01
相关推荐

一、(12分)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ànzhàn)。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ó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2分)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雷声隆隆:

彬彬有礼:

3. 把句子改写成带有“说”的句式。(2分)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

5.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6.“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2分)

二、(14分)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看事物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

1.第1自然段中有两个“奇怪”,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1)第一个“奇怪”:

(2)第二个“奇怪”:

2. 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说看村子里的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用“”从文中画出说明相关道理的语句。 (2分)

3.假如你要了解“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你应该读哪一个部分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用你在科学上学到的食物链的知识,画一个简易的示意图。(4分)

4.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4分)

三、(12分)

一 只 皮 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往路口张望,希望能从夕阳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个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个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①对呀。”“要付你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元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②上前线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③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1.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2分)

(1)“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

A.简要的B.稍加C.大致

(2)“沉思”的“沉”解释为()。

A.没在水中B.分量重C.深入、程度深

2.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1)本文开头“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句,在文中烘托了小鞋匠的心情。

(2)选文中与“夕阳的余晖”一词相呼应的词语是。

3.文中三处用了省略号,其中只有一处表示省略,它是第处,省略的内容是,省略的原因是。 (3分)

4.“军人止住了脚步,用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一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轻快B.高亢

C.亲切D.低沉

5.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文中最能体现他对人民负责精神的语句:(3分)

四、(12分)

夏天到了。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通读全文,作者笔下的“夏”有()等特点。(2分)(多选)

A. 夏天的色彩是碧绿的

B.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C. 夏天的旋律是轻松的

D.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3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的一艘艘的舰船。

3.“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 (2分)

A. 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C. 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D.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4.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5.古代的诗人也描写了很多关于乡村人们劳动繁忙的古诗,你还记得其中的哪一首?请默写下来。(2分)

五、(12分)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 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画出来。(2分)

2. 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4分)

3.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

(1)照应的句子:

(2)深刻的含义:

4.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2分)

六、(15分)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经好几天了,于是在齐国临淄(zī)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biàn,拍手鼓掌)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余音绕梁:

2.从哪里可以看出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分)

3.旅店主人为什么只好又把韩娥请回来? (2分)

4.结合掌握的文言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

(2)喜跃舞,弗能自禁。

5.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或形容歌声美妙的四字词语?至少写四个。(4分)

七、(12分)

一面(节选)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圆,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1. 第1自然段中的“一元八角!”中“!”换成“。”,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分)

2. 第6自然段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2分)

3.文中三处写到了先生很“瘦”,这样写的目的是()。(2分)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暗示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4.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4分)

破折号的用法: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D.表示声音的延长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2)“哦!您,您就是——”()

(3)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4)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5. 体会“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一句所蕴含的意思。(2分)

参考答案:

一、1.chànzháo

2.风尘仆仆小心翼翼彬彬有礼津津有味

3.周总理转过头,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4.强调“负过伤”,说明周总理右手不便,而他不时抬起的恰恰是他“负过伤的右臂”,表现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礼遇与尊重。

5.第2自然段既写了送行的群众,又写了送行群众的个人,尤其写了周总理。不仅说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更说明了周总理以其迷人的人格魅力和举动,影响着周围的群众。

6.“群众也在淋雨”是周恩来总理说的话。用他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表现了周总理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和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二、1.(1)洪水过后,即使风调雨顺,庄稼也得不到好收成。(2)买了一批蛇回来放进地里,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2.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3.(1)第1自然段

(2)食物链示意图: (二)1.(1)洪水过后,即使风调雨顺,庄稼也得不到好收成。(2)买了一批蛇回来放进地里,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2)食物链示意图:

4.举例: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三、1.(1)B(2)C

2.(1)着急等待(2)日落西山

3.③被锯掉了不忍心说出“被锯掉了”这句话

4.D

5.大个子军人“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

四、1.BD

2.不能。因为“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

3.ABCD

4.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秋两季的色彩特点。

5.示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1.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2.对比突出了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3.(1)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

(2)用反衬的手法,说明虽然老人长得丑,但是他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却很美。

4.老人种树、爱树、把自己当作树的一部分,充分表现了老人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的崇高的精神。

六、1.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2.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3.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

4.(1)年老的和年少的(泛指所有人)十分悲伤哀愁,流着眼泪对视,三天不吃东西。

(2)高兴得一跃而起拂袖起舞,击掌为乐,无法控制自己欢快的情绪。

5.天籁之音娓娓动听婉转动听余音袅袅

七、1.换成“。”不能表达出“我”因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吃惊的心情。

2.神态。

3.C

4.(1)B(2)D(3)A(4)B

5.“乱蹦”,反映了内心的激动;“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黑暗社会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莉语文小课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