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闲说《论语》 最耳熟能详的话(却真的不知道怎么读怎么写)

句子大全 2022-12-25 03:25:01
相关推荐

其实,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对于有文化的人真的不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文科出来的人。但对于很多人,比如我,就几十年了才注意到它。

前几天,偶然被问到《论语》中的一句话,虽然我不是学文科的,但至少在大学时候就知道了,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也都知道这句话,那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可认真看了原文后发现,原来以为简单不过的,还真的被长期混沌了或一直在想当然的信手乱用。

长期以来,第二句话一直认为是这样写的:“小人常戚戚”,语句意思肯定是通的。可看了原文才知道,此“常”非彼“长”,正确的用法应当是“长”。

中国字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发生了许多讹变或字义的引申,就拿眼前来说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把相声里的“哏”硬生生地改成了“梗”。这个“长”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就有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引申出好几个意思。从字源上说,有人认为它的本义有可能是年长(zhǎng)或长(zhǎng)老的意思,后来以"长" (cháng)为本义,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不过,在作副词使用时,却是“常常”或“经常”的意思。大约在孔子一百年后,庄子在《秋水》里也是这样使用的:“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还有那个“戚”字。北方人读亲戚,戚一定是四声,但这里“戚”是发一声的,而且字典上就是发一声。这就好像岳云鹏在相声里说的“一”字,字典里是一个发音,但生活里却有好几个不同的发音。

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人把“长”写成了“常”,把“戚”读成了四声。

还有,这里的“小人”也不是现在人们认为的生活中的卑鄙小人,而是指那些知识浅薄、心胸狭窄或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这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另一方面是养家糊口柴米油盐的,各有各的说法。但不管是哪一类,“常戚戚”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君子这个称呼,在先秦时期极为流行,除了对别人的尊称外,更多的是指品格高尚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据说,君子这个词最早出于《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当年的中学课本里就有,至今印象还很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