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传统文学中 诗词最接近现代白话(压根就不用去学国外)

句子大全 2022-12-26 05:12:01
相关推荐

现代诗是如何产生的?那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就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目的是“启发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显然,这是没错的。当时的中国科学技术确实落后,民主觉悟确实低下。而文言文的一些文章,读来确实让人很吃力。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注释恨不得比原文还要多,这让文化的推广确实困难重重。

鲁迅先生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而后出现的散文、杂文、随笔等等文学体裁,都是以白话为描述语言,大大拉近了大众与文学之间的距离。

但是,诗歌也被列入其中,却有点“误伤”的嫌疑了。文学作品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它们离我们的白话太远,读起来太困难。可是诗歌呢?并不存在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有多少传统诗词是远离白话的?

《诗经》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张若虚的“江边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不都是我们现在的大白话么?

传统诗词言简意赅,与白话几乎一模一样,确实用不着改。当然,不改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固步自封,西方好的诗歌我们也可以拿过来。翻译过来的时候,就可以用传统诗歌的形式,再次展现出它们的美来。

我国著名诗人殷夫(白莽)就做了很好的尝试,他翻译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译诗已经成了经典之作,被大家所熟知。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但他却一直在写传统诗词。在鲁迅先生看来 小说要用白话,杂文、散文要用白话,但诗词真的不必要要求用白话。所以,我们的诗歌,保留传统诗词的优点,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传统诗词一点都不能改么?那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其中平仄的要求,因为白话读音的变化,其实用不着那么严格要求了。传统诗词中,两句严格对仗的要求,也不需要那么严格,可以自由一些。

汉语是有其特殊性的,他的优点就是能够很好地保证字数的相同。但是,其他语言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英语中的“六”是“six”,三个字母,而“七”是“seven”,却有五个字母。用汉语一个字能表达的不同词,在英文中长短可能就不一样。

所以,国外的诗,每一句长短不一,并不是他们有意为之的结果,而是无能为力。但是汉语,完全可以做到每一句的字数都相同。那我们为何非要学习他们,弄出长短不一的句子来,而不保留自己汉语的优势呢?

我们放眼看看,现在的文学杂志,有多少还会刊出传统诗词?几乎没有了。现在刊出的诗词,都是现代诗,都是向西方学习的,长短不一的句子。现代诗就一定比传统诗词更合乎我们的白话,更能够让人读懂么?我看未必。

就拿最近被热议的贾浅浅,她的诗作《青铜》作为例子来说明吧,这是被评为年度诗歌的作品,算得上是“好诗”了。可是,这首诗有几人能够读懂?甚至比文言文还要难懂。这就是我们诗词改革的结果?这不是走回头路了么?

《青铜》||贾浅浅老迈的清晨,在饕餮纹里徘徊这一年的谷雨,身穿垂坠的长袍把手伸向祭祀时的烟火铜的配方在周朝加了白芷去腥尘俗的梦被擦得闪闪发光人们在秋季调制酱类,雁肉宜与麦子搭配编钟犹如一部久远小说的开篇每一道风景皆为畅饮者而设在鸡鸣桑树颠的薄雾之下打发老故事的英雄上路黄昏边缘,木犀草被遗忘最后的《湛露》里,有场牌局仍未告终

显然,现代诗是走进了死胡同,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要么跟大白话一样,只是换了行而已,要么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我们现在提倡文化自信,难道我们对汉语优点的自信都没有了?让诗词中语句字数相同就是落伍了?让诗词押韵就是糟粕了?

现代诗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如果摒弃掉是不是后退了?但是,我们的传统诗词发展了几千年,完全摒弃掉就不是数典忘祖?一百多年和几千年相比,也就是一个小插曲。关键是现代诗确实无路可走了,难道我们还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如果我们走错路了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原路返回,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的现代诗,其实也是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难道还要硬着头皮错下去?这不是坚持,不是执着,这就是“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