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汉语语法没那么简单(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有感)

句子大全 2022-12-29 06:43:01
相关推荐

通过阅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这本书,了解了当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从其中学到研究汉语语法的新方法。本文简略地分析了这本书的特色以及有所欠缺的方面。最后对语法单位分级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应该分为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句组六级比较合理。

陆俭明先生著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陆俭明先生多年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学术成果非常丰硕,经常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对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出很大的贡献,是国际级的语言大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建立在"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之上的一门研究性课程。绪论部分主要讲了汉语的语法、语音、语义等内容。顾名思义,书中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现代汉语语法"展开的。我们使用的汉语是很特别的语言,阴、阳、上、去四种声调使得我们说话可以抑扬顿挫,就像唱歌一样,这在其它语言中是很少见的。

记录汉语的汉字也很特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文字已经拼音化了,就连曾经使用过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的越南、朝鲜等国的文字也拼音化了。而汉字依旧是方块文字,一个汉字就只有一种标准的写法,在句子中看不出任何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所以我们的汉语不像有的西方语言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该书没有章只有节,一共分了十二节,分别讲了汉语词类研究、六种汉语句法分析的方法、三个学派的语法分析思路、现代汉语的虚词研究和汉语语法的应用研究。其中大部分的篇幅都是介绍汉语句法分析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范畴分析法。而语法分析思路则包括形式学派的、功能学派的和认知学派的。

这本书就像一篇大的论文,而每一节又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进行论述像一篇小的论文。这样的编排层层镶嵌,条理清晰,易于阅读。这本书谈及的问题是比较基础的,举的例子也与生活相关,提出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些问题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确实比较难解决,需要学者们各抒己见,同心协力解决问题。

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出现比较迟,是在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下诞生的。汉语词类越来越细化也是这种影响下的产物。其实我们汉代就有实词和虚词的概念,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能把虚词从实词中辨别出来。尽管他对虚词的叫法上有所不同,但是这个概念肯定是有的。汉语词类逐渐细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汉语从词的外形来看,根本看不出是哪一类的词。我们的词无论在词语中还是在句子中都没有形态标志,而印欧语系(如英语等)的词类可以从词的外形中看出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不同的,而套用西方的词类划分标准很容易出错。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说,英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名词对应主语、宾语,动词对应谓语,形容词对应定语(有的名词也能作定语),副词对应状语;而在汉语中除了副词只对应状语外,名词、动词、形容词都能充当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由此可以看出两个系统的语言差异相当大。汉语总不能按照英语的分法划分词类吧,那样会出现大量的兼类现象,还不如不划分呢。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系统地教过我们汉语语法,往往学的是英语语法。就拿"游泳"这个词来说,英语中"swim"翻译成中文是游泳,既是动词又是名词,我想当然地认为汉语中的"游泳"也是这样的。然而这种错误的想法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学了现代汉语后才明白"游泳"仅仅是一个动词。这也许是很多人都犯过的错误吧!

书本中"关于词的兼类问题"给出了三种划分的标准:从本体研究的需要出发定义"兼类词";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定义"兼类词";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出发定义"兼类词"。这些方法比较有效地区分是否为兼类词,毕竟汉语的特点要求汉语中只能存在少数的兼类现象,否则汉语就会变得乱七八糟了。

书中经常都是先提出一个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问题,然后再深入浅出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看上去都是比较"肤浅"的,但是深究起来却觉得没那么简单。书中第77至79页有"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例子,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指"曾祖父"。为了证明"父亲的父亲的"修饰后面的"父亲"的划分是正确的,"父亲的"修饰后面的"父亲的父亲"的划分是错误的,作者用到了数学的例子:a.1×7+3=7+3=10(运算正确);b.1×7+3=1×10=10(运算错误);c.7+3×1=7+3=10(运算正确);d.7+3×1=10×1=10(运算错误)。这些例子不按运算法则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只能说是一种巧合。中文中所举的例子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再如书中第125页为了说明"配价分析法"中的"配价",说到了化学的分子式。氧化铁是Fe2O3,氧化亚铁是FeO,这样铁既可以是三价,也可以是二价。这是化学中"价"的概念,语法研究中"配价"的思想就是来源于此。作者举的例子不囿于语文范畴,而是选择最容易让读者理解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作者能把读者比较难以理解问题简单明了地讲明白就是他的本领。

书中有些问题只解释了一部分又不说另外一部分,如第142页有个问题:

"汉语老师"可以说成"汉语教师",可是"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成"他是王刚的教师",这是为什么?但又能说"他是王刚的家庭教师"?这又该怎么解释?

对于前一个问题,作者用配价分析法作了比较合理的解释,而后面的一个问题就没有下文了。虽说这样可以使读者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但也有可能会一筹莫展。老师通过讲义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课堂的互动性很好,这也许是看书学习与老师口授教学之间的区别吧!

下面我说说对后面一个问题的看法。没错,"老师"是一价名词,"教师"是零价名词。而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用的人多了,也就正确了。况且社会中存在一种这样的现象——学生对待老师和家庭教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待学校的老师往往是比较尊敬的;而对待家庭教师则是以市场经济的思想,有的人认为雇佣家庭教师就是为了买他的服务,是赤裸裸的金钱的关系。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家庭教师"也可以被私人"占有",也就可以成为一价名词了。

读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相对于英语来说,我们的汉语语法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法研究还有待完善。把印欧语系的语法往汉语里面套是行不通的,我们的汉语语法体系必须按照汉语自身的特点逐步构建起来。书中第344页的"结束语"说到了研究汉语语法应有的素质——扎实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良好的学风。

语也是不断地发展的,作者用心良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汉语,给后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人要具备的素质,而是每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学无止境,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完善自己,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要不断地创新,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的力量逐渐积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从而推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把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四级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比较常见的分法。本书的作者也才用了这种分法,认为语素、词、词组、句子是比较好的分法。但这种分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讲义中主张把语法单位分为六级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句组。我比较赞同汉语语法单位分为六级——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句组。讲义中说到六级语法单位分为两种性质:语素、词、句子具有基础级性质,语素组、词组、句组具有过渡级性质。语素组由语素组成,词组由词组成,句组由句子组成。

从理论上来说,语素、词、句子在汉语语法单位中是不可或缺的,再加上语素组、词组、句组,语法单位既不会太多,也相对完整,既避免了简单化,又避免了复杂化。我国的高校教材把它分为语素、词、词组、句子,但仔细分析,发现问题了,单单是"词组"的出现有点不合理,凭什么"语素组"和"句组"就不能有呢?要不把词组去掉,要不加上语素组和句组。那样才能达到一致性,才有协调的美感。

有的语素可以直接构成词,例如"人"这个词就是由"人"这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语素组也能够由多个语素构成词,例如"语言学家"这个词,是由"语""言""学""家"四个语素组成的语素组构成的词。词组和句组也可以同理可得。它们六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归结如下:语素组成语素组,语素组构成词,词组成词组,词组构成句子,句子组成句组;另外也可以由语素直接构成词,词直接构成句子。

语素、语素组、词、词组都是构件单位,句子和句组是表达单位。词和词组都用来构成句子的。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词是用来造句的,既可以单独造句,也可以组合起来造句。但是词或者词组构成句子是质的飞跃,因为句子是表达的单位,语言在交际中都是以句子或句组为单位的,后者不同于前者的还有有标点符号、语气等等。

书中认为词和词组构成句子是"实现"关系,而我比较赞同的是构件单位与表达单位之间应该是"转化"关系。因为"实现"关系是单向的,只能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而不能从高级向低级转变。而"转化"关系却不同,因为这种转变是双向的,既能由低级往高级转变也能从高级往低级转变。关系往往是双向的,我觉得"转化"关系要比"实现"关系概括得更加全面。为了汉语语言单位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把其分为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句组是比较恰当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