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被一句诗误会的薛宝钗(真是千古奇冤)

句子大全 2023-01-01 02:35:01
相关推荐

如果用一句诗歌来形容薛宝钗,大多数人的回答不是“送我上青云”,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两句诗或许可以概括大家对于薛宝钗的偏见:要不就野心勃勃,要不就生性空无。且看诗人顾城是如何看待薛宝钗的:

宝钗无妄想,亦无理想,亦不会破灭,又啥都明白,自可过太平日子。

翻译成现在的流行语,就是薛宝钗“没有心”,没有情、没有欲、没有爱憎、沉重、内敛、守拙,这还不够,还需时常服用冷香丸来压制自身的热情。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宝玉过生日,将宝钗黛玉等人请来,一起玩闹抽花签,其中宝钗第一个抽到的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首诗证明薛宝钗是一个“无情”之人,品格端方,坚守理性,恪守礼教,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薛宝钗虚伪冷酷的铁证,跟她雪洞一般的房间互为映衬。

然而《红楼梦》是一本奇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里面充满了太多谜,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一贯使用谶语来影射人物结局,比如第五回的判词,还有二十二回的元宵节灯谜。薛宝钗抽到的花签一定隐藏着命运的谜底,但作者不会这样简单地拿一句诗来批判薛宝钗是怎样的为人。试想,作为一个古文基础薄弱的现代读者,看到“任是无情也动人”时,都会自认为聪明地“解读”这是在暗示薛宝钗无情,那么书中宴会上的众人,不会觉得不对吗?

并不会,在书中,大家看到宝钗抽到“任是无情也动人”时的反应是这样的:

众人都笑说:“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没有人会产生过多联想,宴席上还是一片喜气融融,这其实就说明,现代观众对于这句诗有很大的误解。作者要表达的东西不会如此表面,更深的讯息,其实隐藏在这句诗的其他部分。

《牡丹花》作者: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如果了解这句诗的原文,那么就会明白,“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意思是,牡丹花如果能善解人意,那么应该能倾国,即使无情的话,也非常动人。这里的“解语”“无情”是一种假设,诗的重点应该放在“倾国”和“动人”上,颔联其实是称赞牡丹(薛宝钗)的美。

接着看颈联,芍药与君为近侍,芍药和牡丹都是当时主流社会所欣赏所喜爱的花种,那么浓艳,那么富丽。而“芙蓉何处避芳尘”中的芙蓉是谁呢?很明显,抽花签时抽到“芙蓉花”的就是林黛玉,再加上古人一向有拿荷花与牡丹做对比的文化传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就跟《红楼梦》有所对应了:美艳的芍药和牡丹被世人所爱,而芙蓉花只能避开其芳尘,正对应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境遇。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尾联的“韩令”指的是韩弘,是唐朝时的一位官员,晚年退休后,在自己的宅子中看到牡丹,便让人除掉,自称不能仿效当下儿女辈人。这也对应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结局。

很多人因为一句诗,断章取义地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无情之人,其实这并不全面,薛宝钗是一个复杂且丰富的人,值得我们去反复琢磨,她不是宅斗小说中的反派,而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女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