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如何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 你必须了解高考作文“两位读者(两分钟”这件事)

句子大全 2023-01-02 03:33:01
相关推荐

语言

2021高考作文冲刺第三弹

考场作文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叫“两位读者、两分钟”。什么意思?考场作文的读者是有限的,通常只有一两个阅卷老师会看,他们决定你作文的命运;而每位阅卷老师每天都要看成百上千篇作文,平均留给每篇作文的时间多说也就两分钟。“两位读者、两分钟”的特征要求我们以精彩的语言创造出作文亮点,考试时间很短促,要让阅卷人怦然心动,作文语言就要精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文重点是“言之有物”的问题,但是“言之有术”这个方面也不能忽略。

划重点

01

清通、简明是考场作文语言的标尺

清通、简明是考场作文语言的标尺。既要简洁、明确,又要通畅,而且表达要明朗、清楚;既要力求写好,又要量力而为,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写;既要有信心,又要高度务实;既要展示特长,又要合理适度地展示你的特长。要把思维、语言的创新与朦胧、复杂、晦涩的不良文风区分开来,朦胧、复杂、晦涩本身就不是好的文风,在考场中、阅卷阶段,它的危害尤其严重。

我们看一个例子,是当年高考阅卷领导小组挑出的满分作文标杆。什么叫标杆?就是拿这篇作文作为样例,向全体老师宣讲,以它为满分的标尺。这个标尺要写得非常规范、非常稳妥,还要轻松简明。有许多考场作文确实很优秀,考生有才,写得文采飞扬,语文老师也很赞赏,但是它不能作为标杆。如果以那种作文为标杆,那阅卷老师就没法掌握标准,因为这种特殊的语言才能不能作为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举的这篇例文非常规范,但是又特别能显出这个同学缜密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考卷给的话题,这个话题特别适合做每段的开头,先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然后就可以展开想象写下去了。打个比方,这句话好比是命题人送给每位考生一顶俏皮的帽子,大家把它戴上了,很合适,很得体,也能够搭配不同的衣物。但如果大家都戴同样的帽子,就显得没有什么新意。而这篇例文的作者把它做了一个反复,每段开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就是用反复来强调,而且“真的”这个词用得很准确,也很巧妙,它表明了几分怀疑:“是真的吗?太神奇了,这能是真的吗?”但又更表明了几分期盼:“我多希望这是真的。”

在阅卷时,老师们就说不能轻看反复和“真的”这个词语。这就是这个同学多年养成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这是他的语言建构成果。

一个是小我(并不是自私),另一个是大我,用来跨越两个人物:一个是妈妈年轻时的记忆,一个是爱因斯坦临终前的记忆。两个人是不雷同的:一个中国人,一个外国人;一个是普通人,一个是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完全不一样,以至移植他们记忆的目的也不同。这合乎我们上次说的“两个主体,互不雷同”,这是暗合,完全一致。

“而是因为他在临终前曾对护士说了一段话,但是这位护士却不懂外语,以致爱因斯坦的遗言成为永远的遗憾”,我读到这,就感觉这个同学好像很俏皮地在跟老师说:“老师,您知道这个事情吗?您不知道吧?让我告诉您好吗?”移植妈妈年轻时的记忆,展示了他美好的心灵,这里则展示了他的学识积累。同学们读过多少书?不少了吧。一篇作文怎么就不能展示你的学识积累呢?这位作者是从一个小的细节向老师们展示了一下:“我”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

再就是前面写“整个县城的人为她送行时的悲壮”,这里写“全世界的人都会欢腾”,场面上都是由小到大,从结构来说,两个主体,互不雷同,从语言来说,很多地方表现得清通、简明,而且表现出非常清醒、理性的思维。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考场作文。

划重点

02

好的语言不等同于华丽的语言,华丽的语言不一定不好

从上我们得出第二个要点:好的语言不等同于华丽的语言。华丽的语言不一定不好,《滕王阁序》就很华丽,但华丽不是评判语言表达最重要的标准。能恰当表达思想感情的书面语言,就是好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能写出好的语言的根本原因是具有相应的思维能力或者思想水平,想好才能写好。

我们看几个样例。下面这个同学就表现了缤纷的想象:

这几句话足以奠定这篇作文满分,语言十分精彩。

下面是一篇模拟考试中的作文,我们就看它的语言:

青鬓转白,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乃良将块垒。为什么不能挣脱名缰利锁,做一个青衫独步的逸士?为什么不在红尘俗世中扬鞭,来一次无怨无悔的超脱?你若问我名姓,青松白石、雪暮秋夕随你称呼;你若问我住处,山留哑樵,水留钓叟,只留一间柴屋给我便是。我请那鹿来看家,猿来守宅。你若是读倦了诗书,且看那山川便是那不收卷的文章,有日月为你掌灯伴读,哪有读倦的道理?你若是看倦了风物,且听那自然舒活筋骨的脆响,有万籁做你心灵的应和,哪有看倦的时候?

“青鬓转白,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乃良将块垒。”这里既有典故,又是对偶句,我记得我们模拟考试集中阅卷,我当时看这篇作文,就看了他头一句,我就记住了这一句,是对偶句。后来我急着去参加一个会议,开会之前我和旁边的老师说:我刚看一篇作文,没看完就开会来了,但那句子我一下就记住了。别的老师就说:“什么句子?你给我们说说。”我就说这几句话:“青鬓转白,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乃良将块垒。”旁边老师就说:“你赶快再说一遍,我把它记下来。”老师为什么要记下来?因为这几句给了老师非常深的印象。四个字的短语、典故的应用,“是”和“乃”是虚词串联,老师听了马上就觉得言简意赅,非常凝练,他当然要记下来,他要给他的学生说说。

“……来一次无怨无悔的超脱”,大概老师们读到这,没有谁会计较它的内容了吧,这个语言足以让老师陶醉,这展示出作者的才能,也是他思想水平的反映,和缤纷的想象结合在一起。我前面也说过,联想和想象,是语文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个同学热衷于武侠小说,老师、家长怎么说也没用,反正躲在被窝里也要看。人家没白看,语言建构就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出来了,这种语言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是对偶句,也是四个字短语的运用,整个气势的表达也很到位。我们说追求“言之有物”是第一位的,但“言之有术”能使你表达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在山脚下,我看见山花烂漫,彩蝶纷飞,于是我与山花同歌,伴彩蝶共舞。在山腰,我看见绿草如茵,华木如盖,清澈的小溪静静流淌在林间,朝圣的百鸟尽情放歌于林梢。我拥抱自然的和弦,追逐欢快的浪花。这些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可更多的时候是阴冷浓雾的环抱、荆榛丛棘的阻隔。放眼望去,黄叶连天,衰草满路,但我在黄叶阵中看到丰硕的果实,从衰草丛内悟出新生的希望。我最终到达了这里!……一路上, 我阅尽山间春色,也饱尝征途冷暖,为此,我感谢您,父亲,感谢您给我选择的权力, 我从自己心灵的选择中懂得了很多很多……

这一段也是这个同学写的。这篇作文的题目是“心灵的选择”。他写了一篇寓言,说父亲让兄弟两个人比赛爬一座山,哥哥选择了前山平坦的一条大路,弟弟选了后山一条崎岖的小路。结果哥哥首先登上了山顶,这写的是弟弟登山的一段场景。

“在山脚下……这些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这段景语并不是炫耀性的语言,它是有情的,作者在表明一种生活态度,“心灵的选择”嘛,选择这么一条路就会很艰险,但是有很多快乐在里面。但是作者也没有写得那么实,写实就没意味了。

这个同学显然是走在学校应试教育这条路上,但也没有忽略对多种兴趣、多种才能的培养。他笔下的弟弟走的是一条个性的路——成长路,写里边的欢乐和困难。文章最后写,哥哥对弟弟说“可是你输了”,父亲也说“是呀,孩子,你输掉了比赛”, 作者就让弟弟用一种非常坚定的口吻回答:“但我赢得了人生。”他写出了人生两条道路的选择。一种是一心按照某种实用主义的路线走,走“大路”,显然会先登顶成功。但弟弟是走另外一条路,这不是一条完全实用主义的路,但他也获得了人生的欢乐和收获。两人究竟谁是真正的成功者?让读者自己去想。

上举这一段用景语来表现弟弟“心灵的选择”,以及他所经历的快乐和艰险,确实让我们觉得景语表情语,表达得非常精彩。

高考作文需要经营亮点,亮点既要符合一般性规律,也要体现个性特征。符合一般性规律,要求尽量顾及阅卷实际,如果你在考场上都不知道作文的读者对象是什么,也不知道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你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作者。无论写什么东西都得顾及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力争让更多的阅卷人认可。你这篇作文由谁来判,那可不一定。同学们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一般规律中的某些环节进行落实。我们可能举了很多亮点,你也不能都落实它们,否则就形式高于内容了。内容永远要高于形式,“言之有物”之后,才考虑“言之有术”的问题。

(选自《王大绩讲高考写作》)

| 拓展阅读:

高考作文突破思维定式,才能产生飞跃的效果 | 王大绩说高考

【王大绩老师讲高考套装】王大绩讲高考写作+ 一本书备考高考古诗词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