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没有废话文学(终于有家基金公司的回复基民能看懂了)

句子大全 2023-01-03 03:00:01
相关推荐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铁马

最近由于“废话文学风”盛行,有人便吐槽,基金经理们就占了金融圈“废话文学”的一半(另一半是研究员和分析师),甚至还有些“行业黑话”,得专人解释才能看懂。

例如什么:

“长期持有应该会有不错的回报,但也不排除未来继续向下带来的损失。” ——虽然说了等于没说,但是肯定不会有错,你没办法骂我。

后来,大家甚至都不太喜欢看基金经理每次季报前写给投资者的信了,因为总是感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嘛~

1.

/ 四年连写200封信,

为什么要保持这个习惯?/

虽然投资者们对于机构写出的“投资者信”已经免疫、对于机构时不时来的“心理按摩”也已经无感,但是有一家投资机构,就喜欢给投资者们写信,四年一写就是200封,投资者们还特别喜欢看,有人还会像追番一样问:“为什么XX经理还没更?”

这家机构就是券商资管线中的佼佼者——中泰资管。

几年前,现任中泰资管首席投资官的徐志敏,模仿一个儿子的口吻,写了一篇《基民儿子给老爸的信》,信中看似儿子吐槽老爸,但其实各种影射基民们的不理智行为,在圈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没想到基金经理还能如此巧妙、透彻地说“人能听懂的话。”

之后甚至徐志敏一写投资者信,围观的投资者们成了“自来水”,说“徐老爸”今儿又来了。

再例如,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姜诚,写给投资者的信一直很直白:

要么告诉你,投资是结婚不是谈恋爱,你得想好了;要么告诉你光看赛道太粗糙;甚至还打趣说为了保住饭碗,还得使劲儿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有投资者说看“姜老板”的文章实在太有意思了,觉得他说的也“太轻松了吧”,但是看看之后的业绩表现,内心的OS只能是: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田瑀把写给投资者的信总结为:“我们不带货,只分享知识”。例如田瑀曾写给过投资者一封信,深刻分析“精挑细选后,基民为什么还是老买错?”

这封信不仅在各大平台广为转载,八妹后来在不下两个机构的投教内容中也看到他们运用了田瑀的这封信。

中泰资管那些一个个深夜还在给投资者们写小作文的基金经理,是在苦口婆心的告诉大家怎么“避坑”,并且与投资者平等地沟通和分享,他们相信,只要投资者信看得多,也就懂得了操作风格,彼此之间的信任值也随之增长。

可见,坚持给投资者写信的中泰资管,没有广告、没有吹嘘、也没有“废话文学”、更没有难懂的行话黑话,只为和投资者沟通,帮助投资者们理解市场。

2.

/ 这年头,

真正得到投资者的信赖不容易 /

四年200封信、给喜欢的基金经理起昵称、费尽心思让投资者学到知识……都是中泰资管和投资者之间你来我往的小细节,对于中泰资管来说,自成立起,信任维度就始终处于最高层面。

六年前,中泰资管还没有现在的规模,有一次发售的产品因为市场环境,预期没办法实现。当时基金的封闭期都没结束,中泰资管就把钱全退给客户了,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保规模继续运作,只要如实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投资人就行。这次抉择让中泰资管损失了上千万,对于一个小机构来说损失真的不少,但也说明,中泰资管自成立伊始就把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

还有在2015年大盘每天创新高之际,如果当时发产品,获得高规模是很容易的事。但就在那个时候,中泰资管做了两件事,一是基本停发权益类产品,二是关闭已有产品的申购。

钱可以日后再赚,投资者的信任可是一刻也丢不得。因为资管行业首先是服务业,其次才是以投资为载体的服务业。

从短期利益上看,机构和客户的利益可能会有矛盾,中泰资管可能会在高点损失规模;但长期来看,时间会证明信任和声誉才是资管机构最重要的资产,而不是管理费收入。但如果没有和客户共赢的哲学,长久来看根本得不到客户的信任,也保证不了机构的存活。

正因如此,有一个海外客户,从2017年开始接触中泰资管、疫情期间反而开始加仓,现在委托额翻了好几倍。

还有现在比较热门的基金直播里,基金经理田瑀碰到有人问他短期波动有什么走势,他回答不知道。一开始他还担心自己说话太直,会被嫌弃所以没流量。后来他发现,直播里的观众们就喜欢这个小伙子有啥说啥,这样不藏着掖着才是以投资者利益为重。

截至2021年一季度,仅成立7年的中泰资管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已经达到1118.00亿元,位列行业内第12名;而且还打造出了星河系列、北极星系列等备受投资者信赖“拳头产品”。这都是中泰资管以及旗下的基金经理数年如一日将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得到的收获。

3.

/ 金融圈老友记:构成信任三角形 /

对于中泰资管来说,机构维护着投资者的利益,反过来让投资者信任机构;机构也同样维护着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让基金经理们有团结一致的目标,在投资者、机构、基金经理中构建一个稳固的“信任三角形”,这才是“搞事业”的基础。

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中泰资管不像别的机构一样盯着排名不放,而是从内部开始就反内卷,不打卡/不考核/不排名,基金经理被赋予最自由的投资空间。

让徐志敏、姜诚、田瑀给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度打分时,姜诚和田瑀打了一百分,对面打了99分的老徐大哥还“吐槽”:“你们高调了哦。”(可能是老徐大哥的一分扣在了低调上)

其实这种类似于谷歌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并不意味着约束力降低,例如老徐大哥每天不到8点上班时发现,大家早都已经各就各位开始着手今天的研究,姜诚也说自己7点就到公司了。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内部太过在意排名有两个缺点,第一是基金经理压力大,内部内卷,看到眼前反而错失长期机会。

大家有所不知,基金经理是个非常市场化,优胜劣汰的行业,业绩和规模就是一切,你业绩好你就上,你业绩不行就得被千夫所指。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有业绩排名和末位淘汰制,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不佳立刻有领导下来“关照你”,或者直接进行内部职位调整。有些时候,为了短期的业绩冲一把,甚至会出现基金经理明知这是个短期火坑也会跳入的情况,八妹也见过太多基金经理们为了年底冲业绩而抱团,翻年便崩塌的“人为事故”。

对了,在今年过年后基金大幅下跌时,姜诚和田瑀的基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他们俩还一起写过一封给投资者的信《从不参与抱团的基金经理,有话想说》,里面有一句话“对我们组合中的股票而言,我们自己会做最苛刻的批评者”。所以宽松和自由,并没有让批评减少,反而让基金经理们进行自我批评、不断检视手头的组合。

第二,如果每个基金经理都去关心内部排名,为了抢排名位次非常容易出现基金经理or机构们之间的砸盘和倾轧的情况。

在长短熊市时,经常有经理会想把手头的筹码先砸出去,然后再以更低价买回来的现象。结果就是谁卖得晚、卖得少,谁就吃亏,最后大家为了抢时间都开始砸盘,不仅市场受不了,这样也难以再发出有创新性的好产品。

但是在中泰资管,不会有这种焦灼感,姜诚自己都凡尔赛地评价道,能让自己安心度过财报季的原因是:“得有个充满信任、宽容和理解且没人拿着排名积分卡天天敲打你的工作环境。”

截至2021年一季度,中泰资管的公募成绩近一年业绩全市场第六(6/140),妥妥的进入了优等生行列,这都是在稳固的“信任三角形”基础上所获得的成绩。

未来,在这个“信任三角形”中:

投资者和中泰资管是“老友关系”,信任中泰资管,所以愿意把钱交给中泰旗下的产品;

而中泰资管作为机构,又信任手下的基金经理,可以给予其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做出业绩;

基金经理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为客户研发出更多有价值的新产品,持续巩固这种信任,造就大家的“稳定共赢”。

所以,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三角形的稳定性,谁也不能拆散!

羡慕投资中的这种良性关系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