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小升初阅读入门(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三个维度)

句子大全 2023-01-05 02:58:01
相关推荐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目,看似简单完美很难。

在初中语文体系中,说明文虽然不是重头戏,但不可或缺。各地的中考试题当中,大都有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其中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理解的考查,一定都有。

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感觉与理性的统一。因为文体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而简明。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修饰限定语的准确性。

阅读说明文,要特别注意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何把握?从具体语句中的数量词,形容词,还有副词等限定性的词语,可以体会到。

例如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文中提到赵州桥,说桥上的大拱,“当时可以算”是世界最长石拱。注意一下加引号的字,“当时可算”,设定的是时间,说明了是在同一时代,为什么要限定时间呢,为了语言的准确。还有没加引号的,用语也非常的准确,确实是在那个时代世界最长的石拱。同样的,文中还有一句话:

“赵州桥横跨在蛟河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同学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可以自己尝试着给某些词语加点,再去掉这些词语试一下,句子依然是通顺的,但是意思却损失了许多精确性。正是运用了许多词语,赵州桥的历史价值,使用时间及地理位置,才得到准确的交代。

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说到修辞手法,并不只是记叙文的专利,议论文和说明文当中都可以有。提到议论文的修辞手法,可以举苏州园林的例子。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这句话当中,大家可以看到,运用了比喻的句子。宝塔和松柏,阅兵式和道旁树,两组前后对应,分别是喻体和本体。这两个比喻都是说明前一个句子“着眼在画意”的。

用比喻有什么好处?大家张口就能说得出,生动形象嘛。这个固然没错,可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就像学了数学,重要的是公式,比公事更重要的是会把数字带入这些公式,用这些公式来解决问题。

句子运用的精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还可以从句式上来把握分析。如有一篇文章叫《奇妙的克隆》,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一个细菌经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上面所引用部分的句式,采用的是分总的形式,从几种生物的个体的繁殖方式,最后用了四个字“凡此种种”,来完成归纳总结。

解答说明文类的题目,语言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一个考点,无论题型如何变化,是传统的说明文,还是新题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最终的考察点上都是不变的。具体方法要灵活,灵活之后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致力于初高中英语和语文的学习,这是我们今年撰写的第276篇原创文章,每日发布,阅读更多,请加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