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唐诗最唯美的一首中秋诗 句句惊艳(意境绝妙)

句子大全 2023-01-05 06:45:01
相关推荐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这一句诗,道尽了多少异乡漂泊游子心中的柔软。

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旦去家绝国,便是相见无期,所以古人寓居他城的思念,要比我们浓烈很多。

想来,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抬头仰望过那片星空吧,更没有时间驻足欣赏那轮在十五日皎洁圆满的月亮。因为只要拿出手机,就可立即与思念的人互诉衷肠,视频中音容笑貌清晰可见。

但古人不能,他们在思念家人亲友的时候,只能宵长立,望着天上的明月,传达心中的情感,他们知道,在远方,也有思念他们的人,同样望着这轮明月。

所以,古人对明月极有感情,诗人对月也情有独钟。尤其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儿圆满,人却不能团圆的时候,天边那轮玉盘,成了游子唯一的慰藉。仔细思量,古诗里的中秋,几乎离不开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样的一轮月,在诗人的笔下,却蕴含着千百种不同的情感,张九龄笔下的明月是雄浑壮阔的,苏轼笔下的明月是豁达洒脱的,今天,我们来欣赏唐诗最唯美的一首写月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是诗人王建的代表作,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位杜郎中据说就是诗人的好友杜元颖。王建在中秋之夜,与人宴饮弹琴,忽然想起了友人,故写下这首七绝相寄。

王建在名家辈出的唐朝,只能算三流诗人,但这首诗,堪称一流之作,惊艳了千年。

首句是写月光澄明似水,素洁如练,但是诗人从来没有从正面来描写这些特点,而是用“地白”来体现。古代的晚上,没有像如今这样明亮的月光,能把地面映照的呈白色,足见月光之皎洁。

乌鸦羽毛为黑色,在黑夜中本就不容易发现,何况还栖息枝叶间,如此都能发现,再次体现了“月明”。此句明明没有提及月光,但读来字字有月光,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同时“栖鸦”又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因为鸟类是十分警觉的,如果有动静,很难安稳的在树枝上栖息。

第二句紧接着首句之“树”,写到桂花,空间转换十分自然。秋露寒冷,静静的湿润了桂花,诗人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气,似乎花香还带有清冷的露水。

同时桂花又有深一层的含义,因为在中国传统神话体系中,月宫之中,便有一棵桂花树,或许诗人透过庭中的桂花,想到了月宫中的桂花。

而“无声”二字,又加深了首句体现的宁静,同时也体现了露水的轻盈,一个“湿”字,有王安石“绿”字之妙。

两句写景之后,诗人又在最后两句转入情。今夜的月如此澄明,恐怕大家皆在看着这轮明月吧。既是月明,又是中秋,诗人由己及人,写出了人们普遍的相思之情。

同时,这第三句,诗人又没直接倾诉自己的相思,而是将自己的相思,包裹起来,融在了“人尽望”中,可谓曲婉之至而又别出心裁。

最后说秋思不知落在谁家。天下漂泊的游子、分别的离人,皆应是思念如丝难以断绝,诗人的心中的“秋思”必然也是极为浓烈的,可他却用一种疑问,来掩盖了心中这种情感,欲道而不道,这样读起来,诗意“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尽显蕴藉深沉之美。

当然,“秋思”也并非单纯的字面意思,有一首琴曲名便叫《秋思》,诗人此诗题注就写道自己是“时会琴客”,月下听《秋思》曲者,又在何处何家呢?所以此诗句句是寄情远方,而又不离眼前之景,正如周敬所说,妙景中含,解者能有几人!

此诗读罢,我们的脑海都会浮现诗人站在院中,月光倾泻而下,将黑夜照得空明,桂花花瓣浸润着秋露,散发着迷人的清香,树下一曲淡淡的琴音,缓缓地升起。此诗之唯美,唐代的中秋诗,堪称无人可及。

能够通过这些意象构造一幅画面,让读者如临诗人的内心世界,如临他当时所处的环境,这便是所谓的意境了。七绝多是一、二句随意,妙在三、四句,而王建这首诗句句惊艳,唯美而又清冷,实在妙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