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名句名篇默写

句子大全 2023-01-07 04:56:02
相关推荐

名句名篇默写(二)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诗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交代诗人行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以锤炼词语的深厚功力,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山中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和四时景物的不同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了美妙的春、夏之景。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主要原因是,鲁庄公的那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以三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替君主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就会“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带着孩子的穷苦母亲艰辛劳作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美朋友滕子京贬谪巴陵郡一年来政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4)《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5)《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篇名句默写

(1)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____________________结着愁怨的姑娘。

(2)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10.诗文默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

4).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雨巷》)

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雨巷》)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12.默写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4)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5)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6)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3.名篇名句默写

(1)看万山红遍 _______ ,漫江碧透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____________,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4) 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4.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 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在雨的哀曲里, __________ ,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 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5) __________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6)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 __________ 。

15.情境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

, 。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3)《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直到走出雨巷的情景两句是:

, 。

(4)《荆轲刺秦王》中高渐离击筑,荆轲悲壮高歌的诗句,以此表明自己刺杀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的两句是:, 。

(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两句子是:,。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与鸟来抒发自己悲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感慨历史不断发展变化、统治者最终走向灭亡的句子是:“,”。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两句是“,”。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认为,“ ”,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螃蟹虽

有六跪二鳌,却“”,是因为它浮躁的缘故。

(2)《逍遥游》中,庄子用蜩与学鸠自认为逍遥于是嘲笑大鹏“”的寓

言故事,旨在阐明“”这个道理。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

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离骚》表明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以动物植物作喻写出了人与自然相比的渺小的句子是:

,。

22.(1)《劝学》中提倡学习贵在坚持,即使天资再好.也不能一蹴而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中强调人各有所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名句默写。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名句默写。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蚊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6)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8)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参考答案

1.答案:(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集芙蓉以为裳;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舞幽壑之潜蛟;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雪上空留马行处;

(7)无求生以害仁;

(8)观海则意溢于海

解析:

2.答案: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孤山寺北贾亭西;最爱湖东行不足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答案: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答案:(1)醉里挑灯看剑;赢得生前身后名

(2)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赢;(2)秉,悬,敝;(3)具。

6.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1)畔;(2)涨;(3)缘。

7.答案:(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橘,洲;(2)鹰,翔;(3)苍;(4)携,峥,嶸,稠;(5)遏。

8.答案:(1)独自彷徨在悠长; 一个丁香一样地

(2)消了她的颜色;丁香般的惆怅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软泥上的青荇;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为变徵之声

10.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失其所与; 不知

11.答案:1).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2).默默彳亍着; 3).到了颓圮的篱墙

1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笙箫”“ 颓圮”“ 谨”“ 徵”“ 鄙”。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 错字的正确书写。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答案:

解析: 默写题中不能出现任何书写错误,否则该空不得分。注意“舸、颓圮、荇”等字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答案:

解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15.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6.答案: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7.答案:(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8.答案:(1)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9.答案:(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20.答案:(1)驽马十驾;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知不及大知;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21.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答案:(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诗》《书》《礼》《乐》《易》《春秋》

23.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4.答案:

(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2) 如登高之博见也;(3)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4) 得圣心备焉;(5) 上食埃土;(6) 下饮黄泉;(7) 蟹六跪而二螯;(8)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9) 用心躁也;(10) 弟子不必不如师;(11) 师不必贤于弟子;(12) 生乎吾后;(13)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14) 吾从而师之;(15)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6) 而耻学于师;(17) 好古文;(1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