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阅读是语文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句子大全 2023-01-08 02:48:01
相关推荐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的读书本领。“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一”到“三”、靠的是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本领和习惯。“读书的目的在获得书中的意义、思想、读法的目的在获得书义之方法。”“读书重在结果,读法重在过程”这些观点都明确指出,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是限于教学生去解读一篇篇范文,而在于指点学生掌握多种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读书方法。

在现在的语文考试中,阅读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现在的课堂阅读教学往往与试题中的阅读题脱节,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把课本例文与试题中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就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把阅读教学当成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交际能力的一种手段。每一篇例文都是精品,都得让学生读通读懂,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学到一些自己领悟的知识,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收获。从阅读题的各种形式来看,题目类型很多,这就需要学生灵活掌握。

首先要教给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

可以这样来指导学生: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除了教给学生方法外,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是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来解决问题的。我是按以下环节来进行的:

一、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这一点非常关键,课文读不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就把握不好,只有读通读懂了,才是做好阅读题的根本。

二、让学生自己解决以下问题:

1、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主人翁资料了解文章的背景。

2、这篇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轻易、恐怖、一拥而入、严峻、提审、会意。

5、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写出句子的含义: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含义:这句话写出了父亲早出晚归,说明了当时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2)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义: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2)“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含义: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3)父亲保持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含义: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人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主人翁很蔑视敌人。)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含义:说明主人翁即使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深的爱!)

(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含义:正因为主人翁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大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伤痛。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6、读文章的开头结尾:看看他们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7、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不难归纳出主人翁是一个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无所谓惧。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8、再读课文,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把崇敬之情读出来。三、随文练笔:主人翁虽然离开了我们,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人民不会忘记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着主人翁的画像,写几句话。

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打破常规进行阅读教学,更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做阅读题的能力。学生在做阅读题也就不再望而生畏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