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含解析

句子大全 2023-01-09 02:32:01
相关推荐

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9分)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诗的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做比较鉴赏。(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当窗织

王建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姑内心的痛苦。

B.“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

C.“两日”句写织妇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

(2)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①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②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注①翛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②翳:遮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首咏画诗中,作者对画家惠崇进行了高度评价,并流露出对他的景仰之情。

B.诗的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观画时的节令和环境:天气炎热,云气蒸腾,溽暑难消。

C.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颇具情趣的水边凫雁图,黄白映衬,色彩鲜明,意境雄浑。

D.这幅画作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引起了作者对往日所见之景的回忆。

(2)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寄秦州田元均①

欧阳修

由来边将用儒臣,坐以威名抚汉军。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

梦回夜帐闻羌笛,诗就高楼对陇云。

莫忘镇阳遗爱②在,北潭③桃李正氛氲。

注①田元均:在镇阳做官时与欧阳修交好,后调任秦州。②遗爱:遗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③北潭:镇阳一处风景幽丽的池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总体介绍,强调田元均虽以儒臣身份出任边将,却能凭借其威盛的名声来安定军心。

B.颔联上句赞扬,描写战马没有嘶鸣,将士们静听号令,军容整肃,写出了田元均治军有方。

C.颔联下句歌颂,描写边疆没有战事,田元均带领军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守边新功绩。

D.尾联以景结情,描写北潭桃花李花芬芳馥郁,景色宜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2)颈联刻画出田元均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体诗,完成(1)~(2)题。(9分)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注],试用此道推。

注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中“变”“含”两字,化虚为实,写出了气候景象、山光水色的奇特,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

B.“出谷”两句承上启下,点明游览了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同时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过渡。

C.“林壑”以下四句,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辉映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忘归的意兴。

D.全诗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人“愉悦”之情,洋溢在“清晖”“林壑”“蒲稗”这些脉脉含情的景物所组成的意象之中。

(2)诗歌的最后四句写诗人出游之后的感悟。这种感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抒发的感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方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2)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6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对“雨晴芳草烟深”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一个“惊”字,一个“双”字,寄托了无限的情怀。“禽”惊飞尚能聚合在一起;人离散则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鸟啊!这两句词的内容也是借景物以寄离情。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雨霖铃》的下片。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6分)

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注],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寒多烧:猎户将山上寒冬枯萎的草木烧掉,使野兽无法躲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门胡人歌》颔联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名前面加上了一个有边塞特征的定语,突出了地域特点。

B.《雁门胡人歌》颈联中,“山头野火”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浓淡相宜,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C.《塞路初晴》的首句,“晚虹”“斜日”“天昏”连续点明时间,看似重复,实际上却渲染出了一幅广阔雄浑的雨后塞上远景图。

D.《塞路初晴》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紧扣诗题,描绘了傍晚雨后的画面,视听结合,动静相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与《雁门胡人歌》相比,《塞路初晴》这首诗在思想情感上表现出了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①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销得:值得之意。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春风着意勾染过的海棠花让人怎么都看不够,连蝴蝶都对其恋恋不舍,值得携酒对赏,赋诗称赞。

B.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风姿神采,着意刻画,表现出花的形态和神韵,极具诗情画意。

C.诗人咏叹含苞欲放的海棠就像刚上妆的莫愁女和梁广笔下的丹青,虽“不着一字”,但“尽得风流”。

D.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海棠的魅力,语言清新自然,词意婉约细腻,不愧是咏海棠的佳作。

(2)李清照代表词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海棠与郑谷笔下的海棠有什么不同?(6分)

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1.(1)B解析:B项,“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说法不当,第三句是直接抒情。

(2)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这一“嗔”字实则表现作者心中之喜。②“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接抒情,侧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2.(1)C解析:C项,“……写织妇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错误,曲解文意,“催”是指官府催着交纳之意,该句表现了官府催逼得急切。

(2)①比兴手法。开头两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②对比。以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与“富家”的不劳而获对比,表现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③烘托。“草虫促促机下啼”,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④心理刻画。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羡慕青楼倡女,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

3.(1)C解析:C项,“意境雄浑”错误,第三、四句写六月天气炎热,但一看到这幅画,作者就仿佛站在水边,顿生凉意。由此可知这幅画应该是安静闲适的,从具体内容看,画的意境应该是安静的,诗中并没有表现画作意境雄浑的内容。

(2)参考答案①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画史上其他画家相比较,直接肯定了其画技高超。②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正面描摹。五、六两句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作的特点,从色彩运用等方面显示出其画技的高超。③通过观者的感受侧面烘托。观画后作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暑热顿消;最后两句写这幅画唤起了作者对昔日经历的回忆。

解析:诗歌前两句将惠崇和画史上其他画家进行比较,“吾最许”直接表达作者对其画技高超的赞赏。三、四两句通过观者观画时的感受间接体现其画技的高超。五、六两句直接描写画作内容,直观体现惠崇画技高超。最后两句通过作者对往日经历的回忆侧面烘托惠崇画技的高超。

4.(1)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D项,情感分析不全面。尾联前句赞美友人的美好德行和治边贡献,“北潭桃花李花芬芳馥郁”,象征田元均曾化育一方,表达的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更多的是赞美之情。

(2)参考答案①感情深沉。当他梦里醒来,在夜帐中听到边地的羌笛声,情思更加邈远,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有对以前治理边地的欣慰。②文才出众。当他登上高楼,面对长空浩荡,心中无限感慨;远望陇地的浮云,云起云落,诗兴大发,立刻就写出优美的诗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解答时要理解内容,抓住人物形象特点来分析。上句“梦回夜帐闻羌笛”,写友人梦中醒来,听到羌笛声,引起内心的思念,应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下句“诗就高楼对陇云”,写友人面对眼前开阔的景象,内心诗兴涌动,写出诗句,可见友人才学很高,作诗立成。

5.(1)A解析:A项,“化虚为实”错误,此处是写眼前实景。

(2)参考答案《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感悟是只有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才能获得自由的生活,才会有宁静淡泊的心境。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悟是,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

解析:注意结合这两首诗歌的类别“田园诗”“山水诗”比较二者的情感,陶渊明主要是厌恶官场,隐居田园,此诗是“寄情山水”“顺情适性,随遇而安”。

6.(1)C解析:C项,雍诗“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错误,应是山色浓于湖色。

(2)参考答案相同点:都采用了虚写(神话)。方诗把君山想象成昆仑山顶的石头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雍诗把君山想象成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

不同点:雍诗还用了实写(虚实结合)和比喻。实写湖山的自然美,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写出了洞庭君山的秀美,表现了作者对君山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运用比喻,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水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解析: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和描写手法(虚实)的角度来比较。相同的是都运用了虚写。不同的是,雍诗还运用了比喻和实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1)D解析: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故选D项。

(2)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词都借景抒情,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画面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实写(手法角度),倍显主人公孤寂惜别的愁情;柳词想象分别后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画面角度),主要是虚写(手法角度),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解析:这两句都是写景的句子,都是借景抒情,比较的角度就集中在意象特征、意境特点和抒发的情感上。

8.(1)D解析:D项,“视听结合”理解错误,《塞路初晴》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并没有听觉的描写。

(2)相同点:都是表达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雁门胡人歌》通过描写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塞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几个生活画面,以及误将野火雨雾当作烽烟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之情。《塞路初晴》通过描绘雨后黄昏,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以及通过写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景象,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9.(1)C解析:C项,分析有误。诗人并不是把海棠比作刚上妆的莫愁女和梁广笔下的丹青,而是从侧面体现了海棠的美。

(2)参考答案①《如梦令》中的海棠是作者想象的海棠。作者并未目睹海棠之貌,但她推测海棠因为一夜的风吹雨打而凋零败落,所以残红狼藉,叶肥花瘦,色彩对比鲜明。这海棠寄寓了作者惜花伤春的心情以及对青春年华消逝的感慨,流露出了她内心的苦闷。②郑谷笔下的海棠是作者眼前所见的海棠。诗歌中的海棠在春雨的浸润下,花色光洁浓丽,鲜艳欲滴,显得娇娆妩媚,使作者流连忘返,使蝴蝶恋恋不舍。海棠受到作者的赞美,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词中作者借意象传达感情的不同。要结合诗词中展现海棠形象的关键句子,抓住最能传情达意的字词进行分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