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李鸿章初见马克沁机枪 开口没有问价格(而是说了句让人心酸的话)

句子大全 2023-01-10 02:46:01
相关推荐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在于军人的意志和勇气,更在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清朝末年,李鸿章手中有着亚洲最强大的北洋舰队,然而却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给击败了。因此,有很多人说是李鸿章无能。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不是李鸿章“无能”,而是他“无能为力”。曾经,李鸿章去德国考察,当他第一眼看到马克沁机枪的时候便喜欢上了它。

不过,经过详细的了解后,他不仅没有买,反而还说了一句话,透露着无尽的心酸和无奈。

洋务运动与丧权辱国的条约

清朝末年,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最终,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大清国的大门被打开了,随后遭到了各国列强的侵略。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19世纪60年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展一场“自救的革命运动”,名为洋务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及民间学习了西方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清朝的军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人便是李鸿章。

当时,他主持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这两个地方皆是名噪一时的大型军事工业工厂,名噪一时。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鸿章开始打造大清朝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当时,北洋水师除了向国外购买的几十艘海军舰艇外,其余的船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厂修建的。

巅峰时期的北洋水师,被称为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清政府名义上每年也会拨快400万两,用于海军方面的更新与建设。

既然北洋水师的力量这么强大,那么,在1895年为何会被日本这一个弹丸小国给击败呢,甚至整个北洋舰队都被摧毁了。

同一年,李鸿章代表着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割让了大片的土地,还赔偿了大量的钱财。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李鸿章又一次代表清政府参加了《辛丑条约》的签订,几十亿白银的赔偿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因为种种丧权辱国的事情,李鸿章的名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多为负面。然而,这所有的责任都在李鸿章的身上吗?其实不然,

马克沁机枪事件

洋务运动期间,爱国的仁人志士除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外,他们还有一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

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军事技术,随后用来抵制他们的侵略。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作为那一时期最先进的工业工厂,自然也少不了军事武器的引进和学习。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经常会出国考察,为清政府购买最先进、最实用的武器装备。当时,西方列强都把李鸿章当作“金主”,因为他每次出国都会带去大量的白银。

一次,李鸿章像往常一样去欧洲学习,但是他没有选择英国、法国这样的老牌强国,而是选择了新崛起的军事大国德国。

看到这样的金主到来,德国人便向他推销了当时最富有盛名的自动机枪——马克沁机枪,这也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

在1883年,英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以火药残存的热能为能源,设计了这样一款自动机枪,虽然体积非常笨重,但却省去了人工填装子弹的功夫。

后来,在一些战场上经过实践,西方列强发现这种自动型武器杀伤力非常大,所以各国都开始进行仿制。德国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自然在仿制之列,而且仿制出来的产品“青出于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国在索姆河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德国军队凭借性能更加优越的马克沁机枪,打得英法联军节节败退,让索姆河成为了名噪一时的绞肉机。

虽然这是后话,但是从这一件事情来看,马克沁机枪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与结局。

话又说了回来,李鸿章第一次与马克沁机枪邂逅之后,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结局呢?答案可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当时,看到德国人向自己介绍这样性能优越的武器,李鸿章内心也有所触动。在他的要求之下,德国人对马克沁机枪进行了一番演示。

在演示场上,德国军人用马克沁机枪瞄准了一个“靶子”,随后对着这个靶子进行攻击。随着一阵“哒嗒嗒”的声音响起,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靶子”就完全被摧毁了。

看到这样的结局,德国人很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有着这样的摧毁效果,这桩交易基本已经成功了。

同时,随行的大清官员也比较激动,在他们看来,有着这样的武器,大清朝的国防力量绝对能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可是,李鸿章的表现却没有想象中的高兴与期待,相反,他的脸上还出现了一些若有所思的表情与凝重感。

在沉默了一会后,李鸿章询问随行的德国人:“像这样一种武器(机枪),一分钟能够打出多少发子弹......”

随后,德国人便解释道:“马克沁机枪一分钟最慢可以打出300发子弹,最快一分钟可以打出600发子弹,杀伤力非常的强大。”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鸿章一边摇头一边叹息地说:“一分钟600发子弹,这样的消耗我们大清国承受不起......”

因为,当时李鸿章手里的军费大部分都用到了军舰购买与水师训练上,如果再购买这种机枪,恐怕单单子弹都是一笔不小的消耗。

最终,这笔交易没有达成。对于这样一种大杀伤力武器,李鸿章想要吗?他非常的想要。洋务运动期间,江南制造总局就对马克沁机枪进行了仿制,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效果差强人意。

其实,清朝末年,虽然列强不断入侵,国家的主权遭到了重大的打击,但是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有七八千万两白银。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这样的财政收入完全可以撑起马克沁机枪的消耗。奈何,当时的清政府太过腐败,单单慈禧太后一人的奢侈,就足够消耗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一种原因吧,所以李鸿章对购买马克沁机枪的事情顾虑重重,而这件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政府晚期的腐败,灭亡是迟早的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