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同一题材的七个绝句写作 且看其手法与技巧(以提高自己诗词水平)

句子大全 2023-01-11 02:42:01
相关推荐

一.旧照片扫描 (原作/如是我闲)

二十年余一纸黄,镜头移换各天方。

彼时涓滴无声处,流到屏前尽两眶。

这个七绝写法,主要是前后对比、新旧情感对比。 二十年余一纸黄,这句是起句,二十年余是细化时间,是对一纸黄的刻画描写。所谓之旧。所以,并不感觉于虚。

镜头移换各天方。这句承,并更进一步,照片的时光转换,物是人非。

彼时涓滴无声处,流到屏前尽两眶。这个是情感的突破。为何流泪,并不直接点明。 但是不说出来,读者知道吗?从镜头移换各天方,读者就可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所以,他这首七绝,是很中规中矩的。 完全符合我以前说的文字情感需透出,而不是说出,不说而透 。

但是个人感觉,第三句稍微有些率意了。整首来看,第三句转得不够圆熟,稍硬。

二.旧照片扫描(第一个步韵/烛 )

笑靥如初底片黄,并肩人已去他方。

常温唯有此中影,惹得无声湿眼眶。

笑靥如初底片黄--这句感觉如何? 读起来,给人感觉略微浮于表象,有点说道的感觉。为何?对比我说闲人的那一句,这句的底片黄,尤其这个黄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黄即是旧,笑靥如初,如初也是说以前,也是比较模糊的字眼。到底初到何时?或者何地步?两者都模糊。虽然你前后是对比,但是不够清晰的对比。所以,感觉略微浮于表象了。

但是这也不是大问题。这句浮,那可以下一句落实。可惜“并肩人已去他方”,这句并未落实。而且他方,也是凑韵。

笑靥如初底片黄,并肩人已去他方。两句一读,第一句并不能给人深刻具体的印象,第二句也不能对上句深入拓展,而是直接转到人去他方。 所以,未完之事,又到未完,整体就不够深刻了。

但是,基本的七绝起承是有的,这个可以肯定。“并肩人”,是接上“去他方”。是为第三句准备。

常温唯有此中影,这句转的手法还可以的。 惹得无声湿眼眶。这句不够精练。估计都是眶字造成的。“湿眼眶,惹得无声”,也是描写的过于直俗。

惹得无声湿眼眶,为何会这样呢?或者表达蕴含的情感是什么呢? 因为:常温唯有此中影。未能说出具体故事。导致最后那句,蕴含的余味不足。 什么故事? 也就是说,第三句抢了镜头,造成了尾巴太小,即第四句味道不够。前三句虽有瑕疵,但也是勉强可以,只是尾巴句子弱了。

三.旧照片扫描(第二个步韵)

依稀旧貌泛微黄,剪辑难拼各一方。

欲问时人谁负梦,吞声默默自盈眶。

这个 一二句规矩,“依稀旧貌”即是对“泛微黄”的互相印证刻画的,还可以。

但这一首的三四句差强人意了。 欲问时人谁负梦,这个没转好,强行来转。吞声默默自盈眶,也是如上一首,过于直露。

欲问时人谁负梦,吞声默默自盈眶。但这两句有一个地方比上一首的好点,就是虽然最后那句也弱;但是前一句,就是第三句也弱。所以,不会出现第三句抢镜头的感觉。只是三四句同时弱,而且与一二句断为了两截。

需要注意,七绝因为长短适中字数不多也不太少,气脉就很重要,也很容易看出来。七绝如果想令人印象深刻,最好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尾句要强要出彩!

前面稍微弱没关系,但尾巴要大,起码能遮盖前面的弱。前面可以虚可以细化,可以扯大旗,后边一定要有感而悟。

注意在写的时候,要分清主次。分清哪些概念是模糊的;哪些是清晰的;哪些是可以细化的;哪些是要拉大的。不能概念再扯概念,最后还是来一个概念,一定要清晰的让读者需要明白你要表达的情感和意思。

四.旧照片扫描(第三个步韵)

他年碎片几层黄,羁旅生涯各一方。

风染霜欺相看老,多情月下泪盈眶。

这首如何看? 这首起码大毛病少了些,尾巴那句,还是稍微刻意了。也是一二句比较中规中矩,第三句,转得不错。 “风染霜欺” 是对 “相看老” 和“各一方”的刻画。老是模糊的,但风染霜欺是清晰的。

多情月下泪盈眶。这句虽然还是刻意了些,但是比上几首实在,而且多了点细腻。“多情月下”其实也是稍微刻意,多情两字主观了些。

我说的最好尾巴句子能出彩,这首不出彩。如果最后这句能升华那么整首还是可以的。 也就是很多老师所说的没力度、收不住,就是这样的。

五.旧照片扫描(第四个步韵)

小院衣裳碧转黄,些些底色对天方。

四时小像无多册,何以招人泪满眶。

这首还是填词的手法去写,非七绝手法。一二句想表达什么?“小院衣裳”,是指落叶?还是照片里的东西?

些些底色对天方。“对天方”有些扯了。“四时小像”这个是指什么 ?蒙太奇手法吗?

何以招人泪满眶。何以两字问得不够圆滑。纯粹是把写词的手法来写。而且是浓缩了的写,很容易让人歧义或者迷糊。整首比较软绵无力,其实可以换个思路,作一首小令来试试。

六.旧照片扫描(第五个步韵)

青春有意画中方,岁月无情染纸黄。

镜里平添双鬓白,辛酸尽惹泪盈眶。

这首中规中矩,缺少的是灵气,略微平实了。

青春有意画中方,岁月无情染纸黄 。 一二句乍一看觉着不错,可稍微仔细读读,偏于说教了。 青春有意画中方,为何有意为何无情?也即是我说的,画面处理的过于模糊,都是主观的字眼在说教。

你说有意即有意,你说无情即无情么?有意未完,无情何来?而这两句都是大道理,给人以概念而不是印象的。如果一定要这么写,那也可以三四句补救一下,但没补救。

镜里平添双鬓白,就转到目前镜子里了。辛酸,也是比较主观的东西,建议写诗词的时候少用这样的词。 辛酸是什么样子的?方的?扁的?圆的?没必要直写辛酸如何。苦是什么样子的? 辛酸,是要让读者自己从诗句里感悟到而不是听你说的。

这首也是第三句转得不够,导致第四句也弱了。 必须得注意虚实。虚实有很多:情景虚实、描写虚实、对比的虚实;清晰和模糊也是;细化和粗疏也是。然后尾巴句子要注意不要让别人抢镜头。

七.旧照片扫描(第六个步韵)

一纸青春疏渐黄,流光湮灭在何方。

天真去日今如梦,留得清纯到眼眶。

黄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用青春疏来让黄这个过程得到一种印象,也是一种手法。整个这样虚实的、疏密的,就不会觉着呆滞 ,而会让人感觉有些飘逸或者灵动。其余就不做细说。

从这七个绝句想起以前一个朋友写的五绝最后两句,很是惊艳。主要是写落叶凋零,“无数蝴蝶梦,碎于君枕边。” 给人很多的遐想空间。浪漫主义色彩很浓。当时看到这两句,就两个字:惊艳!

学学人家手法。都落了凋零了,但不说,就说蝴蝶梦都碎了,不单碎,而且碎于君枕边,是蝴蝶的梦, 还是我的梦? 蝴蝶梦为何会碎?叶子落了,树木凋零了啊,它们的梦碎了,我的梦也碎了。我和落叶互相可怜,谁谓飘零不可怜。简直就是和纳兰词这个一样的意思,而且,我觉着不比这个意境差。

物我两忘,你即是我、我即是你,融为一体。这样的才是好的笔触。

#原创诗词#

诗词原创:落花帘外梦如烟|浣溪沙5阕,菩萨蛮1阕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妥帖的含蓄蕴藉能增加诗词文字深度

百载红尘都一瞬,青春只合说疏狂|《流光如梦》七律5首,步韵元稹

诗词原创:七绝《晚春》十二首|十年况味红尘客,一盏他乡谷雨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