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随文(模仿形式)

句子大全 2023-01-12 04:12:01
相关推荐

1 随文,模仿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语文教材有着众多精美的文章,可供练写的素材也很多,我们要大胆将仿写引入课堂,我们可以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比如文本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仿写练笔,让学生在迁移性练笔中学习语言表达形式,体会文本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类的文章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构段方式有序。它不仅是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载体,更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范本。这类课文, 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针对特殊、有规律的语言形式或仿照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练习,同时也要对编者提出的宽泛性练笔要求进行筛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第 4 段, 感受小兴安岭秋天的特点。

然后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喜欢的理由。接着交流,学习作者从树叶的颜色、形态,树木的果实等角度进行描写的方法。为仿写做铺垫。最后提出练笔要求:现在正是秋天,平日里上下学,通过家乡的橘林,你发现了什么变化,也照着课文的样子选一句来写。

“秋天,橘树的叶子”“秋天,橘林向人们 ”再如在教学完二年级下册第 13 课《动手做做看》后,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扔鸡蛋”比赛活动,要求将鸡蛋从二层楼扔下但不破,并仿照课文将“你怎么想、怎么实验、怎么扔、有什么疑问”等记录下来。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它们作为体验型作文的素材, 赋予了作文新创意。

结合文本的学习,以课文为基础,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 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 随情,补白内容

课标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留白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盛餐,它能带给人一种意欲未尽,回味无穷的感受。很多文本通过这种虚实相生来达到“无话之处有妙境”的效果。补白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位名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讲到阿曼达被埋于废墟中时,师问: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阿曼达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 36 个小时? 想象一下,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对这一处空白进行补写。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父子终于相见了,他们相拥在一起,此时的他们又会说些什么?通过一次次的补充想像,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父子的伟大形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思维的空间在这里得到了无限的扩大。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犹如架设在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通过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图文间进行创造性思维。如教学《桂花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后, 让学生抓住秋天的景物特点,围绕“摇桂花”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出摇落桂花的场景,写出摇落桂花的欢乐,写出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对童年的赞美。

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写作训练的因素有很多,这些空白处的练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要研读教材,努力挖掘练笔的有效切入点, 多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与习作储备相似的话题,激活他们的表达欲望,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这样才能演绎出随文练笔的精彩。

3 随“形”,改变表达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文本类型也是形式多样,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游记、故事、古诗、剧本等,为我们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一个多彩的舞台。基于文本原有的表达方式,保留原来的中心思想,改变其表达形式,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故事、剧本类课文最常采用的练笔方式是改写。

以课文为依据,变换体裁改写,或对课文语言进行合理转换。《清平乐.村居》《秋思》《牧童》等, 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意境,发挥想象,写出有趣的故事,或优美的散文。如《牧童》一诗,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引导学生们想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绿草如茵的原野,显得更加广阔; 随风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原来是牧童骑着黄牛、沐浴着灿烂的晚霞归来。

牧童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吃饱了晚饭,已是夜幕降临之时了,他连蓑衣也顾不上脱,就躺在皎洁的月光下,玩耍、休息。这鲜活的一幕,由远及近、由黄昏及夜晚, 缓缓地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里。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充分的想象,描绘牧童归来的场景, 写出的习作别有情趣。教学剧本《打电话》,在学习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把这个剧本改写成了一般的记叙文章;而在学完《将相和》后,我又让学生从“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改写成剧本。

这样对照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文体”意识。除了转换题材外,我们还可根据课文内容, 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比较长的故事类课文,如《草船借箭》、《小英雄雨来》,还可采用“缩写”的方式进行练笔。在缩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再次深入研读原文,充分把握原文结构、故事内容,然后立足原作, 删繁就简,这样既锻炼学生梳理文脉,概括内容的能力,又可锻炼谋篇布局的能力。相信在这样的改变之中,学生既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又提高了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并不是文章里所有的练点都要学生随文练笔,毕竟“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但是,只要在文本教学中安排“随文练笔”,我们就应该立足学生原有基础, 结合年段目标,善于取舍,重点选择能够提高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因素,以“语用”为目标,以“文本”为桥梁,扎实、活泼、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鼓励孩子“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课堂随文练笔留驻课堂的无限精彩,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