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作文有“忌讳”(好作文的文字特点)

句子大全 2023-01-16 04:02:01
相关推荐

事实上,我并不自信“文字是文章的肌肤”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多年以来,我一直想要用一个极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文字与好作品的关系,却一直寻找不到更恰当的。

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总是讲,人饰衣裳马饰鞍,好文字是好作文的“衣裳”。优美的文字能使作文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也常听到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们对学生们说,好文字是好作文的“衣裳”。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套好衣裳穿在某人身上,我们并不觉得他美了多少,甚至恰恰相反,觉得很难看。

因为最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那个主体是人,而非衣裳,若那个人与那套衣裳不适合,就会给人以不伦不类、别别扭扭的感觉。

衣裳纯粹是外在的。我把文字比喻成作品的肌肤,是指文章的优劣主要是由内在的本质和气质来决定的。好比肌肤是否润泽,主要不是靠化妆品的作用,而是由脏腑的健康与血脉运行的通畅来决定的。

但也不能说,因为文章的优劣主要由内在因素来决定,所以写作可以完全抛弃技巧和经验不谈,甚至什么“忌讳”也不讲。技巧和经验是肯定要有的。“忌讳”也是要讲的。

我们现在来谈“忌讳”。

写作文时应该注意使用书面语言,避免日常口语。

我觉得,在中学作文中,有一个字被用得太随意,便是“了”字。我读过一篇中学生作文,有一小段是这么写的:“起床了、漱了口、洗了脸、吃了饭,我背上书包出了家门……”中学生作文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背在了背上”“拿在了手中”“扔在了路上”“揣入了兜里”等等。

如此这般使用“了”,如同正做着木匠活的木匠,随手从钉子盒中抓起一颗颗钉子,为图省事胡乱地往木头上钉一样。好木匠是要求自己少用钉子的,“了”就是文章中的“钉子”。以上那些句子中的“了”字,不论看还是读,都给人以文字枯乏、了无生气的印象。

尤其“背在了背上”“拿在了手中”等句子,很不简洁。“背”自然只能背在背上,“拿”也必定是在手中。

中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作文的过程也是日常口语向书面语言转化的过程。如果平时词汇量小,日常口语习惯便会自然而然地带到作文中。日常口语是快速而又随便的语言形式,没有人对自己或他人的日常口语实行高标准的要求。但作文应是对文字有要求的。

如果有要求,不但“了”字不会频繁被应用,以上例子中那些简单的句式本身也应有所改变。而作文中对于字、词的不一般化的应用,往往就体现在对口语习惯的克服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