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 他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其中道理值得深思)

句子大全 2023-01-27 05:52:01
相关推荐

说到莫言,相信您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关键词:“诺奖获得者”。

没错,作为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堪称“国人的骄傲”,他的成功,也为当代中国文学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在获得诺奖后,莫言的作品引发了普遍关注,他早年写给父亲的信也被曝光,引得无数网友泪奔。

在这封信中,莫言用朴素的语言问候父亲,和父亲谈论家常,从新麦、大葱、饺子等生活细节体现出对父亲的关怀和思念。

同时,莫言也回顾了父亲对自己的严厉教育,他明白父亲的初衷是希望子女成才,他为此深深感恩父亲。

从莫言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父亲的崇敬、爱戴。应该说,莫言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与父亲对他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莫言的父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教育方式又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孩子努力拼搏,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

莫言的父亲,名叫管贻范,只上过4年私塾,却深知知识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莫言几兄弟读书的时候,父亲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关注的,每天都要检查孩子是否按时完成了作业,还经常督促他们做好复习、预习工作。

每次考完试,父亲也会了解他们的成绩变化,提醒他们注意查漏补缺,要把所学的知识巩固扎实。

平时在家的时候,父亲也给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不抽烟、不喝酒,手上常常捧着本书在阅读。

父亲对知识的热爱让几个孩子受到了感染,他们也像父亲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特别是莫言,为了换一套书看,居然去别人家里推了一整天磨,虽然自己累得汗流浃背,但能够看到心爱的书,学到有用的知识,他就会觉得非常开心。

正是在父亲的悉心教育和引导下,孩子都成为了有出息的人。

除了三儿子莫言成为著名作家外,大儿子也颇有文才,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中文系,后担任过高级教师、中学校长,还出版过作品《大哥说莫言》。

教孩子严于律己,做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莫言曾经写过一篇散文《父亲的严厉》,在里面生动描述了父亲的严厉形象:

“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每当此时,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

其实,不光莫言几兄弟怕父亲,就连同辈的子侄一见到这位长辈也会觉得“有点怵”。

只因父亲为人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担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行差踏错,所以才会表现得如此严厉,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莫言曾经因为偷了叔叔的钢笔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还有一次是因为在学校大放厥词,受到了父亲的教训。

小时候的莫言可能不太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因为“这种小事”大发雷霆,可随着他慢慢懂事,逐渐成长,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他自己也在散文中感激地说:

“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

父亲希望他能够养成良好的品行,做到严于律己,最终成为一个正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莫言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为了提醒自己少说话,多做实事,他才会起了“莫言”这个笔名。现在,人们大多只记得这个名字,却不太清楚他的原名叫“管谟业”。

教孩子低调做人,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莫言的父亲不但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情操,还将自己的人生智慧传授给了孩子。

在莫言小时候,父亲就教他要保持稳重、低调,不能为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当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传来时,家人都为他高兴不已,唯有父亲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还对儿子嘱咐了这样一句话:

“没得奖,和大家一样高;得了奖,就要比别人矮半头。”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尽了人生的真谛,让人深思,也能够获得不少启发。

莫言获奖之后,曾经有人提出要修建莫言文学馆、莫言故居,父亲就发表了反对意见,还用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故事来举例,提醒莫言别忘了谦虚做人。

所谓得志时不轻狂,平庸时不灰心,这便是一位农村老人最平淡却又最精练的人生智慧。

父亲睿智、沉稳,目光长远,有这样一位父亲时刻从旁提点,难怪莫言会如此成功。

想要了解莫言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风格,我们不妨读一读长篇小说《蛙》。

这不是一部艰涩难懂的作品,相反,它形式新颖,以书信体进行叙事,减少了与读者的距离感。

它文字戏谑、嘲讽,故事奇特而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又带着淳朴的乡村味道,让人不由自主被深深吸引。

莫言曾凭借《蛙》荣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同时《蛙》也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赞誉,是让他荣获诺奖的多部作品之一。

想要领略这部作品,可点击上方横栏,即可享受一次诺贝尔级别的文学盛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