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 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句子大全 2023-01-31 07:02:01
相关推荐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尾声,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日本还在负隅顽抗,为了逼迫日本快点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一周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运送这批原子弹原料和设备的是一个叫“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巡洋舰,他们在完成这次任务后,于1945年7月31日,在返回菲律宾基地的途中,遭到日本潜艇的伏击,被日本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全舰1196名官兵中有大约300名士兵随舰沉没,其余的人在海面上漂泊了4个昼夜。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救援,幸存者们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数天里与风暴、缺水、饥饿、极大的昼夜温差、极度疲劳以及成群的鲨鱼斗争,许多侥幸从沉船中幸存下来的水兵最终成为了鲨鱼的食物,最终,“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全舰1199名官兵中,仅有321人被救起。这场灾难作为可怕的海上悲剧,载入了美国海军史册,舰长麦克沃伊被送上军事法庭。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这场悲剧发生后,幸存下来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长麦克沃伊受到了媒体与公众的指责,尽管军方没有处罚他,他还是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1968年选择用手枪结束了生命,半个世纪后才被平反。

电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就是改编自二战时期这次真实事件,上映时间是 2016年。本片以亨特·斯科特寻访真相的过程为主线,再现那场悲剧。而曾执导过黑人女仆故事片《帮助》泰特·泰勒担任本片的导演。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一艘重型巡洋舰,排水量9900多吨,1932年11月15日服役,担任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旗舰,也是二战期间被日本潜艇击沉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1945年的7月26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奉上级命令,把用于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和设备送到位于太平洋的提尼安岛,完成任务以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奉命驶往位于2000公里外的菲律宾莱特岛,然而这次它却没能到达目的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是一艘重型巡洋舰,它的火力尚可,但是为了保持航速,它的装甲比较薄,也就是说,它的防护力比较弱,同时,巡洋舰它不执行反潜任务,所以它不会像驱逐舰那样配备反潜用的声纳和深水炸弹,如果遇上敌人的潜艇,那么“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就变成了瞎子。不仅仅是巡洋舰本身的问题,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也不应该独自前行,基于上述原因,舰长麦克沃伊提出要求驱逐舰护航,但是得到的答复是所有的驱逐舰都有任务,你必须独自前往,这就为后面的悲剧发生埋下了伏笔。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当“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巡洋舰驶入菲律宾海域,遭到日本潜艇袭击后,发出了3次求救信号,至少有三个美军通信站收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求救信号,然而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三个通讯站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前两个通信站,一个是位于出发地的提尼安岛,另一个是位于目的地菲律宾的莱特岛,他们都认为这是对方管辖的范围内的事情,在相互推诿之中,“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求救信号被抛在脑后,第三个通信站收到信息以后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他们认为这是日本发出的一个虚假信息,目的是要袭击前来救援的盟军船只。事实上,除了这几个通讯站,美国位于太平洋队总部的珍珠港也收到了一个密码电报,说日本潜艇在菲律宾海域击沉了一艘盟军大型军舰,很显然,这是日本潜艇发出的信号,但是他们武断地认为这是日本向上级夸大战功罢了,不必理会。

玩忽职守,互相推诿,傲慢自大,种种因素的参杂,“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发出的求救信号被彻底的忽视了,而落入海中的士兵们对这些却一无所知,他们还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救援船只的到来,相信自己很快就会从水中脱险。然而,饥饿、寒冷、脱水、鲨鱼的袭击,使得每天都有大量士兵的生命被吞噬,到了8月2日,一架例行巡逻的水上飞机路过这里,偶然发现了他们,就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了基地,上级派来了一艘驱逐舰把落入水中的士兵救了上来。至此,这艘拥有1199名士兵的军舰,只打捞上来了312人,将近3/4的人葬身大海。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战争结束之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战舰被击沉的消息铺天盖地,舆论哗然,面对国民的质疑和声讨,美国军方觉得必须有人为此事负责,而麦克沃伊舰长似乎就是那个最恰当的人,于是舰长麦克沃伊就被送上军事法庭,被指控应该为军舰的沉没负责,因为他没有让军舰采用Z字形标准航线航行,因此导致“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被日军潜艇击沉,构成玩忽职守,军事法庭判决对麦克沃伊有关指控成立,而那些真正犯有玩忽职守的军官却成功地逃脱了法律的审判,尽管军事法庭没有对麦克沃伊作出严厉惩罚,但是麦克沃伊的军事生涯不得不在1949年提前结束。

外界对他的指责从来没有停止过,本该享受战后平静生活的麦克沃伊,不断受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阵亡士兵家属的骚扰,大量的信件和电话都是用恶毒的语言指责麦克沃伊,所有的不幸都是麦克沃伊舰长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麦克沃伊舰长幸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麦克沃伊一直活在屈辱和悔恨当中,终于麦克沃伊无法承受下去,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在1968年11月6日,在家中自尽。

到了2000年10月,美国通过决议,称对麦克沃伊的指控从道义上是不成立的,对他的定罪属于审理不公,导致他不公正受到耻辱,并且毁了他的军旅生涯,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这个迟到的公正还是到来了。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回顾一下影片中几个关键节点,我们发现舰长并没有大的明显的过错,既然没有大的过错,为什么会出现著名的巡洋舰被击沉,大量的士兵死亡的现象呢?谁应该为这起事件负责呢?又如何向死去官兵和他们的家属交代呢?从影片结尾一个士兵的话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他说我们的舰长没有过错,他只不过是替罪羊,真正应该负责的是岛上的那些具有官僚作风的上级军官。

法国著名哲学家吉拉尔就一针见血的指出:西方社会曾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为了防止整个社会危机的爆发,而利用替罪羊的机制让所谓的民粹主义情绪得以缓解,让隐藏更深的非理性行为继续实施。

替罪羊理论解释说由挫折引起侵犯行为并非总是指向于挫折制造者,有时也指向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当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或挫折制造者还击时,往往找一个替代者发泄。挫折或烦恼的来源不明,也可能会蓄意寻找一个对象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而加以攻击。替罪羊往往是一个弱者。这种目标转移在于寻找一个替代者以满足自已的防卫侵犯,消除挫折或烦恼。人们应尽力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因素。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回顾巡洋舰被击沉事件的整个过程,我们会有不少疑问:

1) 运送原子弹原料时,因为该巡洋舰没有反潜能力,舰长几次向上级要求派遣驱逐舰护航,为什么没有得到批准?

2) 巡洋舰遭到日军潜艇鱼雷攻击后,在舰艇沉没前12分钟内发出了3次求救信号,3个通信站基地为什么都没有任何回应。

3) 巡洋舰被击沉,水兵泡在水里 5天,作为接收方的基地没有见到舰艇到来,理应询问究竟,基地为什么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4) 日军潜艇一共发射了6枚鱼雷,由于及时发现做了机动变轨,躲过了4枚鱼雷的攻击,无奈没有躲过最后2枚的攻击,不幸沉没。舰长和舰员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说舰长没有采用Z字航行为借口,是否有点牵强。在战后审判舰长时作为证人的日本潜艇艇长乔本在作证时说,当时潜艇与巡洋舰的距离非常近,无论是否做出Z字航行都无法逃出被击沉的命运。

5) 在菲律宾那一片水域已经发现了有日本潜艇活动,并发生过击沉舰艇的事例,这些情况上级指挥部门为什么不通知舰长?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事情过去了半个世纪,在1996年,由于幸存舰员们的努力,换来了舰长的清白,宣布舰长无罪,所有的冤屈得以昭雪,舰长麦克沃伊总算可以安息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人性的丑恶,那些海军军官为了逃避责任,不惜让无辜之人置于死地,我们也能看见人性的光辉,这正印证了那句老话,“正义有时会迟到,但是它不会缺席”。

然而由于指挥机关的疏忽大意、官僚主义、不作为,那些长眠在海底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战舰上的水兵,又该向谁讨回公道呢?

其实战争本身就会造成很多冤魂,本就不可能计较什么公道,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能活下来的人只能庆幸自己的运气了。

战争打破所有的美好,带给我们毁灭和伤痛,当世界没有了战争,世界才是美丽的,让我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