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主席诗句“飞将军自重霄入”中的“飞将军”(指的是谁)

句子大全 2023-02-02 04:17:01
相关推荐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是主席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在这首词中,有一句“飞将军自重霄入”,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个“飞将军”,指的是谁?

“飞将军”最早指的是汉代战将李广,这一名词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李广是西汉的名将,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在军中任职,其功绩主要在于抗击匈奴,因他英勇善战,使得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因此他被称为“飞将军”。

主席词中的“飞将军”,肯定不是指西汉名将李广,他指的是以黄公略为代表的红3军全体将士们。

对于黄公略,很多人会觉着陌生,但在红军时期,他与林老总、伍中豪一起被人称为是主席的“三骁将”,名气大得很。

黄公略是湖南湘乡人,1898年生,早年与彭老总一起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职,官至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高级班三期,年底就参加了广州起义,次年7月又同彭老总、滕代远等领导了平江起义,任红5军13师4团党代表、红5军2大队大队长、第2纵队纵队长等职,后上井冈山与主席一起干革命。

此后,黄公略先后任红5军副军长、红6军军长、红3军军长等职,领导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主席这首词是什么背景下写的呢?

1931年4月,蒋介石又纠集2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而此时我中央红军的兵力只有3万余人,处于绝对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席提出了“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红军先往根据地腹部退却,在退却中再寻找敌人弱点,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毁灭性打击”的主张。

但这一“诱敌深入”主张,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全体同志的首肯,在听取各军长的意见时,黄公略首先表示支持,后来才有林老总、罗荣桓、罗炳辉等人的支持,然后才得到大家确定。

在主席的指挥下,红军从4月下旬开始,秘密集结于地处吉安、兴国、宁都、万安等5县接界处的东固地区,等待时机。这里距5个县的县城都只有五六十公里,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只有5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往外界,是个隐蔽兵力的绝佳之地,敌人进得来,就出不去。

5月14日,国民党军公秉藩部第28师开始浩浩荡荡地向富田挺进。在公秉藩部从富田向东固挺进时,黄公略按照主席的部署已经率领红3军的将士们,翻峻岭,爬悬崖,很快到达预定地点:中洞,设下了埋伏。

5月16日凌晨,当公秉藩师从富田出发向东固挺进,敌全师刚过中洞后,突然随着一声炮响,数千颗手榴弹从天而降,轻重机枪和步枪交叉猛击,将公秉藩师紧紧围住。

然后,在黄公略一声“冲啊!”的呐喊后,上万名红军战士冲出密林,像猛虎扑食一般冲向敌阵。此时的公秉藩根本来不及部署抵抗,全师一万余人便立刻分崩离析,全被歼灭。公秉藩也只能狼狈地混在士兵中当了俘虏,后来领了红军3元银元的遣散费逃出了苏区。

这一仗打得如此漂亮,特别是黄公略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指挥的主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主席把他称为“飞将军”,并写下这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对于黄公略,主席曾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也提到了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词中虽然没有提及黄公略的名字,但在活捉张辉瓒这一仗中,黄公略和他的红3军歼敌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是立下首功的,所以也有很多读者都认为,主席的这首词也是在赞扬黄公略的。

那么被主席称为“飞将军”的黄公略后来的情况如何了呢?

1933年9月,黄公略率红三军在方石岭追击战,全歼敌52师后,奉令转移到瑞金一带进行休整,他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黄公略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

黄公略的牺牲,是红军的一次重大损失,主席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幅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更多详情文章:

他是红军“破译三杰”之一,破译的密电险些捉住了老蒋,后来呢?

14岁参军的“红小鬼”,三年活捉了3个敌团长,后成为炮兵司令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