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楚辞》中的服饰辞句 楚墓中的服饰实物(探究当时的服饰元素)

句子大全 2023-02-02 04:30:01
相关推荐

《楚辞》中服饰元素,体现了楚国服饰文化的特征,这来源于楚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天然景物必然会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而这种生活方式与精神气质又必然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

在对《楚辞》服饰辞句描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中,可以发现《楚辞》蕴含着丰富的服饰元素。《楚辞》服饰元素能够反映《楚辞》所描述的服饰大致的风格特征和设计审美,因此需要对《楚辞》中的服饰元素进行研究,将《楚辞》服饰元素从款式、面料、色彩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服饰款式

款式是服饰元素中最能反映服饰基本形制的直观形态。款式也是服饰元素中重要的部分,《楚辞》中的服饰描写辞句也涉及到形制方面,结合楚墓出土的服饰实物,将一些基本的服装款式展示出来。

从《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和《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中的衣和裳,可以看出《楚辞》服饰的形制既有上衣下裳分离制,也有上下连属制。这里的衣和裳的款式可以结合楚墓出土的服饰实物来加以说明。

根据对《楚辞》和楚墓出土的服饰介绍和分析,目前楚墓出土的服饰实物暂无曲裾深衣,因此不能给楚式曲裾深衣具体的款式图形象说明,虽然一些楚墓出土的木俑有曲裾深衣的视觉形象参考,但木俑上的深衣展示和真实的实物深衣还是会存在差别。幸好楚墓中出土了楚式袍服的服装实物,这为楚袍的款式提供了实物绘制参考。

马山1号楚墓共出土楚袍服八件,其中七件形制还是可以清晰展示出来。沈从文先生将这七件楚袍根据袖型的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小袖式、宽袖式和大袖式。小袖式袍服也称作窄袖式袍服,这类袍服的特点:袖型是从肩处向袖口收缩,肩至腋下处最宽,袖口处最窄,小三角形领。

因为编号N22舞凤飞龙纹绣土黄绢面绵袍残损严重,故以编号N1素纱绵袍为例,整个服装本色素料,不加以装饰纹样和色彩,其简易款式图如下图所示。从简易款式图可以看出N1素纱锦袍较为修长,属于当时较合身的款式,袖较长,衣长较适体,可以看出此类袍服应为贴身穿着或是作为内衣。

宽袖式袍服按照沈从文先生从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袍服分类有两件,为编号N10和编号N14,这类袍服的特点很明显:衣袖宽大,肩袖平直且袖长较短,领型比小袖式袍服稍大一些,制作精巧衣服华美,衣身刺绣纹样。

编号N10为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编号N14是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绵袍,以N14袍服为例,袍服的色彩为浅黄色,衣身刺绣纹饰,刺绣图案为对龙对凤,其简易款式图如下图所示,从简易款式图来看,这类袍服衣身宽大,袖口肥大并有纹饰。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腋下有“插片”结构,服装各边拼接类似现代服装的贴片,可以确定这类袍服应为外衣,不是贴身穿着的衣物,精美华丽的纹饰显于衣身,显示所服之人的尊贵。大袖式袍服有三件,此类袍服的特点更加明显:衣袖格外的长,两袖平展远远超过了衣长,衣袖自然垂放袖下呈弧状,肩袖和下摆平直。

这类袍服也可称作长袖式袍服,分别为编号N15小菱形纹锦面绵袍、N16为小菱形纹锦面绵袍和N19E大菱形纹锦面绵袍,以N15为例,其简易款式图如图所示,从简易款式图可以看出,袖口较窄,衣袖长而肥大。

根据这三类袍服的简易款式图总结出这些袍服的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直裾,衣袖偏长,衣裳上下连属,并用锦绣缘边。马山1号楚墓还出土了一件较为罕见的直领对襟式的“衣”,如图所示。此直领对襟式“衣”,可能是生者为死者助丧所赠“浴衣”,古丧礼中有“浴衣于箧”的记载,其说从出土情况看与史籍有相合处

这款衣的基本特征为:四周绣以缘边,衣身绣饰凤鸟啄蛇纹样,精美华丽。具体的款式样式可以参照其款式图,如图所示,整体服装呈左右对称,衣袖平直,袖口宽大,衣身较短,背部后领口下凹,两腋到下摆等宽,形制如长褂。从款式图可以发现这款衣更符合实际的需要,方便穿脱,更适合夏季穿着。

马山1号楚墓出土了一件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袴,编号N25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面绵袴,如图所示。张志云对这款绵袴的基本特征作了说明:“绵袴由袴腰、袴脚和口缘三部分组成,袴腰口宽大,袴脚口收紧,前后裆不合拢,后腰敞开为敞口式样。

袴脚用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深黄绢里,絮丝绵。袴脚的上端与袴腰相接。”其简易正背面款式图如图所示,整个袴款式较宽松,裤脚到脚口收紧呈灯笼状。

通过对《楚辞》中的“衣”“裳”等辞句描写的分析,再结合了楚墓出土的楚国服饰实物,可以大致得出《楚辞》服饰款式的一些基本特征,上衣交领右衽,袖缘、领缘和下摆缘等较宽且多绣饰纹样,衣身较长,长袖宽衣,贴身衣物较修长,下身绵袴的款式从上到下由宽变窄,体现了既宽松又修身的效果。

二、服饰面料

《楚辞》中也体现了对面料材质地描写,可以从这些描写面料材质的辞句分析,同时结合楚墓出土的面料实物,将《楚辞》中的面料尽可能的通过楚墓出土的实物展示出来。

《九章·惜往日》“因缟素而哭之”中缟是平纹组织织物,是指未经练染的本色精细生坯织物。根据《汉书》颜师古注解释,缟就是本色的缯。任大椿《释缯》中:“熟帛曰练,生帛曰缟。”

《尚书·禹贡》:“厥篚玄纤缟。”孔传:“缟,白缯。”《礼记·王制》:“殷人寻而祭,缟衣而养老。”孔颖达疏:“缟,白色生绢。亦名为素。”《小尔雅·广服》:“缯之精者日缟,缟之粗者曰素。”

这些古文对缟也作了释义,缟素也可理解为白色丧服,目前楚墓出土的实物尚未发现缟素,因此《楚辞》中的“缟素”面料材质尚不能通过楚墓出土的实物来进行形象地展示。

《招魂》“罗帱张些”中的罗是指全部或部分用条形纹经罗组织的丝织物,呈网眼状,有素面和绣者之分。王逸注:“罗,绮属也。”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的罗,保存完好,用于龙凤虎纹绣的绣地。下图左边龙凤虎纹绣所示,是编号N9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的面料,下图右边为其复原图。

《招魂》“纂组绮缟”中的纂组是指赤色绶带,王逸注:“纂组,绶类也。”《管子·轻重甲》:“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於桀之国。”绮缟是指精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组是用作佩印或佩玉的丝带,用经线交叉编织。《说文·糸部》:“组,绶属。”

《楚辞》中的“组”和“绮”面料材质可以通过楚墓出土的面料实物来展示。江陵马山1号楚墓中出土的组,均为双层,用于衣领、缘的组则用较粗的丝线编织,单色。一般交错排列,不组成纹饰,个别组带织出图案。如下图所示为组的组织示意图。绮,有素地花纹的丝织品。《说文·糸部》:“绮,文缯也。”

《说文》的释义可以看出绮是指有花纹的缯。一般的绮是素色提花织物,可见于《六书故·工事六》中的:“织素为文曰绮。”,然而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绮为彩色,这是与中原绮有差别的地方。

此墓出土的绮组织结构简单,但是较为硬挺,同时有色彩,用于衣物的缘部装饰。彩条纹绮用于编号N2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的上缘和编号N13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面单衣的袖缘,如下图所示。

《招魂》“被文服纤”中的文是指有花纹的丝织衣物,纤是轻薄细软的丝织衣物,这里可以看出《楚辞》服饰体现了纹绣,这也从侧面体现楚国服饰喜饰纹绣,同时衣服轻薄细软,也可以从中看出楚国当时的纺织业已经达到了很先进的地步,这也得益于楚国优越的地理环境,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楚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根据上文《楚辞》中的面料分析,其面料包括组、绮、缟、文、纤等,再结合楚墓出土的面料实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楚辞》中的面料大致是反映了楚国面料的一些基本的样式。

三、服饰色彩

通过研究《楚辞》的辞句,可以注意到楚人的服装颜色丰富而且鲜艳。《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彩华衣,饰以杜若之英”“华采,五色采也。”《招魂》中的“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从这些辞句可以看出楚人的服饰色彩是很丰富且华丽的。

《墨子·公孟篇》中:“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说文》云:“绛,大赤也。”这里绛衣是指红色的衣服。《招魂》“纂组绮缟”中的纂组指的是赤色绶带,《说文》中注释:“纂,似组而赤。”从这些古籍中可以看出红色是楚国当时主色之一。

《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中的青和白,尚未知是虚写还是实写,目前出土的服饰实物也尚未发现青或白的。《楚辞》服饰的色彩可以结合目前已出土的楚国服饰实物来看,以马山1号楚墓为例,编号N5的面料为风鸟凫几何纹锦,其色彩大部分为红色,穿插黑色纹样条纹,如下图所示。

墓中出土的很多服饰是浅黄色或是土黄色的,编号N14的袖缘面料为条纹锦和动物纹复合组织绦,其颜色为土黄色,亦用黑色条纹穿插装饰,如下图所示。从出土的众多服饰实物来看,楚国的服饰色彩以红色系、黄色系和黑色为主,这些色彩应为楚国色彩的流行色或是国民的主色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楚辞》服饰色彩的丰富,也体现了楚国服饰的色彩多样,颜色搭配选择的方式很多,不拘于形式,服饰色彩以红色系、黄色系和黑色为主。《楚辞》中这些描写服饰色彩的辞句体现了当时楚国的社会风尚和楚人对于色彩的喜好。

四、总结

《楚辞》中蕴藏着丰富的服饰元素,这些楚国服饰元素的运用体现了楚人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同时,这些服饰辞句地描写和《楚辞》服饰元素地运用也能反映出《楚辞》服饰的设计审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