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二年级小学生学《大象的耳朵》有难度(名师笔记帮你学这篇课文)

句子大全 2023-02-03 02:18:01
相关推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耷拉着是出毛病了,大象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他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他的耳朵里,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他又把耳朵放下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还同时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本课课文好读,但课文中大象的话蕴含的道理,孩子们理解起来有难度,联系生活说感受的能力也比较欠缺,可以和栗子老师一起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类字的学习:

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并不多,但有四个生字特别容易读错,需要我们在词语和句子中朗读时,格外注意。

1.“似”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像扇子似的”中读翘舌音,它还有一个读音,平舌音第四声,可以组词为:似乎,相似,好似。

2.“咦”读第2声,表示的是一种惊讶的语气。

3.“竿”读的是第1声,要和“杆”区分读音和组词:竹竿、笔杆。

4.“痛”,我们班孩子在上课和早读朗读课文时,反复把“头痛”读成“头疼”。要在词语和句子中多认读几遍,保证读准。

5.“扇”也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动作的时候读第1声,比如:扇风,扇动,扇耳光。当作名词的时候读第4声:扇子,扇贝。

一类字的学习:

1.扇:户字头从上、左包围“羽”字,底部羽字略低。羽字中的两个习字,左小右大。

2.慢:这个生字在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左右齐平。右边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右上部的“日”要写得稍扁一些,最右下部的“又”要写得稍宽。

3.“兔”,这个生字特别容易少写最后一笔“点”。

4.“痛”,病字旁的第三笔撇要写舒展,包围里面的部分,底部齐平,里面部件第1笔是横撇,第4笔横折钩的横断在横中线上。

5.“最”这个生字的日字头居上,居中。下部的第一横要稍长,“又”字在右下方,捺要写舒展。

课文的学习: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结合第2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读完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在这篇课文中大象的话一共有三处。

1.“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大象的耳朵生来是怎样的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就有描写: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这一句话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具体而形象的说明了,大象的耳朵很大,而且还耷拉着。这也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大象之所以是这样说,是因为小兔子对它的耳朵非常好奇:“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在读小兔子的话时,我们通过一个语气词“咦”和句末的问号,读出小兔子对大象耳朵的好奇和惊讶来。

面对小兔子的疑问,大象不以为然。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小兔子的话,尤其是“一定”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兔子心中认定大象的耳朵就是有毛病。

此时大象的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和不安。

但是在读大象的第2句话,我们发现他的态度和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

2.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

因为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它的耳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能够读出,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的质疑和惊异,在他们的眼里,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很奇怪。

所以大象也就渐渐怀疑自己的耳朵是有毛病。

我们在读大象的第2句话时,要重读关键词“都、真的”读出怀疑的语气。同时,我们,从“不安”和“自言自语”感受到大象内心的困惑与不安,在朗读的时候,借助这些提示语,就能够更好地读出大象的心情来。

3.“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声的第3句话我们能读出来他的态度和想法又发生了改变,是什么造成了他想法的再次改变呢?在读课文中品读原因吧。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这是一个过渡句,说明大象开始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他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呢?站着睡觉的时候,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把耳朵竖起来的结果相当糟糕: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原来大象的耳朵有大用处:把耳朵放下来,虫子飞不进去。有虫子来的话,只要把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最后一句大象的话,蕴含一定的哲理,我们结合大象的耳朵的故事,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

孩子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要正确的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盲目的跟别人攀比、竞争。要善于取人长、补己短等等。

拓展:

孩子们在在课余可以读一读《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的故事。对于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生活谈想法,就容易得多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