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皮克斯一句话短片 道出父母心结:难得的爱(是克制住心里的焦虑)

句子大全 2023-02-06 05:12:01
相关推荐

曾听人说养孩子要抱有一种养植物的心态,静待花开,可当周围的环境,不绝于耳地传来各种声音时,这种温柔、平和的想法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我们被这些声音裹挟着改变了速度和方向。

皮克斯的短片《飘》,更是把这种纠结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直戳人心。

短片开头的场景发生在家门外的小花园,爸爸在草坪上与儿子嬉闹,玩抛高游戏,教孩子走路,享受这亲昵的亲子时光。

爸爸摘下路边的蒲公英吹向天空,本来只想让孩子看一看大自然的神奇,却有了更意外的发现——孩子想去抓飞散开的蒲公英,自己却漂浮了起来。

看见孩子的特殊技能,爸爸先是一惊,但随后嘴角上扬,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但这种欣赏却被突然出现的邻居打断了。

爸爸瞄了一眼邻居怀里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儿子的这种特殊技能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赶快拉回了孩子,在旁人诧异的目光中,抱着儿子无措的“逃”回了家中。

这时,孩子还是挂着一副天真无邪的笑脸,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可爸爸却不再为孩子的技能感到惊艳、欣喜,他变得非常焦虑和恐惧,孩子的与众不同渐渐成了他心中的负担。

外出时爸爸会用绳子拴住孩子的背包,并在背包里塞入石块,借助外力,让他看上去和别的孩子一样。

一次外出,走到儿童乐园时,孩子竟然脱掉书包,用漂浮的方式再次出现在了家以外的地方,爸爸发现后,眼里全是惊恐。

他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抓住了孩子,夺下他手里的篮球,愤怒地拉着孩子的衣领,把孩子往回家的方向拽。

孩子对爸爸用这种粗鲁的方式对待自己,感到十分不满,他大吼大叫,极力想要反抗和挣脱。

“为什么你就不能做个普通人呢?”,爸爸这句压在心里的怒吼,像给了孩子当头一棒。

他震惊过后,默默地落回了地面,沮丧地低着头,戴上帽子把自己藏好,满脸委屈和隐忍,紧闭双眼,任爸爸“摆布”。

看着儿子这样的状态,爸爸又心疼又内疚。

终于,爸爸发现自己眼里的孩子,比别人眼里的孩子更重要。

过于在意别人眼里的孩子,一些不适合自己孩子的标准,就会左右着自己的喜怒,比起外人的态度,父母的态度会更伤孩子。

相反,看见自己眼里的孩子,欣赏他们的特别,陪着他一起去对抗压力,孩子始终有一份包容和支持能“傍身”,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逆境中的光,有温暖和指引才不会对这个世界太绝望。

父母给孩子最难的爱,是克制住心里的焦虑

我的一位朋友,自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给孩子报班、带孩子上课,几乎占据了她日常生活里大部分时间。

她给孩子报了十多门课外班,原因只是因为别的孩子都学了。

她说;“看别的孩子在哪方面比我的孩子强了,我就忍不住想给孩子报班,有时候睡前我也会想,其实自己也不是出自名校,不够优秀,可能孩子这一生也很平凡,别压孩子了,可是第二天一早看到群里攒课的讯息,或那些晒娃的朋友圈,自己一下又陷入了战斗状态。”

朋友也很爱孩子,但她习惯了从别的孩子身上去搜集评价体系的标准,总把别人的优秀当做衡量自己孩子的标尺,关注点也就被困在了别处。

自己孩子的优点来不及看,而始终在追赶别人孩子的长处,孩子的闪光点慢慢暗淡下来,父母也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法认同孩子是个优秀的个体。

当然父母因爱而生的焦虑不只存在于学习这一件事上,有父母为自己有一个像皮猴一样的女儿而烦恼,还有父母正在发愁,自己家的小男孩总是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掉眼泪。

当孩子与我们通常认知里的形象有出入时,也会让一些父母感到无措,会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判,并把这些设想的评判与自己的教育责任联系起来,对孩子提出严苛的要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

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这里的精华,可以理解为个人特点,也可以理解为人的气质。

而这种气质是从孩提时就伴随着我们的,影响着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同一件事里自愿出的选择都一样,因此孩子呈现出有差异的结果,正是在向父母发出信号,“这件事并不符合我的气质”,可惜有的信号被父母的焦虑掩盖了,接收不到提示的父母,反而转向了孩子气质的“背面”,去否定、强制孩子。

说到孩子的气质,你可能还是有些困惑,难道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优雅吗?

引用一句话,你可能会有更清晰的理解。

在《发现孩子的天生气质》里写道:

“孩子与生俱来,对内在或外在刺激的反应模式,我们称之为气质,也可以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

比如,有的孩子见到任何人都是“自来熟”,而有的孩子则很慢热,或者直接表现出害羞、不适或抗拒,这是因为孩子有这不同的趋避性。

再举个例子:

儿子到幼儿园,一个星期也就不哭闹了,可是同事的儿子一个月了,还每天拖着哭泣的孩子走到幼儿园门口,同事为此非常恼火,但当他知道这和孩子的适应度有关,他开始理解不是孩子太娇气,而是有的孩子能够快速调整自己在新环境里的状态,而有的则需要慢慢适应,有个更长的过程。

还有的孩子面对烦躁、兴奋的事情时表现出来的反应强度也不同,有的表现得很容易激动,相反,有的孩子不管开心、还是生气,表达都没有太大的起伏,显得很文静。

反应阈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敏感表现,阈值高的孩子,在较强的外界刺激下才会有所察觉,而阈值低的孩子,一点小小的干扰或改变就会引起他们的不适。

可见,只是以外界标准要求孩子,有时候真的是在为难孩子,他们的委屈和渴望被爱的感受,都特别希望父母能看见。

与其盲目地寻找目标来制定期望,不如顺应气质去推动孩子,只有他们愿意向前,前面的路才会是顺畅,且能一直走下去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