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鲁迅的双面性格和双重人格(细数他的那些惊世骇俗的话语)

句子大全 2023-04-29 07:10:01
相关推荐

鲁迅的双面性格和双重人格,细数他的那些惊世骇俗的话语

文·段宏刚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于上海某医院,在55年的短暂一生中,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说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名言,让世人惊叹他的勇气。

同时,他也被贴上了许多光鲜标签,如,文学巨匠和思想巨匠,文化战士,民族脊梁,正人君子,当然也有诸如愤青,不合群,冷面杀手等负面标签。

喜欢鲁迅的人,把鲁迅捧成了神一样的存在,而不喜欢鲁迅的人,对鲁迅极尽热嘲冷讽,把鲁迅贬得一无是处。如果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现实,再梳理鲁迅的一生,就不难发现,鲁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

鲁迅一生都在追求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他敢说敢做,敢爱敢恨,耿直坚强,不怕得罪不同道的人。为了民族大义他弃医从文,他深知,比起拯救一个人的身体疾病,拯救其病变的思想精神,才能治本。因此,他放弃医学,以决绝姿态进军文坛,以笔为刀,跟对手斗争了一辈子,从没有低头。仅凭这一点,鲁迅比起在乱世中见风使舵的文化汉奸要好得太多。

作为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鲁迅深知,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很优秀,但其中也不乏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愚孝,愚忠,等级关系,男权思想至上,等等,这些文化无疑禁锢了民众思想,跟“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和博爱精神显得是那样格格不入。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礼制,建立起一套适合当下社会,更好服务于当下社会的文化礼制。倡导白话文写作,使用简化汉字交流,又成为这时期的重中之重。

鲁迅看到,那时的中国文盲本来就非常多,如果让人们继续学习和使用文言文和繁体字,难度会很大,对教育普及率,扫除文盲率,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作用非常微小。

在1936年即将逝世的前几天,鲁迅一直躺在上海医院里,他意识到,“新文化运动”自他们几个领袖从1919年发起,到如今已经10多年过去了,他们期待的文化变革并没有多少改观。于是,鲁迅痛心疾首,说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据说鲁迅当时是说给身边的医生所听。

理由是鲁迅认为汉字太过于复杂,笔画繁多,书写起来是那么复杂,涵义艰深难懂,比起拉丁字母组合成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汉语优势不大,不利于向外传播,推广民族文化。

综合当时的情况来看,鲁迅说这句话时,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激。试想,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如果文字消亡,何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后果将不可想象。

其实,鲁迅在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火气很大的话之前,在1934年12月发表的《关于新文字》这篇文章中,说了句类似的话: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其中,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除过以上两句偏激言论,鲁迅的一生,还说过以下非常有思想穿透力的话语,完全是他真性情的真实流露。

在《鲁迅杂文精选》中鲁迅说过: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他呐喊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华盖集·杂感》中他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在《而已集·小杂感》里他说: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唯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在《狂人日记》里他呐喊: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以上话语,说鲁迅偏激也罢,激进也好,其实,鲁迅一直是作为大众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文坛的,他的这些话,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和真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