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言专家:英国人就会说三个句子(多一个我爬楼上跳下去摔死)

句子大全 2023-04-29 07:57:01
相关推荐

说相声的曾经说要当一个日本人只要学会三句话就行了,第一句“米西米西”,第二句“撕拉撕拉地”,第二句“花姑娘滴有?”这当然是战争片看多了形成的印象。但是一个教英语的朋友竟然说“英国人就会说三个句子,英国人要是说第四个句子,我爬楼上跳下去摔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说的三个句子分别是三个句型:“is”句型,“there be"句型,“do"句型。接下来,他继续说,学好英语的前提是弄懂英国人见面为啥喜欢问天气!

英国人见面喜欢说"今天天气怎么样",中国人则喜欢说"你吃了吗"。这个事情貌似简单,但了解了它才能懂得英国人的思维。弄懂了英式思维之后,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中英文的区别。如是,英语才能更轻松地过关。那么为什么中英两国人民的见面问候语,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

这需要看一下中国和英国的地图就知道了。中国地处大陆,英国地处海岛。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了两国人民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简单的来说,就是英国人主要是渔民,而中国人主要是农民。英国人主要靠打鱼为生,而中国人主要靠种地为。渔民和农民的不同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思维,而不同的思维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具体来说,种地艰难辛苦,生计艰难,“春种一料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因此中国人有着几千年饿肚子的经验与记忆,最关心的事是能不能吃饱,于是一见面就问“你吃了吗?”那英国人为什么喜欢问天气呢?这是因为英国人打鱼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打鱼的,关键要看天气。如果刮风下雨,气候不好就没法打鱼打不到鱼就要挨饿了,所以英国人最关心的是“今天天气怎么样?”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也是不容易改变的。了解了这个思维习惯,我们才能懂得它的语言特点。

第一,“举着旗子过马路”的句型。

渔民结伴出去打鱼需要有大船,需要相互合作,比如,说几点钟启航就都得几点钟一起出发,说往什么方向划船就都得往一个方向使力等。这就形成了一种凡事讲规矩的思维方式,影响到日常生活,比如过马路时老老实实地排成一队,就像有人在前面举一面旗帜一样。这也是渔民形成的习惯,因为海里的捕鱼船都挂有旗子,连英国强盗都举着骷髅加两把刀交叉的海盗旗,英国人很在乎那面“旗帜”。

类似地,英国人说话也要要照着“旗子”(句型)前进,“规规矩矩过马路”,这导致了英语的第一个特点——“句型简单规则多”。

按最简单的分法,英语只有两种句型:有动词“do”的句型,有系动词(be )的句型(系动词本身就不表示具体动作,只起联系作用,所以它后面所接表语是用来表示主语性质或特征的,也叫主语补足语)。也有人加there be句型称为三种句型,或将there be 加上五大句型(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主+谓+宾+宾补;主系表),扩展为六种句型。比较而言,能写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汉语,语言就要自由的多了。

第二,先说重要的再说次要的。

英国人说话,喜欢先说重要的再说次要的,中国人的说话则相反。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这也是渔民与农民的不同之处。农民,春种秋收,节约粮食,先吃次的再吃好的,以先苦后甜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生存。

在吃的食物上,中国的包子汤圆月饼馄饨,都是把好吃的东西包在里面。而渔民打到的鱼不容易保存,所以要先吃好的,因此英国人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在饮食上,蛋糕和披萨就是把好吃的放在上面,先吃好的,再吃差的。这种方式就导致了语言特点的区别。

以下几个例子:

The man from england is in the classroom。从英国来的那个人在教室里。(英语中,用来作定语的介词短语from england,放在了被修饰名词的后面。)

she is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second the floor.她在二楼的教室里。(“on the second the floor”放在了它所修饰的名词“classroom”的后面。)

The man is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in the building.这个人在大楼的二层的教室里。(中文中将最重要的信息“这个人在哪”放在后面,而英文则把其放前面。)

Money on the desk is mine.桌子上的钱是我的。(汉语先说桌子上,然后再说钱是我的。而英语则“它把最重要的“money "放前面。钱重要还是桌子重要?钱!)

There is a book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in the building. 大楼的二层的教室里有一本书。

is there a wallet on the desk in the library on the second floor in the building in the school in PuDong in ShangHai?上海市浦东区一所学校的大楼的二层的图书馆的桌子上有一个钱包吗?(介词短语放在哪个名词后面就修饰哪个名词。)

所以说,英文是多“后饰”,把重要的放前面,越不重要的越往后甩!而汉语是多“前饰”,不到最后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所以,中文的句子形式多是“主状谓宾”的话,英文的句子形式多是“主谓宾状”。

以“The students study english hard for the test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school in Shanghai学生们为了考试在上海的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努力地学英语”为例,英语中,先说重要的信息——学生们学英语(Students study english),再说怎么学——hard,接下来说为什么学——for the test,最后说最次要的信息在哪学——in the school。非常简单!

中国男生表白说: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爱你(急死她,然后才出来“爱你”),英国人说:I love you very very very……(你爱怎么very怎么very ,反正我知道你爱我)。中国人把不重要的放前面,而英国人把重要的放前面。

这是谁的思维方式?渔民。因为渔民的思维,先吃好吃的,先过好日子,哪怕是借钱也要先过好日子,大家都借钱。好日子过完后,钱还不起了,不就出现金融风暴了吗?美国出现金融风暴就是这样。农民则是先吃差的,把“好日子”都存银行里了。

听他讲得热火朝天、津津有味,似乎很有道理,也能自圆其说。不过,对于他的观点,我倒是有点骑墙的认识。

第一,汉语不仅有“后饰”,也有“前饰”。

如古汉语中,讲楚霸王项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讲李广“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后饰句很多的。类似,现代汉语中“我见到一个长得像你兄弟的男人”,可以变为“我见到一个男人,长得像你兄弟”。再如“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爱你”,可以变为“我爱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爱。”那为什么今天会有一种汉语多“前饰”的现象呢?

第二,说农民的思维自由有偏颇。

种地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尤其是古代机械化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时也得有人领导,一大家子种地,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渔民似可自由为生,如渭水钓鱼的姜尚。以此推导“中国式过马路”的自由与“英国式过马路”的规则似有偏颇。

对此,您怎么看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