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句子大全 2023-05-02 02:38:01
相关推荐

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总分:36分建议用时:35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___。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被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____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___。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沁人心脾萌发心悦诚服引领

B.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沁人心脾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的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其中

4.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按要求答题。(6分)

(1)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出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6分)

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杂音”时有出现,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没有五千年,而只有 3 500年左右。如良渚水坝、良渚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圣地。申遗成功意味着良渚遗址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却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是因为用心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2)杜牧《阿房宫赋》在描写阿房宫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后,紧接着分别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之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途中的艰辛与血泪。可以说,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历经岁月洗礼,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铸刻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灵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遭受危机时能够引领思想、积聚力量、凝聚人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我们面对美国霸凌主义不会屈服与退缩,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出强大而深远的传承力与感染力。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韧性、顽强性与理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面临无数风险与考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磨炼而出的斗争之坚韧、拼搏之顽强与奋争之理性,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美国一些政客所谓美国施舍的,而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汗水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干出来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美方发起贸易战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任何恫吓和威胁伎俩只会激发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砥砺奋进的士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气。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一种天然质朴的情感。面对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素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民在言论和行动上同国家的立场和行动高度一致,这是再朴素自然不过的情感,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再合理不过的行为。给这样淳朴的爱国主义插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理性开放、成熟求是的心态。在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支持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尊严之表现。同时,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并没有出现情绪化、排外性的行为。将这种理性成熟的爱国主义视为民族主义,显然是混淆是非的奇谈怪论。

毫无疑问,面对汹涌而来的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我们更需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情绪宣泄式的非理智“爱国”行为,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行为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的道义形象,彰显中国的坚韧力量,传播中国的积极主张,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霸凌主义的支持。

中美经贸摩擦不仅是贸易之战,更是一场持久的综合角力。我们需认清贸易战的实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定力、自力更生的能力与爱国奋斗的动力,做好全方位应战。

(摘编自张彦《岂能把爱国情怀视为民粹主义》)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B.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以及坚韧性、顽强性和理性。

C.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而成的。

D.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和人民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不仅说明了爱国主义“是什么”,也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B.文章主体部分破立结合,重点阐释了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并批驳了两种错误观点。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

D.文章最后强调要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清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准备全方位应战。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从来就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脊梁。

B.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靠侥幸的机遇、他人的施舍,而是靠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的奋斗。

C.美方发起贸易战,进行恫吓威胁,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只会更加激发中国人民的勇气、士气与硬气。

D.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同时应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语境中形容诗词,应用“沁人心脾”。“萌发”比喻事物发生。“焕发”指光彩四射或者振作。根据语境“重新……”可知,应用“焕发”。“心悦诚服”指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心驰神往”指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语境中不含“佩服、服从”之意,应用“心驰神往”。“引领”指引导、带领。“指引”指指点引导。与“风尚”搭配一般用“引领”。综上可知,D项正确。

2.A【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故选A。

3.B【解析】 从前文看,句子的主语是“文学经典”,括号内语句不宜另起炉灶,用“其”指代“文学经典”较为顺畅,排除C、D两项。前文说“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后文重点表述的应是时光的影响,B项落脚点是“永恒不灭”,和前文衔接更顺畅。

4.(1)木材消耗比例逐年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比例在经历了一个增长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核能与太阳能的消耗比例逐年 上升。(3分)

(2)高能耗、高污染能源正逐步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3分)

【解析】 回答第一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图表反映的对象,从曲线图中看,它包含了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等多个对象,因此,概括变化趋势时,首先要分析每一个对象的变化趋势,然后按照共同点进行合并归纳。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要能从前面概括的变化趋势中总结问题,可联系生活实际,从各能源的特点入手分析作答。

5.①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②良渚遗址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③申遗成功表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每点2分)

【解析】 材料共三句话,抓住每一句话的关键信息即可。第一句话是说有的外国学者对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存疑,认为没有证据。第二句话提供了“如良渚水坝、良渚城墙”等实证。第三句话从“申遗成功”的角度说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根据字数限制,将每句话的要点进行压缩即可。

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醉里挑灯看剑赢得生前身后名

7.B【解析】 A项,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升级”的是经贸摩擦。C项,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D项,“最重要的”于文无据。

8.C【解析】 张冠李戴。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主要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并揭示其现实意义。

9.C【解析】 “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不合事实,原文的表述是“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