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课《社戏》学习资料汇编

句子大全 2023-05-03 07:45:01
相关推荐

相关常识

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其代表作包括: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诗歌《自嘲》《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等;

翻译作品《毁灭》《死魂灵》《现代日本小说集》《俄罗斯的童话》等。

文学之外,还有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社戏》是鲁迅一九二二年创作的小说,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的《小说月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原文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课文选取的是其中第三次,即十一二岁时在绍兴乡村看社戏的经历。

内容主题

《社戏》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叙述了和乡村少年们一起去看社戏的经历(主要事件是“看戏”和“偷豆”),刻画了一群聪明能干、机灵可爱的农家少年朋友的群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关键字词

钳(qián):夹东西的用具。文中指虾类发达的前肢。

消夏:避暑。

行háng辈:辈分。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长辈)。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礼数:礼节。

欺侮wǔ: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宽慰wèi:宽解劝慰。

嘱zhǔ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惮dàn:怕,畏惧。

踱duó:漫步行走。

凫fú水:游泳。

怠dài慢:淡漠,不恭敬;懈怠轻忽。亦可以于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潺潺chán:形容溪泉、河水等流动的声音。

兽脊jǐ:兽类的脊梁。

踊yǒng跃:文中意即跳跃;现在多用来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如:踊跃报名、发言非常踊跃。

屹yì立:高耸挺立。

家眷juàn: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皎jiǎo洁:形容(月光)明亮洁白、清白;光明磊落。

桕jiù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

纠葛gé: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宛转,悠扬:文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向午:将近中午。

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蕴藻:水草。

旺相:茂盛。

铁头老生: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小旦,扮演年轻女子,小生:年轻男子,小丑,滑稽人物,老旦,老年女子。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舀yǎo水:用瓢、勺或杯子等盛水。

篙gāo:篙是一根长竹竿或木棒,是一种简单的推进工具,用于撑在河底推动船或筏子前进,适合于浅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

棹zhào:划船。

弥散:弥漫消散。

装模(mú)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重点解析

《社戏》中的美好回忆:

1. 自由的乡间生活。

2. 淳朴的乡风民情。

3. 优美的水乡夜景。

4. 愉快的看戏之旅。

5. 难忘的偷豆经历。

6. 珍贵的朋友之谊。

通过对这段经历的回忆,作者表达了丰富的情思:

(1)对童年往事的怀念。

(2)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乡间生活的向往。

(3)对故人、故土的热爱与眷恋。

(4)对纯美人情的渴望与追寻。

理解鲁迅的“乐土”与“救救孩子”。

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失望与批判是从故乡开始的,在鲁迅眼中,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在对故乡极度失望的《故乡》中,他希望孩子们不再“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说孩子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呼喊“救救孩子”。鲁迅希望作为长辈的人能“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小说《社戏》中所展现的,也恰是儿童理想的成长环境和理想中的孩子们。他们在纯朴善良的人们中间生活,在纯美田园中成长,他们纯朴热情、活泼好动、充满朝气,他热爱自然,享受自由,有才干、有见识、有判断,有不愿受束缚之心。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 )

A.行(háng)辈 行(xíng)伍 省(xǐng)略 凫(fú)水

B.纠葛(gé) 姓葛(gě) 舀(yǎo)水 棹(zhào)舟

C.竹篙(gāo) 青蒿(hāo) 模(mú)样 撺掇(cuān duo)

D.绯(fēi)红 模(mó)型 反省(xǐng) 踱(duó)步

2.关于《社戏》,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与《故乡》《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经历的回忆性散文。

B.《社戏》描绘的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图景,是一曲对故乡之美的颂歌,从中可见作者对现实的关切,理想的追求。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其中“春社”二字,写的是春天人们拜祭社公土地的庆典活动。《社戏》中的“社戏”与之类似。

D.“我”从鲁镇来到平桥村,不但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还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其乐正如童年中的“百草园”之乐。

3.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

B.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C.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D.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4.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每题3分)

(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请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解析句子含义)

5.《社戏》中塑造了众多可爱可亲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分)

6.拓展阅读: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①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③追随春社④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⑤闲乘月,拄杖无时⑥夜叩门。

注:

①腊酒:这里指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豚(tún):小猪,这里代指猪肉。

③箫鼓:吹箫打鼓。

④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有条件的村镇还会请来戏剧班子进行表演,即为社戏。

⑤若许:如果能够。

⑥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请翻译为现代文,并简析其意。(4分)

(2)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写山水乡野的景色,优美明丽的景物描写之中寓含着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吟咏不已。请抄写这一联,并思考:此联写出了山西村哪些特点?

(3)有人说,《社戏》之美,首先美在平桥村纯美的人情风物。诗中的山西村亦是如此。诗中除首联外,还有哪一联直接描写并赞美了村中淳朴美好的风俗人情?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1.A.行(háng)伍

2.A.《社戏》不是回忆性散文,而是小说。

3.B。A句中比拟;C句夸张;D句夸张。

4.(1)从描写的角度:此句正面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刻画船的动态,又通过对老渔夫们的喝彩侧面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船迅之快,也表现了小伙伴们高超的驾船技术。

从修辞的角度:此句运用比喻修辞,将船比作大白鱼,写大白鱼背着孩子们在浪花里蹿,突出了船行之疾,也表现了小伙伴们纯熟高超的驾船技艺。

(2)那夜的豆就是罗汉豆,那夜的戏其实也并未看到想看的情节,但那夜看戏与归航的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记忆。其中凝聚了对水乡月色,对平桥村淳朴热情的民风,对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关系和自由美好生活的怀念。这些是作者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体验过的,所以说“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5.能结合故事内容说出人物的可爱可亲之处,表述顺畅合理即可。示例:我最喜欢六一公公,他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淳朴大度、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来”,还一再夸奖我,也体现了老实厚道的淳朴本色。所以,我觉得他是文中最有趣、最可爱的人。

6.(1)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新酒浑浊(不上得台面),(农家)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总会准备丰盛的菜肴。这两句写农家贫乏,但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为客人准备丰盛的饭菜,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也体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喜爱、赞赏之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联写山西村有山水相伴,明美宜人却不易到达,写出了山西村地处偏远,景致明丽的特点。

(3)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山村中击鼓吹箫声声相和,春社的日子近了,社戏似乎已经开始。村民们穿着简朴却古风犹存。这“古风”不仅是衣冠服饰,还有淳朴热情的民风。此联与首联相应,先赞人情之美,再颂风俗之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