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杜甫:怎不学李白写诗谋生 要穷到乞讨(戴建业1句话刻薄揭穿疑云)

句子大全 2023-05-07 04:12:01
相关推荐

尽管如今是家喻户晓的网红诗人了,“诗作洋溢于道路之间”,可在生前,杜甫老师委实不过就是个三四线的穷酸书生,并没那么有名的。

他在成都搭造的那个啥子草堂,即便在当时,也不过类似当下农民工朋友暂时安装的集装箱宿舍,别说60块门票了,他一直免费供吃供喝——虽然也就是几把韭菜啥的,殷勤邀人家做客,也没多少人搭理他,“但见群鸥日日来”,心情为此郁闷沮丧到只好写诗发泄。数千年来总有吃瓜群众不解并议论,你老杜那么有名了,咋还那么落魄不堪,这话实是评人而失在审源,考事而难免臆测。

拆除掉身上那闪闪光环,我们可以看到,杜老师的一生,既没啥名气,又无门路找到油水好的公务员差使,为人多少也是有哪些点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祖上的那点积蓄压根经不起待业多年的折腾,生活窘迫是必然的。用现在的观念看,杜老师其实挺作,大好前途几乎都是自己作没的。

虽然,也认识一零星当官的、或有钱的朋友,可礼尚没有往来,他缺乏条件给人好处几乎只有索取,如此卑穷热达自是人情难免,别人自然也不会太重视他,偶尔瞧着可怜,会抛点施舍,可哪够养家糊口呢!诗不平而鸣,他老人家就此养成了爱哀穷叹老的习惯,让韩愈、郭沫若那些发达的后辈讽刺的很难听。

可以说,像中西历史上太多伟大而悲催的艺术家一样,杜老师也是生前自身连碗稀粥都喝不饱,死后却被群众奉为神明,且养活无数人的。 我们都爱杜老师,可他当年的落魄江湖之状,我们也无需太玻璃心,去曲为回护的。

杜老师作起诗来,沉雄悲壮,含蕴无涯,“不肯作第二流人”,可以“事功”而言,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杜老师出身不算太差,至少是中产阶层,而且很体面那种。他不是“小镇做题家”,一生也都不屑于,始终只想着能参加“自主选拔”直接进清北的。像大部分世俗、坦率的大唐子民一样,杜老师的人生理想,其实要比我们教科书上写的要裸的多。

首先,就是得出人头地,得荣华富贵,还得一步升天,“立登要津路”。好好考试、按部就班上班、慢慢晋级升迁这条大唐地主子弟都走的路,他几乎不屑一顾——以至于我常疑心,杜老师33岁遇到李白,是不是被带坏了?其次,才是犹如当下文青无事就嚷“爱好世界和平”一样,什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其实就是一句套话,几乎所有大唐诗人都拍胸脯发誓过。

说白了,杜老师在生活层面上的渴望,也跟时下中国男人的梦想基本无二致:一栋豪华的别墅,一辆进口的轿车,一个漂亮的妻子,一打厚厚的存折,一个高高的职位,且多多益善。只不过,按照他的境界与抱负,他不会仅此就满足,他应该确实会是个好官,至少不大可能贪腐,不会与百姓为敌。总之,他是理想要,优渥的物质生活也要。他也许要比我们大俗大雅的多。

为了实现这些愿意,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他挥别家乡白云,成了一名鼻祖级的京漂。但他确确实实地失败了。起初几年,作为小地方的小富二代,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日子是吃吃喝喝,裘马轻狂,衣食无忧。可是很快,由于不工作没有收入,加上老父病逝,固定经济来源断更了,他的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以至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时常为了能有一顿饭吃,要路漫漫拖曳着到长安城南郊族人杜济家中去叨扰。

他的日子,过得比彼时的大部分诗人要辛苦恣睢的多。即便是现在的诗人,只怕也无需乞讨过活。

多少人的人生,始于理想,终结在现实,古今概莫能外。从那时起,不过30岁出头的杜老师,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四处"打秋风"的日子。

杜老师的窘迫,除了他自身太作,浮于实际、游手好闲外,确实也命不太好,造化弄人。本来,以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当时的大唐公务员系统,不说必然会青云平步,可起码不会弄到这般斯文扫地田地,被晚生周作人在《塞文狄斯》中诋苛为“老乞丐”。杜老师晚年自我反省,结论是自己诗文写得太好了,“文章憎命达”,老天都妒忌。

比如,公元747年,当朝天子李隆基诏令天下,让海内所有才子至京师就选,35岁的杜老师,如此才华横溢,竞赛的诗文又是他拿手好戏,他大概率能由此改变命运——这也几乎是他唯一的机会,因大唐科举并不公正,需有大官引荐才行,他缺乏这个背景。可偏偏,时运不济,当年奸相李林甫嫉贤妒能,从中作梗搅局,致使无一人及第,奏称“野无遗贤”,杜老师只得悻悻然回家,继续找儿子捏泥巴下棋。

图:现陕西富县羌村一角。杜甫曾在此住1年3个月,写下《北征》等

此路不通,杜老师只能把最后也是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靠诗文“上达天听”之上。这是一种破格,虽说看着机会更加微茫,可是在他之前,“大哥”李白那几位也曾成功实践过,并非太贸然。他也的确快成功了。公元751年,他向天子进献《三大礼赋》,受到赏识,被任命待制集贤院,接着被提升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一夜之间,似乎走大运了。

这是杜老师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也自揣从此就要飞黄腾达了,岂料只1个月之后,安史之乱接踵而至,让一切希望泡汤。杜老师从此流离失所,再也没爬上去过。

西人好说“性格即命运”,杜老师的贫贱,也和他那臭脾气有关。他的性格,也许真的不讨喜吧。

他本可以循环渐进,在官场慢慢升迁的,哪知竟自己炒掉官家的鱿鱼。《新唐书.杜甫本传》作为官方定性书,狠狠地批评了杜老师,直言其“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噼里啪啦数落他轻狂、孤傲、自尊、清高,自由散漫,夸夸其谈,说得很刻薄。这样的人,似乎天生就不大适宜混迹在官场。

他最后掉了工作,要仰仗人接济过活,不得不说他确实性格上太作。例如,当年因献《三大礼赋》,好不容易踏上了仕途,前途无量,可房绾事件一爆发,脑门一热,嘴一冲动,竟拍屁股走人,“老子不伺候了”。除了写诗、喝酒、聊天,他谋生之技又没有,教点私塾啥的他又觉得没面不愿干,只能眼睁睁让自家娃饿死。

还有,杜老师并非宅男,很热衷交际,他一生所结识的师友,如李白,如,如岑参,如高适,如严武等等,要么有名,要么有钱,要么就是大官,在大唐极为高大上的朋友圈。按理说,稍微提携一下,断不至于衣食不给,悬鹑百结的。可他也许真是有性格“傲诞”的原因吧,跟这些朋友关系都有点微妙,似乎都没处好,有善始没有善终。

再例如跟李白的关系,例如《新唐书》中老友严武气到要杀掉他的记载等等,几乎都是杜老师摆谱、不太招人喜欢的侧记。

可以说,杜老师在后半生,屡屡都为吃饭问题焦虑。核心原因呢,据说网红教授戴建业开玩笑说过,“他真的好吃懒做”。

他由于写诗,所以穷;因为穷,所以发愤写诗,几乎扭结为一个死循环。他年轻还没结婚生娃那会,意气风发,以为天下盈盈一握之中,到了白首无成日,世味遍尝苦痛浇头,所谓理想就只剩“但使残年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了。他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志气包山涵海的好汉,是如何被生活凌辱到锐气全无,甚至精神生命濒临植物人状态的。

不过,命运也算大体公平的吧,如果不是穷,他估计也不会那些勤奋写诗,继而大名垂宇宙。民国文人陈西滢说过一个故事:有人在西班牙旅游,导游指着一个形同乞丐的老人说,他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听者惊诧莫名:塞万提斯!你们国家怎么可以让这样的巨子窘困如斯?导游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写不出《堂吉诃德》那种作品了,听者默然。

也许,后世的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自我安慰:杜老师也如此类吧!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穷,他哭,他饥饿,他甚至为此失去孩子,有时被迫得去乞讨——虽然诗人有他最后的尊严,不会去偷外卖啥的,但我们每个人都无罪,我们足以心安理得——谁让他有手有脚不去打工呢?时评家如是说。

所以,杜老师虽穷犹荣。至少,得益于他逝后巨大的带货能力,成都市政府当是对他感恩涕零的。而作为中国人,杜诗又确实不能不读一点的。在此郑重推荐这套“三大诗人合集”系列书籍!这套书由吉林出版集团约请一批唐诗专家,专为一般读者出版,全书每首诗都提供原文+译文+注解,攻破唐诗这三座最高门槛,完全足够。

该书共有两大册,原价65.6,限期活动价39.9元包邮,一大本20元不到。一餐早餐钱,送到一生精神食粮,赶紧下手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