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南财大某同学一句话引来“社会性死亡”(可怕的群体意识)

句子大全 2023-05-08 04:33:01
相关推荐

1月1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校生因为首页出现虞书欣而发文将其称为老赖之女。约1小时后,该网友受到攻击,虞书欣的粉丝不仅在网上疯狂艾特该生所在学校,还给学校教导处打电话,要求其严肃处理,并评判学校业务能力不合格,与此同时,还找到这位学生实习的律师事务所,要求事务所开除这位学生,致其“社会性死亡”。

此事引起热议后,虞书欣主动发文道歉,随后,其粉丝也发文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道歉,称不应该质疑该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顺便点名那位同学,认为她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应该用言语刺激粉丝。

截止至今,网上对此事的言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虞书欣粉丝太过激,不给人生还余地,还有人认为,虞书欣粉丝行为着实很蠢,让虞书欣本人很头疼,当然,还有人对虞书欣是否为老赖之女的事实争辩不休,这件事情的伊始到底是谁的错呢?

我想,中南财大的官博发文已经给出了答案,“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于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只是这段回复并没有被保留下来,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这条回应于该次日删除。

在我看来,中南财大的官博并没有评判任何人,因为这件事情的发酵本身就是群体和个体意识的冲突。

01.事实还是捏造,不是信口开河

所谓人红是非多,关于虞书欣是“老赖之女”的话题还要从2020年12月1日说起,那天,有网友发现,虞书欣妈妈刘金美收到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费令。根据相关法律文书显示:刘金美疑似欠款两百多万及利息拒不偿还,名下资产似乎也早已转移完毕。

针对该新闻,虞书欣工作室火速做出回应,表示公司涉及到内外勾结的行为,虞书欣的妈妈也是间接受害者。显然是否认了“老赖”一事。为了更具体地明确情况,12月2日凌晨,虞书欣工作室再度发表长文,再次强调这是两家公司的之间的经济纠纷,且虞书欣妈妈目前已经在走法律途径维权中。虞书欣方还表示,他们绝对不会、也不允许自己去做伤害别人、坑人钱财的事情。表由于态度诚恳,这件事情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了,至于事实到底属实,没有确凿证据之前确实不应该偏信一方,可以说,这件事也算给中南财经大学同学上了一课,毕竟网络是个公开的大平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应该成为说发声的准则。

虽然该同学的言行有所偏差, 但是,粉丝圈的行为也着实有点过火!

02.粉丝圈的疯狂,让人不可思议地“震撼”

粉丝圈为什么会如此疯狂?

何为粉丝圈,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因为同样目的喜欢一个人,因此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这个群体里的人是有共同的信仰和守护,例如,2012年,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游行事件,最后愈演愈烈地发展为打砸日系车辆、日资商场,并伤及无辜群众,平时的守法公民们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感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在这种狂热的情感驱使以及人数赋予的力量的下行使着所谓的“正义”。那次事件之后,很多家庭都遭受了劫难,而这场劫难里,损失最大的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事呢?难道是因为人们的不理智?其实,这里所体现的就是群体思维中的无意识行为,群体的共同意志润物无声般地取代了个人意志,使个体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下顺利完成从外物到内化的转变,这就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用勒庞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自觉地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就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有人会疑惑,难道一个人正确的三观还不能决定群体意识的走向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事实是三维的,五官却是直线型,我们在关注事情是否正确之前,只会根据事情表面去抉择,而群体意识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这群人只能看到共同的一个点。

从2015年的“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就可以一窥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特点,从起初网友怒斥打人者,到风向突变、集体训斥女司机,直至网民人肉搜索出女司机个人隐私并公布于众,女司机不情愿地发表道歉声明,部分网民对女司机又抱有同情心理,这其中人们的三观指引难道是错的吗?

男司机张某下手之狠、女司机卢某开车太没规矩、太危险、这一系列斥责的点都是相通的,但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吗?都有错,这件事情之后,张某和卢某都相互表达了歉意,而网络上留下的伤害就仿佛风吹一般烟消云散,到头来,群体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号却间接伤害了他人。

再比如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民众普遍将整个穆斯林群体置于口诛笔伐的境地,而忽视了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善良的,欧洲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相安无事地生活了很多年,而大多数民众处于群体感情的狂暴中,对自己的言行并未有足够的责任感,更加激化了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的情绪不应该被狂热左右,单纯的直线思维不应该成为“殴打他人的武器”!

否则说起现在的粉丝圈,就只能用一个“震撼”来概括了!

03.群体喜欢英雄,但生活中没有英雄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有一句话这样说:“群体喜欢的英雄,永远像个恺撒。”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都开始活的谨小慎言,甚至活的小心翼翼,因为你一个不小心的举动可能会引来群嘲,被骂的工作丢了、没脸出门,甚至受不住流言蜚语而自杀的大有人在。

网络好像已经从象征着民主自由逐渐沦为“不法之地”,偏执与专横带来的乌烟瘴气让本该鲜活的地方变得不再鲜活。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评论很扎心,一个女孩因为被骂,发视频哭诉,下边有人直接来一句“有什么好哭的,心里这么脆弱,还敢出来哭诉”难道被骂之后就必须忍气吞声来证明自己无所畏惧吗?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英雄,可以笑看风轻云淡,醉看人间情暖。

人无完人,可能今天你身体不舒服,不让座也无可厚非,中华传统之所以流传这么多年是因为它的精神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牢固的个人意识,不被错误的群体思维所迷乱。

如果依旧任由群体无意识行为,不光给人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破坏,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