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小时候施舍要饭的后 常说这一句话(很多人却不知其意)

句子大全 2023-05-10 07:56:01
相关推荐

文:郭良正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大人们经常打发要饭的。在给了要饭人施舍吃食后,顺便捎带着说一句:替夫子还债了。

当时也没有多留意,更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想起来,觉得是个问题,就往老家打电话问。得到的回答是,现在哪还有要饭的呀。没有要饭的,自然也不说那句话了。又问替夫子还债是啥意思。他们说,你爷字辈们知道,他们都过世多年了,上哪儿去问呀。看来还真是个一问三不知的问题呢。

问人问不出来,就问书本,翻箱倒箧看了很多书,还终于找到了这个答案。

据载,孔子曾为政多年,终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而被迫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一路上风餐露宿,到处也很少受到待见,在贫病交加的窘途中,孔子不得不放下架子,派子路前去向同样是乞丐,但是具有丐帮身份的师主范丹借粮。

子路领命前去,并表白一番。范丹深知来者真诚,愿意助一臂之力,让孔子渡过眼前难关。但碍于孔子是有学问并传经布道的人,所以借粮前提是,子路必先回答问题。范丹问:何为高,何为厚,何为香,何为臭?

子路借粮心切,随口答道:天为高,地为厚,肉为香,屎为臭。

听了这回答,范丹理就没理,就去一边了,更没有给借粮的打算。

子路无奈,返回来给孔子讨教。孔子说,你说错了,应该是礼仪为本,父母为高,夫妻为厚,饥了香,饱了臭。

子路屁颠屁颠又去了,并把孔子的话原封说了一遍。范丹很满意,让乞丐们给子路拿粮。

子路正要接粮,范丹又问了:怎么借,怎样还?子路思忖着,这是师父让借的,还时候可不能再让师父还了,得俺这些徒弟来还。就说:师父借,徒弟还。

你师父借,徒弟还,你一下都还来,我没地方放咋办?范丹对此又不悦了:去回去,再问问孔子咋还。

子路心里也不悦了,但迫于救命粮要紧,还是义无反顾的回来了,并且嘴里嘟囔着:这个范丹,事儿就是多。

子路给孔子说了空手而归的原因。孔子说,你去吧,就说整借零还。

这个说法得到了范丹的认可,并把日积月累的干粮和剩饭剩菜,借给了孔子师徒,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此后,老百姓遇见要饭的,都拿馍端汤给他们,以解决暂时的肠胃饥饿问题,并把眼前的施舍,和多年前孔子讨饭的典故结合了前来,以了却孔子“整借零还”的说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山水笔墨纵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