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茅台总市值跑赢深圳一年的GDP(浅谈酒流通价值背后的酒文化)

句子大全 2023-05-11 02:09:01
相关推荐

最近大家热议茅台的总市值竟然跑赢了工商银行,超越了深圳一年的GDP,被人笑称“中国第三大城市”。除了“茅台”品牌超级IP的塑造,还包括了其保值增值、保质期长、易流通的特点。说到流通,离不开咱们流传千年的酒文化。

刚过完春节,在阖家团圆的时刻,我们可能也会跟亲朋好友一起小酌几杯以庆祝又一个新春的到来。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今天就从酒令开始谈起。

1 最早的酒令文化

说起“行酒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人们不能日常随意饮酒,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重要活动来临时才能够喝酒。当时的社会对于饮酒的时间、数量、礼仪等等都有规定。而重要活动一般指的是天子或诸侯加冕、成婚、或者谁家办丧事等等。遇上这样的场合,才有酒喝。

不过,跟现代不同的是,西周时期的酒令不是用来助兴并且劝人多喝酒的,而是劝人少饮酒的。饮酒在当时有数量规定——最多不超过三爵。“爵”是当时一种高度约为二十多厘米的酒具,主体接近圆柱形,腹部和尾部都刻着云雷纹。《说文解字》当中就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

西周“少喝酒”的酒令跟《红楼梦》里所描述的场景就显示出时代背景的差异了:《红楼梦》第四十回里鸳鸯吃了一盅酒以后,就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由此可见,酒令到了后来,主要功能是为了“罚酒”,让人多喝点儿。

生活在西周时期的人们喝酒也得讲究顺序,必须遵循先天地、后鬼神、再长幼尊卑的顺序。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早在西周时期,“酒令”可不是一种游戏,而是人们在喝酒的时候需要遵守的命令。在当时,为了引导人们在饮酒时能保持良好的酒德,古人还专门制定了“酒礼”。什么是“酒礼”呢?简而言之,它是在饮每一杯的间隔时间内都要遵循非常繁冗的礼节,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延长喝下一杯酒的时间。人为地减缓了喝酒的节奏,古代的酒度数也不算高,那么喝完酒的人不太容易因为失礼而酿成什么“酒祸”。相比现在酒桌上的一些行为,比如很多人喝完了酒要耍酒疯、做出一些失格的事情,古代饮酒的行为相对要好很多。

西周时期的饮酒礼节里,也规定得非常详细和具体。能饮酒的人可以适当喝,而且有数量规定;而平时不能饮酒的人,那就尊重他们,其他人不可以强行灌酒。这就是为了做到做到“不沉不湎”、“不惹祸端”、“小酌怡情”。

那么,万一有人就是爱喝酒,管不住,怎么办?西周时期宴席之上,为了防止有人不遵守酒德而肆意妄为,专门设立了处罚的手段。比如说,有人喝完酒,有些醉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此人出言不逊,就要罚他上交无角的羚羊。除此以外,当时的人还铸造了一种人形的特殊饮酒器,这种酒器专门用来罚酒,意在提醒喝酒的人千万别再不加节制地酗酒,以免耽误大事。

仅是时候处罚还不够。为了让“节制饮酒”的酒德深入人心,周代还曾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去监督人们饮酒的行为。

除了周代,其他朝代里也有类似的饮酒文化。比如明代不提倡在夜间喝酒。有一本关于明代时期朝野掌故的史料笔记叫做《菽园杂记》,其中就有记载说:“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

元代时期,关于反对酗酒还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辅佐过成吉思汗的著名宰相耶律楚材反对这位元太祖饮酒无度,有一天,耶律楚材就指着一个酒槽对成吉思汗说:这是铁制的容器,长时间装着酒,都被腐蚀成这个样子,更何况人的五脏哪里能禁得起长期过度饮酒?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可能会问了:商纣王酒林肉池、暴虐成性,最后导致亡国,你怎么净说古代人饮酒有节制呢?

请大家稍安勿躁,耐心往下看。

2 周成王以史为鉴

粮食谷物比较广泛地开始用作酿酒应该是始于殷商时期。当时农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农作物产量高,所以其中一部分就用在了酿酒上。

《史记·殷本纪》当中有这样的记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这里说的就是商纣王的荒淫无度。“酒池”实际上是一座人工挖成的湖,里面盛满了酒。“酒池”的容积之大甚至可以供人们在里面划船,而池里的酒则可以让几千人豪饮不止。而“肉林”,就是在树林里的树枝上挂满肉,让人们可以在其中随时随地伸手取食。

殷商亡国之后,曾经辅佐过周武王的西周开国元勋周公旦在武王去世后,继续辅佐周成王继位。因为成王当时年幼,很多重要决策都是周公旦代为执政时制定出来的。《尚书》当中的《周书·酒诰》篇就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禁酒令”,它的发起人就是周公旦。

周公旦史称周公。他作为一名辅佐幼主的摄政大臣,对周成王尽心竭力。周公封弟弟康叔当了卫国的君主,目的是让他来驻守殷墟,进而管理依然生活在那里的商朝遗民。

康叔那时年龄还不大,周公就告诫他说:商朝之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纣王无节制酗酒、荒淫无度,因此,商朝陷入了朝纲混乱的境地,诸侯在这种情况下纷纷举义。周公还嘱咐康叔说:你在到达殷墟以后,首先要去拜访当地的贤人长者,并且一定要向他们讨教商朝兴亡的原因;其次,作为当地最高的君主,你一定要爱护那里的人民。

一番嘱咐以后,周公又写成了《康诰》、《酒诰》、《梓材》三篇,让康叔以此作为行事的依据。《酒诰》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禁酒令”,其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

这两段的大致含义是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酗酒一定会造成祸患,那些形形色色的诸侯国最后走向了灭亡,究其根本都是因为王侯饮酒过度而导致了悲剧。周文王也告诫自己在朝担任官职的子孙不要经常饮酒。文王也一再告诫自己在各诸侯国内任职的子孙们,只有祭祀时才可以喝酒。同时,喝酒不能忘了道德约束,绝不能喝醉。要教导子孙臣民学会爱惜粮食,这些祖训一定要牢记,发扬美德。

《酒诰》当中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九个字:

无彝酒:这是要求人们平常要少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这样做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节约粮食。

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而聚众饮酒之人被抓住以后要处以极刑。

戒缅酒:这是要求统治者不可以沉湎于饮酒作乐,因为酒是丧德和亡国的根源。

周公颁布了禁酒法令,以立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除去为了节约粮食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让执政者们因酒而误国误民。这样做,既可以对沾染恶习的人有所惩戒,防微杜渐;又可以稳定民心,为周代的经济和社会走上正轨并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酒诰》作为中国第一个“禁酒令”,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已经进入了“建章立制”的初级阶段,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而“聚众饮酒”在当时可是要掉脑袋的,想想就不寒而栗,嘿嘿。

3 酒令文化的发展

如果我们通读名著《红楼梦》,就会发现其中的酒令种类很多。而酒令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和古代酒文化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国家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的古人喜欢喝酒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富贵阶层来说,因为提前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他们就成为了早期开始饮酒的主体。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宴请饮酒时就有“即席作歌”的要求,这也可以被看作是酒令的前身。秦汉时期,权贵在饮酒时以“席间联句”为乐,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有了一个雏形。

到了汉代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就开始酿造蒸馏酒。酒的产量比以往多了,饮酒之人为了给自己增添兴致,就有了“罚酒”一说。据记载,是西汉时的梁孝王有一回在自己的住所摆酒席,并且让人在席间作赋。有一个人写不出来,只能找人代笔,结果被罚酒了。这也是比较早期的“酒令”之一,也就是喝酒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谁坏了规矩,就得受罚。

唐宋时代是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酒令在这时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写过“醉翻彩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这样的句子,用以描写酒令;还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李商隐的诗句“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里,就是两种酒令游戏:隔座送钩和分曹射覆。

唐代最有名的酒令之一是“律令”。宴会上所有的人都要被“律令”所约束,一般都是用语言来完成酒令,比如添字令、拆字令这样的文字游戏。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时因为酒壶没有普遍使用,席间是令官或者主人拿着酒器为客人舀酒。这样一来,坐在离主人最远的宾客(也就是宴席桌末端的客人)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喝到酒。为了给客人弥补,就出现了一条“律令”,规定坐末座者,连饮三杯。为‘蓝尾’。”这个现象也在白居易的诗中得到了体现:“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这种行 令的文字游戏对参与者的学识也是有一定要求的。简单的酒令只要顺口和押韵就行,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行的酒令,语言和用词都比较粗陋,让在座的人忍俊不禁。而难度较高的酒令也需要引经据典,就如同我们看《红楼梦》里探春带头玩的“射覆”一样。

到了明清时期,酒令又有了新的发展。因为参与者逐渐从文人墨客扩展到了普通百姓,酒令的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从花鸟鱼虫到戏曲诗歌,从树木草药到人物风俗,等等等等。

清代俞敦培在《酒令丛钞》一书当中,就把酒令分为古今、雅令、通令、筹令这四种,可谓汇集了古今雅俗为一身。酒令当中较为复杂、对学识要求较高的,一般称为雅令;而比较简单、通俗易行的,称为俗令。

这种喝酒行令的特有现象也成了我们国家酒文化里一道很靓丽的“风景线”。对于“劝酒”,人们逐渐将其文明化、艺术化。而适当运用,可以陶冶性情、增加乐趣、增进感情。春节期间,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小酌怡情”,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新年。感谢大家的关注与阅读!

#茅台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