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话题女神”拍卖市场再掀话题(萧红百余件相关文献即将上拍)

句子大全 2023-05-12 07:18:01
相关推荐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

摄于1934年的哈尔滨。这是萧红萧军寄给鲁迅先生的“投名照”,被称为“美丽照”。

为纪念萧红诞辰110周年,广东崇正拍卖汇集了一批萧红的信札、民国版书籍和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将于6月初上拍,意在拍卖市场上发起一个“萧红话题”。

二十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31岁的一生似乎浓缩了人世的苦乐与冷暖:她幼年丧母饱受来自家庭的冷,惟感受到来自爷爷的暖;与萧军激情邂逅后惨淡分手,“往日的爱人,为我遮避暴风雨,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让我怎样来抵抗”(萧红语),又是极度的冷与暖;得以亲近“文学教父”鲁迅先生并得到先生热情推荐和支持,谓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鲁迅先生语),惜先生早逝;与另一东北籍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结为夫妻希望正常创作,无奈战火纷飞,不幸病死于战乱中的港岛……

首次发现的1940年齿轮编译社出版的萧红作品《手》堪称孤品。

学术价值日益受到收藏界关注

“文学洛神”身后是诸多悬念诸多话题,直到今天,萧红仍是文学界的“话题女神”。

萧红学术价值逐渐为教育者、文学爱好者、收藏者所关注,从八十年代至今出现大量研究萧红的学术文章,全新的“红学”也在文坛延续,截止到2020年知网上关于萧红学术方面的文章高达5628篇,百度搜索指数3200万条,各类出版物几千种,记录片、影视作品、舞台话剧、学术论坛百余部(场)。同时萧红文学艺术也在全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发芽,自新课改以来开始重视萧红作品,人教版、沪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权威教材中均收录了她的文学著作,篇目如《火烧云》《后花园》《回忆鲁迅先生》《小城三月》《饿》《小团圆媳妇之死》《学诗》《祖父的园子》《萧红墓畔口占》等。诸多省份的教师推荐的学生课外优秀读物也包含萧红的作品。对于只有十年文学创作的萧红来说是不易的,教材中录入的数量、文学质量在近现代文学家中也是较为罕见的。

近日,郭玉斌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萧红入编课本的不幸遭遇》经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澎湃、腾讯、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得到广泛影响和共鸣,从侧面说明萧红文章的普及性在提高的同时也呼吁教材中对文章版本的原著性加以保留。

首次集大全展示“文学洛神”

1936年10月21日萧红致萧军的一通一页(下为实寄封)信札。

萧红诗性的饱含苦难与爱的文字向来充满魅力,了解萧红,阅读是一途径,而另一更直接的途径则是她亲手书写的信和部分留有“文学洛神”手泽的旧书。

今年,值萧红诞辰110周年,为纪念萧红,崇正将汇集一批萧红的信札、民国版书籍和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上拍,包括:萧红亲笔信件及相关研究信札十二封、萧红民国时期原版著作文集五十余种、建国初至八十年代萧红研究著作及签名本四十余种,总计一百余件,是首次集大全式展示萧红原版著作和展现萧红文学才华的一次难得机会,许多著作市面几乎绝迹,如目前首次发现的1940年齿轮编译社出版的《手》堪称孤本。

31岁就去世的萧红的存世手稿十分稀有,除北京存有一小辑诗稿手稿外几乎再无流传,萧红的著作手稿至今仍未发现。近年萧大忠先生为文化传播将萧军旧藏萧红信札分别捐赠予上海图书馆、黑龙江文学馆、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各大知名学术机构做永久保存及收藏。流落民间之萧红墨迹稀若星凤。此次上拍的信札中,包括了1936年10月21日即鲁迅先生去世后的第二天萧红致萧军的一通一页(含实寄封)信札。信的内容显示,其时正在日本的萧红似已得知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但并未确信。

即将上拍的民国版萧红书籍。

审读:喻方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