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3岁宝宝不吃饭 奶奶一句话让他乖乖吃饭(结果越吃越挑食)

句子大全 2023-05-17 06:32:01
相关推荐

同事小玲有个3岁的儿子,最近不知怎么了,变得越来越挑食。每次一到吃饭的时候,儿子总是没吃几口就饱了,两口子真是既焦虑又担心。

奶奶就听到了孙子的变化,亲自上门监督吃饭。一开始,孩子和之前一样没吃几口就说吃饱了。奶奶走过去和他说了句悄悄话,就见他拿起碗狼吞虎咽,一会儿就把饭吃完了。

他们就问奶奶用的什么办法,奶奶神秘一笑说:“孩子都爱吃零食,我就说吃了饭才能吃零食。“一开始,奶奶的办法确实有效,不过好景不长,儿子又开始挑食了,并且比上次更严重了。

研究发现,有超过半数的父母都会遇到孩子挑食、厌食的问题。每次到了吃饭时间,本来不想破坏融洽的气氛,但又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又不得不逼孩子吃饭。

和吃饭相比,孩子们更喜欢吃零食。很多家长常常说:“不吃饭,就不让吃零食”,借零食来诱惑或要挟孩子乖乖吃饭。这种做法短时间内看似有效,但实际上只会增加孩子对零食的好奇心和依赖感。孩子吃饭的时候常常心不在焉,满脑子都在想着零食,渐渐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变得越来越不爱吃饭。

孩子有下面这8个行为,就说明孩子已经挑食、厌食了

1、孩子饭量很小,但遇到自己喜欢的饭菜,饭量会突然增加。

2、只爱吃甜食和油炸食物,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3、孩子不愿尝试新的食物,且爱吃的食物种类很少。

4、吃饭的时候,点心和饮料吃很多,正餐不爱吃。

孩子为什么会挑食、厌食呢?

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出生后就不爱动,喝奶速度也很慢的宝宝,到了8岁之后出现偏食和厌食的概率会比较高。

虽然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有偏食和厌食的问题,但这绝不是天生的,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2012年,研究发现“强迫”和“限制”是导致孩子偏食、厌食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常见的父母“强迫”行为

1、不管给孩子盛了多少饭,父母都要求孩子把它们吃完。

2、父母人为给宝宝设置饭量,且必须达标。

3、孩子吃饱了,父母非要再多喂一口。

4、让孩子自己吃饭,孩子就会吃很少,所以父母更喜欢喂饭。

生活中,常见的父母“限制”行为

1、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太多的甜食、油炸食物等。

2、父母要求孩子不能吃某些食物。

3、为了孩子表现好,父母常用一些食物做奖励。

4、用孩子爱吃的食物做交换条件。

如何才能改善孩子挑食、厌食的坏毛病呢?

想要孩子改掉偏食、厌食的坏毛病,父母应该从自己的喂养习惯进行调整。

1、从娘胎里就要开始

怀孕期间,妈妈应该摄取多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这样不仅有利于胎儿发育,还可以让宝宝通过羊水尝到更多的味道。

2、不要给孩子压力

孩子在2到5岁的时候,身体的生长速度下降,对于食物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自然饭量减少也是正常的,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进食,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3、多陪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偏食、厌食的问题,这是因为孩子在用不吃饭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亲子关系融洽,孩子自然不会在餐桌上搞怪、用不吃饭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4、辅食添加的技巧

宝宝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要减少母乳喂养,尝试给宝宝吃一些辅食了,这些刺激有助于口腔肌肉的动作协调能力,为发音说话做准备。

研究发现,在这段时期宝宝口腔接触的食物刺激越多,长大后挑食的概率越低。反之,如果接触的食物越单一,对口腔的刺激就越小,长大后挑食的概率也就越高。

5、辅食添加的技巧

很多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为了宝宝能获取更多的营养,常常会把几种食材混在一起。这样一来,虽说食材也有所调整,但宝宝吃到嘴里基本都是一个味儿,自然会排斥。建议辅食最好采用单一食材,这样宝宝就可以每天吃到不同味道的食物啦。

6、给宝宝提供适龄的食物

父母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腔咀嚼能力进行调整。比如:一岁的宝宝即使牙齿没有完全长出,也开始有较强的咀嚼欲望, 这时候就别再只喝粥了。孩子两岁的时候,嚼肉的时候比较费力,建议父母把肉切小煮烂,否则孩子就会抵触。

7、刺激食欲

孩子消耗的多,对食物的需求就大,所以应该多带孩子做一些运动和大肢体运动的游戏。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玩的太累也会降低食欲,建议就餐前一小时停止运动,让孩子安静下来,准备吃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