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看《大明风华》理解中国香及香道文化

句子大全 2023-05-17 07:01:01
相关推荐

追一部戏,因为喜欢,因为好奇,所以我去查资料;

一查,吓一跳,才知道,一支香,可以带给我们的好处太大了。

不仅是在祭祀中、在茶聊中、在瑜伽过程中、在美容理疗中,都可以留下香和香文化带给我们在身、心、灵上的感受、悟道和升华。

同时,香料在多领域的运用,而衍生的香产业链,比如香浴系列、化妆品系列、香料食材系列、建筑香料等等产品,带给我国在国民经济产值上的效益都无可限量,历史留下了大量的佐证。

《大明风华》第一集开篇皇帝朱瞻基在后庭唱吟京曲,案桌上,大明铜炉,香烟袅绕。

《大明风华》第一集中为迎接朱棣皇帝进京回朝,要求沿街商铺百姓手捧香炉,跪地接驾。

剧中多次出现香道场景

置于寺庙接待大堂入堂中的大型铜炉

置于卧榻、茶室、休憩环境下的小型紫砂炉、铜炉

一.中国香道起源

中国香道文化蕴涵有古老东方人带给世界的典雅柔美的深厚文化韵律。

中国香道文化的发展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未曾断代。

根据出土的历史文物,如红山文化,青铜文化里都有香浴、香器等物件佐证,中国人焚香用香的历史不会少于5500年,可以这样说“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善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流行于明清”。

香及其香品产业在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中有几次巅峰时期,中国和外国的香和香料的进出口贸易,甚至于香道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曾经占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产值。

汉武帝时代,曾出现第一个用香高潮,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香,什么样的炉具,都有特定的规制,香道礼仪初成。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用香的发展从皇亲国戚的御用日品,步入文人雅士的文化养息,香品不断推陈出新,养生用香成就第二次的发展高峰。

宋代,香文化不再是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享受用品,扩展到普通百姓家庭,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香品炮制工艺也日臻完善和细化,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香品不仅具有驱邪防风作用,亦成为养生养老中药产业衍生品和替代品的价值,更是成就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主力军,成就了中国香文化的第三次高峰时期。

宋代之后,明清时期,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古人用香,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也要焚香助兴,并配备专人负责焚香事务;不仅有焚烧的香,建筑用的香,还有可以佩戴的各式精美香囊香包,同时制作点心、茶汤等物品时调入的香料佐品,沐浴更衣的香浴制品,以及焚香养生修心的合香用品,犹如《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所见的的频繁入境的大小香炉和熏香热闹场景,呈现香道繁荣。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只有中国将香道文化流传至今,所以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国非遗香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二.中国香道与文人

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重要又奇妙的存在着。

明人安世凤《燕居功课》闲适·焚香中说,居室中置有『生香』可不用焚香,除此之外都需要焚香。『生香』是指香花、香果,作为供置于居室中可代替熏香之物。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说:『入室闭户,烧香静坐,方可谓之斋也。』

高濂《遵生八笺》中,论及行胎息之法也说:『于一净室内,焚名香一炉于所卧床头,又须设几案,上着香炉,下着所拄龙杖及履鞋等物……』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多爱茶、香、琴一类的雅物,焚香代表的是一种雅致,

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更有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

西江月·马趁香微路远

----宋代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从他的诗词、文章,到“东坡肉”、“东坡肘子”,这位上得“书房”下得“厨房”的人,再加上他对待感情十分专一,为人真诚质朴,可谓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男神”级别的人物。

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惜香者”、“爱香者”,苏东坡一生与香为伴,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被贬流放,皆一刻未曾离开过香。苏轼是香事的“骨灰级”粉丝,在其诗词作品中,有不少描写焚香的句子。

他在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后,曾作《翻香令》,其中写道:“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看似描写妻子灵柩前焚香之景,背后是对亡妻深沉的思念。

苏轼在《书赠孙叔静》写道:『今日于叔静家饮官法酒,烹团茶,烧衙香,用诸葛笔,皆北归喜事。』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绘画书法上有深厚的造诣,也是一位用香惜香制香的高手。亲自谱香方制香,如同书画一样,视香为滋养性灵之物。

苏轼在《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一诗中便提到:『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宋人晁说之《新合柏子香,因诵皮日休坐久重焚柏子香,辄以其香赠张簿》诗云:柏子香清谁喜闻,五言句法更清芬。病仍春困在难久,遣向吟窗起暮云

柏子气味清香,其安神清心的功效,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柏子香的制作方法简单,所用香料也比较朴素亲民。

采『带青色、未开破』的新鲜柏子随意采集多少,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阴凉处慢慢晾干,即成柏子香。

东坡先生建有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微闭双目端坐,让香气慢慢进入口鼻和汗毛孔窍。通过焚香静坐来修身养性,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正心养神。 这不仅是品香,也是在品香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滋养自己的心性。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见焚香静坐的养生健体之功。

从《诗经》、《史记》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洪氏香谱》到《本草纲目》、《香乘》,历朝历代的经典里都曾出现过对香的描述和记录。

古人用香一事相当讲究,在焚香进贡祭祀时,在读书、会友、静坐时,香如何使用,形成香道礼仪规制和行香官职务。同时在养生活动中,更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古代贵族士大夫及文人雅士,通过识香、六根感通、香枝呈现和香法修炼等环节中,体会由香带来的静心、纯净、卧眠、安神和舒爽的内心道循环的快乐。养身、养生的奥秘,必先静心、净心。

其实,要准确理解和体验中国香道文化,需要从身、心、灵三方面入手,潜心学习和修炼。不仅从理解人的身体结构及机体运行的规律,同时从人的心思入手,达到心的纯净和心的灵性,使人的养身可以更长寿些,养生的境界可以品质更高尚些,使香道真正帮助到我们。

本文不在篇幅中展开细聊关于”身心灵“的话题,欢迎关注”静谧悟生“将会细说,谢谢!

三.合香:中国香道极品:

本文仅就《大明风华》连续剧中频繁出现的香道场景,一方面说明了明代时期,从皇家注重用香的不同环境,反映明代时期的香道文化很盛行。另一方面,就是本文重点:什么是合香?合香的品质是什么?喜爱香的朋友,了解个中缘由,可以准确选择和运用香品真正帮助自己强身御体。

根据用香的场合,大致分为

1. 进贡祭祀的普通香

2. 驱邪避风的单一香

3. 祛湿安神的养生合香

中国香的发展从最初对单一芳香植物的使用,到多种香料合香为一体的合香,历史2000余年。合香为香中极品,养身防病首选佳品。

古人视合香如合药,合香方法运用了中医药学理论,香方的组成规律依据中医药方配制中『君、臣、佐、使』的理论。最早见于《皇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合香所选香材都具备通窍、理气、祛瘀等疗效,是因为这些香料都具有芳香气味,属纯天然中药材,取各种香药的馨香之气,兼具温中理气、祛风除湿等各种功效。焚香时产生的香气,可消除空气中的病菌达到驱邪辟秽。

但是如今市场上较多采用廉价的化工合成材料充斥药材而合成的香,当焚如此之香,不仅不能够起到驱邪辟秽的作用,相反将有毒气体挥发室内,这不是养身,而是杀生。所以选购香品,大家一定注意香的品质。

制香的手艺人在古代称为合香家。如今中国非遗传承合香家,应该不多了。好的合香家的合香,香道运用会使身心灵更健康、更放心。

中国最早的香方见于医书,多是用于熏衣,香体功效的香方,兼具有防虫、净身清净空气的效用。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六味熏衣香方』。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千金月令》中都记载了熏衣香体的香方:丁子香一两、苜蓿香二两、甘松香、茅香各三两、藿香、零陵香各四两,右六味,各捣,加泽兰叶四两,粗下筛用之,极美。

汉唐时期,皇室所用的香方是不外传的秘方,代表着皇室专属的气味。虽说宫中明令不许外传,但负责制香的御医还是把宫中的香方传入民间。

王建有时诗曰:“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在宋代官方出版的医方书籍,《太平和剂局方》卷之十『诸香』收录了芬积香、衙香、降真香、清远香等焚于居室厅堂的香品香方。

其中衙香制作配方和方式:甲香、沈香(剉)、笺香(剉)各六两,脑子(研)、麝香(研)、各九两,牙硝香研十二两、檀香(剉) 二斤、腊茶清炒。右为末,入研药,用蜜搜和令匀,如常法烧。

衙香的香方很多,在宋代《陈氏香谱》中名为衙香的香方有十五首。衙香中的上品,是用当时比较名贵的蔷薇水(玫瑰香水)调制的,

宋人毛滂《蝶恋花》词:不雨不晴秋气味。酒病秋怀,不做醒忪地。初换夹衣围翠被。蔷薇水润衙香腻。

古人擅长合香的文人也会自己合药疗疾,苏轼就曾写信给欧阳知晦,求用来合药用的鹅梨。《与欧阳知晦四首》之二云:『合药须鹅梨,岭外固无有,但得凡梨稍佳者,亦可用,此亦绝无。』

北宋名医杨吉老制的龙涎香,对香药的炮制与窨制都比较讲究,香料在和丸之前都要经过精心的窨制。周嘉胄的《香乘》中收录有杨吉老所创的『杨吉老龙涎香:沉香一两,紫檀(白檀中紫色者)半两,甘松一两(去土揀净),脑、麝各二分。

先以沉檀为细末,甘松别碾罗,候研脑麝极细入甘松内,三味再同研分作三分:将一分半入沉香末中和合匀,入瓷瓶密封窨一宿;又以一分用白蜜一两半重汤煮干,至一半放冷入药,亦窨一宿;留半分至调合时掺入溲匀。更有苏合油、蔷薇水,龙涎别研,再搜为饼子。或搜匀入磁盒内,握地坑深三尺余,窨一月取出,方作饼子。若更少入制过甲香,尤清绝。

在元人邹铉增补的内容中记载了降真香、雪梅香、江梅香、百花香、长春香、御爱四合香,应该是元代比较流行的香方。

明人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卷九十八“通用诸方”中,记载了龙挂香饼、扇坠香、安息香、合香(南京回回方)等香方。

龙挂香饼料:檀香、沉香各二斤,排草一斤,乳香、木香、丁香、兰苔各四两,黄烟六两、麝香八钱、炭末半斤、酥合油十二两、榄油六斤、蜜六斤,上和法如前。此方为香饼方。

在明代常见的龙挂香类似线香,李时珍《本草纲目》线香中提及龙挂香:『线香,成条如线也。亦或盘成物象字形,用铁铜丝悬爇者,名龙挂香』。李时珍用线香『薰诸疮癣』疗疾,曰∶『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97回描写宝玉在婚礼上发现新娘竟然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顿时旧病复发,昏晕过去。家人连忙『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魂魄』。

安息香在明清时期特指两物,一是香料安息香树之脂,二是指线香,《清稗类钞·工艺类》『制安息香』条:『今通用之安息香则多以他种香料合木屑作线香状,但袭香息香之名,实无安息香料也。』用来安定宝玉魂魄的安息香,有可能是一种合香线香。

明代医方书籍《古今医统大全》中就记载有三则不同等级的安息香方:檀香八斤、排草四斤、沉香一斤,丁香、乳香、黄烟、兰苔、木香(各十两),麝香三两、酥合油一斤、安息香五两、榄油二斤,白芨面、蜂蜜(五斤)上各为细末,以酥、榄、息香和蜜熬化,渐渐下香末,调和得所,作柄上阴晾一日,晒干收。

清代宫廷与贵族豪门中盛行的藏香,除了礼佛祭祀之外,也是居家卫生防疫用品。清·沈叔埏《藏香酬袁春圃方伯》诗曰:『辟邪兼辟寒,却秽同却瘴。』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藏香中有一种白色小丸子,焚之气颇幽爽,亦系番僧所贡,不知何名,其香气嗅之,可治老人肠燥气虚便秘。入厕时焚一二丸最妙。亦可治痘。

不仅是医方类书籍中记载了疗疾的香方,香学专著《香乘》中也记载有治愈头风的『清神湿香』、治心腹痛的『南番龙涎香』。

清神湿香:芎须半两、藁本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甘菊半两、麝香少许,右同为末,炼蜜和剂,作饼爇之。可愈头风。

蒙香:蒙古族用香历史悠久,节庆、祭祀、出征、蒙古族萨满、医疗、鼻烟、馈赠等香息息相关。尤其蒙地萨满又称(巫医),自远古时期至今仍以香药为引,为人和兽,驱邪治病,消炎止血(香药及矿物质灰)、祛痛解毒、通达神明(出征、祭祀、迎客、婚丧嫁娶)、消除疲劳、杀菌防疫(牛粪、狼毒花、艾草、车前草等)、提神醒脑,如甘草、黄芩、远志、百合、茵陈、苍术、紫草、艾叶、杏仁、薰衣草、肉苁蓉等都是合香所需的名贵药材。

随着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的畅通及昭君出塞等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内蒙古地区的香药市场与世界各国香材流通得到极大的发展。拥有上等香药成为草原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一种形式。

后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蒙古地区的制香技法逐渐将中医、蒙医、宗教等文化结合地区特有环境气候、野生药材、用香习惯、常见疾病防御及蒙古族萨满医学文化(详见《蒙古族萨满医疗的医学人类学阐释》——乌仁其其格著)等,延传下一套具有蒙古族地方特色的香药炮制技艺。原汁原味的保存、延续并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精华。

四.合香:非遗手工艺术

从选材、打磨、炮制到炼蜜、柔搓、阴干窖藏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手工工序,都凝聚着合香家的心,容不得半点邪念和亵渎。都需要合香家们亲力亲为,悉心完成。

选材:拣、摘、揉、刮、筛

打磨:切、捣、碾、镑、挫

炮制:蒸、煮、酒制、炒、烤、炖、焖、炙、窨

炼蜜:熟制、生制、酵制

柔搓:增柔风化

最后阴干窖藏

其中:

*蒸:窨、水法、直火法、隔火法等

*煮:时令法、材质法等

*酒制:冷、热制法等

*炒:文、武、沙、碳法等

*烤:明火、隔火

*炙:火灸、水灸、酒灸、药灸、炼液法等

*飞:筛法之一

*炖:一成式、续填式、分段式、调理式等

*焖:水、酒、蜜、碳、果法等

*窨:冷、热

*发酵:干、湿、生、熟法、动物法等。

最后以合香家人们每天念叨的心语,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天 然 取 材 手 工 制 粉 调 和 成 泥

静 谧

焚香纵有百千韵味

酝酿万般情愫

却消不掉离愁也断不掉别绪

倒是能暖一颗心

安吾一身

舒缓一日艰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