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唐代最悲壮的边塞诗 短短28个字(写尽战场的残酷 句句催人泪下)

句子大全 2023-05-20 07:11:01
相关推荐

在唐代文学领域,人们对诗词的热爱都达到痴迷的程度。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随口背出一两个著名诗人的名诗名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诗的题材丰富多彩,充满感情,所以说诗能言志,也能传情。有写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有写歌颂大自然风景的,有写乡村美丽田园的,还有写边塞思乡情感的等。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有抒发人们情感的诗作。人逢喜事诗读王维的“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金榜题名时读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心中伤感悲壮时读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以及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古诗词中有很多借景抒发心中悲伤情感的诗词,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边塞诗,是唐代陈陶的诗作。

《陇西行》唐代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边塞诗,不同于一般思乡伤感的诗,他是催泪诗。陈陶描写的是汉代李陵征战匈奴的一场悲壮战役,这首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在慷慨激战的战场上,唐军为了保卫国家,誓死杀敌,结果五千将士战死沙场,表现出唐军士兵的忠贞勇敢的气概和大无畏献身精神。诗人共写四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开篇二句诗语言精练概括地叙述了战场上腥风血雨的战况。唐军将领李陵带领士兵,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但结果太让人惨不忍睹,五千身穿貂绒锦衣的精兵强将,就这么全部丧命“胡尘”,可见战斗是多么激烈和残酷。一场战役大唐损失惨重,想象一下,长期的战争中,得有多少将士死于战场,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这是唐朝最悲壮惨烈的战役,公元99年,汉武帝决定攻打匈奴,在还没公布领军统帅的时候,朝廷押运官李陵突然主动请缨挂帅,并慷慨激昂地向皇帝及大臣保证,只带五千步兵就能摧毁敌军。据说汉武帝在出兵前,心里早就有了建功立业的人选,那就是他的亲戚李广利,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汉武帝心里不悦,但没说出来,也就同意了李陵的请缨。

李陵没想到自己高估了自己,没有一个严密的作战计划,严重轻敌。他的五千步兵与匈奴的八万骑兵相遇,连招架的力气都没有,被敌军凶猛围攻,在没有应援的情况下,最后李陵军中弓箭都快用完了,不得不边撤边战,最后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所以光有一腔热血,豪情壮志是不够的,有勇无谋,行匹夫之勇最后是损兵折将。这个失败的战役,李陵的冲动是一个因素,朝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二句,诗人匠心独运,用“河边骨”和“春闺梦”间接地把战争带来的悲惨凄凉的景象描绘出来,家里的亲人还在盼着杀敌的丈夫早日归来,哪想到此时亲人已化成白骨,妻子不知丈夫战死沙场,还在迟迟地苦苦等待着。这二句震撼心灵,让人悲痛万分。“可怜”和“犹是”开头,包含了诗人深沉的感慨,表现出对战士和其家人的敬重和同情。

总之这首悲壮的诗,深刻揭示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让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悲哀。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心情的沉重和悲凉可想而知。诗的开始写将士们“誓扫匈奴”,让人肃然起敬,印象深刻。五千精兵,在敌强我弱的悬殊状态下,还在誓死捍卫疆土,战士死得悲壮,令人痛惜。这首诗和王昌龄的《出塞》诗意境相同,那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寄托了家人期盼亲人早日归还的心愿。此诗短短28个字,写尽战场的残酷,句句催人泪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学漫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