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古诗鉴赏详解(王汝成)

句子大全 2023-05-22 05:01:01
相关推荐

2021年全国语文命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

在这一点上,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能够联系到白居易被贬江州作司马的时期和阶段,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就可以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

寄江州①

杨巨源

平安否?住得无②?

曾闻,见说胜。

题诗离鸿断,天遥孤。

拘牵③,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杨巨源(755?--830?)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

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杨巨源的诗词全集: 《关山月·苍茫临故关》 《寄江州白司马》 《崔娘诗·清润潘郎玉不如》 《和练秀才杨柳》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城东早春》 《折杨柳·水边杨柳麹尘丝》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

大致写作时间应该在815-819年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所做。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819年赴任,820年后的白居易逐渐的变化逐俗,日渐青云平布。虽然如此,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白居易曾写七律《病中对病鹤》自比,来表达自己的郁闷之情。“同病病夫怜病鹤,精神不损翅翎伤。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早年的白居易,一直是努力奋进的。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白居易的仕官生活和诗词创作。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白居易的一生转折点在815年。这一年,他被贬江州。原因起于政治事件和官场争斗。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这一年也是元和十年,白居易44岁时。六月,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被认为是越职言事。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同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因言贬官,委身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白居易曾写七律《病中对病鹤》自比,来表达自己的郁闷之情。“同病病夫怜病鹤,精神不损翅翎伤。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题目为《寄江州白司马》① ,注释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给了我们很好的提,能够迅速的把我们的记忆拉到学过的知识上去。寄,包含写给的意味,也包含着对白居易的挂念关怀和劝勉。

开篇从形式上连续用了两个问句,语气强烈,表意深刻,既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挂念之意,但在关切之中与包含着深意。作者强化“江州司马”这个官职,和“惠远东林” 形成对仗,是有深刻内涵的。一边是被贬的官员,另一边是白居易思想的倾向变化。文下专门注解说,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实际上在表达出作者对白居易被贬以后,开始访仙求道,沉浸佛教思想也获得解脱的关注。所以说,惠远东林,在文中是有所隐喻的,具有暗示的左右。

惠远大师(公元334—416年),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13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21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惠远大师出家后,卓尔不群,发心广大,“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进为道,无时或懈,道念日纯。东晋太元四年(379年),远公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广东罗浮山,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发心建造东林寺。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七月,惠远缔结白莲社,集慧永、慧持、道生、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123人,于东林寺般若云台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精修念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史料记载,远公禅定中三次见佛。庐山东林寺也以净土宗第一祖庭的地位屹立于佛教之林,开山祖师慧远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初祖。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即是说此。而序言中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这里的湓浦就是湓江,又名湓水、或龙开河。源出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西南的清湓山,东流穿过江西省九江市西部,北经湓浦口流入长江。九江城所在位置,隋时称为湓口城,因它的西面有一条湓江穿城而过。湓江又名湓水,发源于瑞昌清湓山,在此出口流入长江,故名湓口。后来,湓口城沿革为浔阳、江州和九江。曾闻,就是曾经听说的意思。似衣带,好像衣服带子,表示曲折环绕的意思。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的写出了白居易被贬之地的景色,颇有可观之处,还有劝勉鼓励的含义。

见说和“曾闻”对仗,互文见义,也是曾经听说的意思。而庐峰和香炉峰,都是地名,胜的意思就是超过,比什么好。庐峰地处九江市东段,因南毗庐山秀丽的山峰而得名。香炉峰,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它是会稽山诸峰之一,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知山河体势”,终于治平洪水。香炉峰高 354 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峰由此而得名,这是一处佛教寺院与风景名胜兼有的游览胜地。作者在这里把两者对比,是有深刻含义的。用风景秀丽,引人入胜的景色,来启发白居易,多多观看景色,调节心情,不要吧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访仙求道,隐身佛教,好像从中获得了人生的隐忍和超脱。所以说,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借景言情,曲折委婉,含蓄蕴藉的表达了自己的劝勉告诫之情。

岁晏是意指一年将尽的时候;也可以指人的暮年。离鸿,是指失群的雁﹐离散的雁,比喻远离的亲友。望阙意思是仰望宫阙,喻怀念天子。天遥,形容极其高远。遥望长安,怀念君王,渴望得到重用,早日回到朝廷,去又天高地迥,所以,必然产生悲观失意的情绪。这是作者对白居易贬居江州现状的形象描述,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也达到了唱和酬答的目的。

而病中对病鹤同病病夫怜病鹤,精神不损翅翎伤。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白居易谪居江州,心情抑郁,借病鹤这一形象,委婉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作者在此唱和,荡开一笔,先描述白居易的现状,以退为进,为最终劝告江州司马不可在逆境中沉沦作了有利的铺垫。

为了便于理解诗意,课下专门注解了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漫,实际上还有徒然的意思。拘牵,读音为jū qiān,意思是拘泥;牵挂;牵制。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慕公而愿见者久矣,俗累拘牵,竟莫之遂,盖每为之叹息。”清·徐倬《柳梢青》词:“老矣疎顽,红尘赤日,何事拘牵。”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我们既然是二十世纪的少年,就该把眼光放的远些,不要受腐败家庭的束缚,不要受狭隘爱国心的拘牵。”都与此通。

雨花社意为佛寺。雨花,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仇兆鳌注:“《续高僧传》: 法云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胜光寺 道宗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作者告诫白居易,身处逆境,被贬江州,不要徒然的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对佛教的追求上。卒章显志,直接劝勉,实际上在前面已经作了层层铺垫。

指高空,常比喻高的地位,比喻高官显爵。现在常用的成语平步青云,就用此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汉扬雄《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宋司马光《和任屯田感旧叙怀》:“自致青云今有几?化为异物已居多。”也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贾诩传论》“其良平之亚欤”南朝宋裴松之注:“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这里,作者直言不讳,劝勉白居易。

本诗的内容

本诗的形象

本诗的手法和艺术成就。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

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寄江州①

杨巨源

平安否?住得无②?

曾闻,见说胜。

题诗离鸿断,天遥孤。

拘牵③,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参考答案和解析:

15题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16题正确答案

【答案】

①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运用了典故和问句的方式。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象征暗示佛教高僧追求的淡泊遁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被贬江州,受到打击,而出入佛寺,追求遁入空门的思想情感变化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

②尾联中“莫谩莫谩拘牵雨花社”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青云依旧”则告诫友人,要志在青云,胸怀壮志,在逆境之中,依然相信自己可以青云直上,直接表出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白居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