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心经》中的三句话(多读可获无上智慧)

句子大全 2023-05-22 06:47:01
相关推荐

很多人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般若部经》中的核心。其义理,以“真空妙有”而闻名。它与《金刚经》中的缘起性空互相辉映,是可以互为印证的两部佛学经典。在诸多佛经中,让人感觉玄之又玄。

《心经》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是打开学佛者智慧的“金钥匙”。其中,这核心内容的三句话,若能熟读,也能获得无上般若智慧,令我们早日开悟,直至究竟涅槃。

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中,对于五蕴的阐述比较重,认为人都是受五蕴所影响。只要将五蕴修空,一个人,就会开悟。

观自在菩萨认为,人的五蕴,不是无始以来就存在,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积累而造成的。她认为,人的真如本性,才是无始以来就具备的。人的五蕴容易变动,并且互相之间可以转换。所以,要想修空五蕴,就必须一次性全部去掉。

如果一个人留存一部分五蕴,比如色蕴,它在任何时候都会转化成受蕴,或者是其它三蕴。

很多人只注意了“照见五蕴皆空”,却很容易忽略掉后面的“度一切苦厄”。其实,度一切苦厄,才是重点。照见五蕴皆空,只是一个前奏。

比方说我们学佛,学佛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只是一个目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这句“度一切苦厄”。让所有的众生,都脱离苦趣。

如果说,成佛只需要一刹那的时间,普度众生则是从今往后无量劫的时间,都是要去做的。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执著于它。就在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也要瞬间放弃它。

二、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有的人以为,这里的舍利子,指的是舍利弗,或者舍利子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观自在菩萨是对他在进行开示。在云来看来,还不是这样。

佛教中讲究舍利子,它是僧人们涅槃之后的东西,把它看得很珍贵,因为它可以无限期的保存下去。并且不会发生变化。我们熟知的佛陀的顶骨舍利,历经两千多年,到现在仍然光洁如新。

为什么在这里会提到舍利子呢?这与修行的人有关。观自在菩萨所讲述的这段法,是在灵鹫山法会说的,一般说来,灵鹫山的僧人,最后的目标就是涅槃,成就果位。涅槃之后,修得好的才有舍利子,认为它是果位的象征。修得差的,就没有舍利子。

但是观自在菩萨在这里,让人不要去执著于舍利子。也就是说,不要去执著你得到的果位。如果你一执著,就会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这样,你就又落入到了五蕴的转变当中。你所期望的果位,就会成空。

你只有不执著,才会真正明白诸法空相。这里的诸法,用《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实两部经书的意思是一样,只是所采用的阐述方式不同。

三、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佛陀认为,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有颠倒梦想。圣人的心,是一直清净的。他们之间,看事物存在一个有为和无为的区别。所谓的有为,就是容易“起心动念”,而无为呢?即使看到了事物,也不会起心动念。所以,凡夫容易给自己造下业,造下缘。因为圣人没有念,不存在起因,就不存在结果。

过去有句话说“菩萨畏因”,这句话还不算准确。菩萨根本就不畏因,只要她永远保持无念的状态,她就永远是那种状态。并且,在她的眼中,所谓的“因”和“果”,全然不似凡夫所认为的。她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事物就是按照成住坏的过程在走。所以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心心念念,也就不存在颠倒梦想。

而这里的究竟,就是指的彻底了悟。一个人想要做到彻底了悟,并不容易。因为人受五蕴所影响,五蕴之间又时刻会发生变化。有的人说,只要保持心中一片清净就行了。其实,当你心中有了“只要保持心中一片清净就行了”的想法,就又落入到五蕴当中了。因为你动了心念了。这就是颠倒梦想。

想要达到究竟涅槃,就必须不存在任何心念。并且,不会受到任何外界诸事的侵扰。也不担心会受到侵扰。这就是真正的空的状态,但是你又在这里,又明白自己远离了颠倒梦想。一个人,远离颠倒梦想后,已经开始“度一切苦厄”了。通俗点说,一旦远离了颠倒梦想,就开始了生命的长河中,做普度众生这件事了。

真正要理解《心经》不太容易。因为很多话,当说出来的时候,随着前后的意思变化,听着又感觉有所不同。这就是过去禅宗为什么讲究什么法都不讲,让你自己去悟的原因。等到你真正悟到了,你从行动上又会表现出来。师父看你的行动,就知道你悟道了,就会让你成为他的“以心印心”的真正传人。

以上三句话,是《心经》的核心内容。只要真正读懂了,就会开悟。如果有智慧,一看就会明白。如果没有智慧,就只有多读。读《心经》本身就能增长人的智慧,读得越多,智慧就越大,才有机会证得究竟涅槃,然后度一切苦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