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汉桥话画: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棋盘博弈背后的残酷宫斗

句子大全 2023-05-22 07:31:01
相关推荐

文章来源于画家邱汉桥新浪微博

《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绢本设色,纵40.2厘米,横7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

南唐中主和后主时常召集绘画名手,给君臣皇族的宴饮赋诗等活动画图作纪,《重屏会棋图》便属于这类描写帝王闲居享乐的纪实之作。《重屏会棋图》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画,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的情景,此画既是一幅反映宫内生活纪实性画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卷。画中四人身后的屏风上画有白居易《偶眠》诗意图: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正靠在床栏上,应该是喝醉了,男子右侧是他的妻子,刚刚摘下他的乌帽托在手中,男子面前放着酒具和一口炭盆。这道屏风人物画中又有一扇山水小画屏,由此造成一画三重--画中之画的特殊效果,因在屏风中又画屏风的缘故,故此画被称为《重屏会棋图》。该图无名款,只有"政和"、"宣和"印玺,以证明为北宋赵佶内府所藏。但有专家分析,画中藏印都是伪印,但从人物服饰及生活用品方面可以看出此图为五代遗制,而且画风与周文矩画风相似,故传为周文矩所画。

现在的学者都是依据南宋人王明清笔记《挥尘三录》中的一篇作为对此幅画中人物认证的直接证据,王明清在笔记中说他在朋友家中看到的《重屏图》,画面中间一位与他见过的李璟像“面貌冠服,无毫发之少异”,而其他几位隅坐对弈的是李景达、李景逷,扶着景逷肩膀的是李景遂。王明清这里说的《重屏图》与图中的这幅《重屏会棋图》并不是同一张画,因为他还在笔记里提到《重屏图》画中的屏风上是有宋徽宗赵佶亲题的白届易的诗作,这与《重屏会棋图》中对弈者身后那扇屏风上画的内容竟是完全相符,所以,与王明清看到的画作不同的是,《重屏会棋图》没有将宋徽宗的字临在画中屏风上,而是以绘画形式将《偶眠》的诗意表现了出来。但从王明清对《重屏图》的描绘来看,两幅画的构图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他对于画中人物的指认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重屏会棋图》中的房间陈设简单雅致,衬托出画面里宁静高雅的气氛,因为右面摆着一张卧具,4个人的坐姿都舒适而放松,可以推断,这是个比较私密的宫内空间。所绘人物容貌写真,个性迥异;衣纹疏密有致,色调自然;笔法瘦硬,略带顿挫颤动,刚柔相济,独具一格。据史籍记载,中主李璟3岁时开始居住在扬州,18岁以前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位中主温文尔雅的风度,史书上都说他“音容闲雅,眉目若画。神采精粹,词旨清畅。天眭雅好古道,服饰朴素,宛如儒者”。有一位从南方楚地来的使者在朝上见过李璟之后说他是“粹若琢玉,南岳真君,恐未如也”,与诸兄弟之间情分深厚,相处和睦,而且谦和下士,礼遇大臣,处处表现出儒者风范。图中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他头戴高帽,面庞丰满,细目微须,身材魁梧,仪态气度出类拔萃,目光前视,若有所思的样子,或是在静观胜负,确有种淡若幽兰的感觉。

桌两侧隅坐对弈者为齐王李景达和江王李景逖。他们两人作侧身或半侧身,彼此观察着,右首景达神色自若,目视对方,正用手指点催促。对坐的小弟景逖,右手执子,举棋不定。晋王李景遂,亲昵地扶着小弟肩膀,凝视棋盘,神色关注。各人的情态刻画得细腻准确,富有个性。室内长榻上摆着错金投壶和棋盒,右长几置放衣笥巾箧,几前一童侍立。环境舒适,与安静的会棋情景融为一体,从而烘托出人物的闲情逸致。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南唐的宫廷生活,构思奇巧,画中有画,以纵深感增添画面的情趣。

画史上说周文矩画肖像的功夫甚是了得,从这幅摹本的精微看,这种评价应该是没有虚晃的。看这幅《重屏会棋图》,完全是贵族闲居燕乐的样子,虽然面貌中都透着一种威严的神情,不过画面整体氛围依然是清新闲逸,让人神往的。画家用看似简单的室内摆设,以及主要人物的神情动态刻画,将一种史书记载的南唐文化的清新与文人气氛到位地传达出来,不是一般的画者能够做到的。看着这幅图,我们不由得也感觉到了一千多年以前那种会棋场面的紧张与和谐。此图作者所用线描细劲有力,既不同于"高古游丝",也不同于"屈铁盘丝",在挺健线条中略有转折、顿挫和抖动,别具一种风采,给人以古拙之感。

《重屏会棋图》是一幅北宋时期水平很高的摹本,被认为是对南唐宫廷画家周文矩风格非常忠实的再现。从设色上看,本图略显古雅,人物衣冠与和室内简朴的陈设相协调。人物情态刻画细致,生动逼真。这幅《重屏会棋图》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肖像画作品,不但在人物写真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而且在空间处理上也表现出了严谨的法度,所以此图自宋以来摹本颇多。据考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这幅年代最早。周文矩与李璟处于同一时代,所以这幅《重屏会棋图》应该是人物真实的肖像,故此画具有艺术和历史两方面的价值。至于画中之有屏风,是南唐的首创,之前的画中犹未见也。

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是以屏风来转换空间关系的,王齐翰的《勘书图》在挑耳的画中主人背后也画有大幅山水屏风,似乎南唐绘事有此风尚。不过周文矩这种景中套景、屏内套屏的画法,是中国画处理空间关系的绝妙手段,在层层叠叠的人物与景物描写中,令读者清晰地看到了次第推进的空间纵深。周文矩如此精心结构,并非只是一味地展现技巧,而是在这种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构图中,一步步深入地映衬出外表平静而内心复杂的人物精神世界。

画趣拾珍

五代南唐地处江南,山水秀丽,前后仅存在38年(937—975年),其间历经三主,即烈主、中主、后主。

即使对历史不甚稔熟的人,也应该能吟唱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传三主,共39年,三主中的两位: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是五代写词的代表人物,留下不少幽怨或凄美的作品,可是缺乏强大的政治、军事作为后盾的风雅南唐,终招架不住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不过,南唐之前杨吴政权的保境安民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积累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杨吴、南唐之间政权的交替以“禅代”为表面形式,并没有带来武力冲突,没有给社会造成太大的震荡。南唐第一个皇帝李昪也是个务实的统治者,力主与周边诸国和睦相处,国内求政治清明、民生安定,所以在李异时期,以及中主李璟初期,南唐的各个方面都有种“隐然大邦”之感。三位南唐的皇帝都对文化有相当的重视,当时人就说南唐已是“六经臻备,诸史条集,古书名画,辐凑绛维;俊杰通儒,不远千里而家至户到”。

南唐中主李璟与后主李煜酷爱文艺,后主尤擅丹青,在他们的支持和带动下,南唐绘画艺术蓬勃发展,一时名家辈出,如擅画花鸟虫畜的徐熙、徐崇嗣,擅画山水的董源,擅画宫殿楼阁的朱澄,擅画人物的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等。更有,南唐地处过去六朝时期的核心地带,在3—6世纪曾拥有过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为南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土壤环境。所以,即使当南唐作为政体消失在历史中后,她的文化却一直绵延不绝,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李昪共有5个儿子:长子即李璟,次子景迁,三子景遂,四子景达,幼子景逖。兄弟间的关系大体上来说很和睦,当李昪数次要立李璟为太子时,李璟只是一味地谦让推辞,即使是在李昪去世之后,众大臣要为他披上龙袍时,他也还在“泣让诸弟”,这里面固然与璟本身性格与世无争的一面有关系,可历史的真实往往比我们所希望与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就拿这画中下棋的4人来说吧,李璟谦让东宫之位的原因可能与他猜度父亲李昪的心意,以及朝中形势有关。李昪在5个儿子中并不是最偏爱李璟,他总觉得这个大儿子过于文弱,无法担当国家重任,只是又怕破坏了长子继承的规矩会引起更大的朝野骚乱;当时朝中的权臣宋齐丘也明白李昪的真意,他开始支持的是李昪二子李景迁,也就是画面中唯一没有出现的那位,李景迁据说是位风度和雅、神观爽迈的少年,做起事来干脆果断,与其他几个儿子都不太一样,深得李昪喜爱,只是这位李景迁在937年,未满20岁时就病死在扬州。宋齐丘转而支持三子李景遂,也就是画中着朱衣者,历史中记载他是个颇有手腕的角色,平时轻财好客,十分善于拉拢人心。宋齐丘对于李景遂的支持时间非常长,即使在李璟已经登上皇位之后,仍然诏告天下,册立李景遂为“太弟”,一直住在只有太子才能居住的“东宫”,这无疑是在告诉天下,如果哪天李璟去世了,继承王位的不是李璟的儿子,而是太弟李景遂。

这种情形一直到李瑕后来除掉宋齐丘势力后,才得以完全改变。李景遂将东宫腾给了新立的太子,但不久之后仍然被心有不安的太子毒死。老四李景达和幼子李景遢,他们在帝位之争中没有特殊的能力与地位。不过即使如李璟与李景遂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他们兄弟5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像历史中许多王位之争中达到的那般骨肉残杀,而似乎是一直维持着一种亲近的关系,这无疑与李璟温和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李璟力辞被立为太子时,他给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为兄弟间和睦友善,无须过早立嗣,这其中虽然有可能存在一些政治上的其他因素,但仍然足以反映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整体上讲是融洽的。

作为南唐翰林画院待诏的周文矩,擅画山水、车马、楼台,尤精人物。此图中李璟的若有所思、对弈者于微笑淡然中暗伏杀机和求胜之心、观棋者的轻松自若均被刻画得细致入微。他们从不同角度凝神于棋枰,似乎完全忘却了宫外的纷扰和时局之隐忧。其实这也许是表象,如果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他们身后的屏风,读一读白居易的《偶眠》诗意图,便不难听到周文矩的弦外之音:“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江州司马一语成谶,不出百年诗中的设问就有了答案,诗人冬日慵睡的惬意之事被搬上了画屏。

诗图互证,我们在千年之后形象地见到了白乐天娇妻卸帽、侍婢展毡的幸福生活,此番暖暖睡去,诗人是否又是去江南寻梦?“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时更重游?”再深究下去,内套屏中的小幅山水,不亦正是诗人心驰神往,摆脱形役的天国悠游吗?作为衬景,这当然更是画家要揭示的会棋诸公之心之所属。从南唐帝王的闲敲棋子,到中唐诗人的冬日偶眠,再到前朝山水的逍遥天地,画家在这层层推演的意象中,究竟是要展示画中人物的优雅闲适,还是要反讽他们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治国之道呢?这个问题大概无解。

名家小传

此画的原作者周文矩,生卒年不详,句容(今属江苏)人,在李昪时期已经入南唐宫廷,后来成为职业的画院画家。后主李煜时,周文矩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他所画仕女,不施朱敷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而自得闰阁之态。周文矩也善画佛像,尝于兜率宫内作《慈氏像》,将印度原本中的男像,画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的中国女性。传世作品有《重屏会棋图》、《明皇会棋图》、《宫中图》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