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雍正王朝:张廷玉的智慧巅峰——一句话(道尽官场生存的潜规则)

句子大全 2023-05-23 04:03:01
相关推荐

为什么说“朝中有人好做官”?

为什么领导身边的秘书,永远没人敢得罪?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领导的“身边人”到底如何影响领导的决策,如何改变事情的发展,甚至如何将一件本应受到严惩的坏事生生地变成一件受到奖赏的好事。

皇四子胤禛在太子胤礽、诸位皇子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共同见证下,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南巡”途中的康熙皇帝接到消息以后,大为震怒:

“腐败,腐败!这怎么得了,怎么得了啊!任伯安,百官行述,三百多个官的把柄让人家给攥着了。”

注意康熙皇帝此时的动作,身体躺倒、两手摊开,愤怒、无奈;注意张廷玉此时的表现——沉默!

而后,康熙皇帝将手放在头上,似乎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这么大的事儿,胤禛就一把火烧了,事先不请奏、事后不上报,太子、胤禩,这么多皇子谁也不吱声?”

注意,这句话基本代表了康熙皇帝内心想法的转变:从对“官员贪腐”的愤怒,转向了对“皇子夺嫡”的担忧。

热河狩猎途中,康熙皇帝慌忙应对突然出现的“叛军逼宫”,甚至连“调兵手谕”的真伪都没来得及辨别;而后,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皇帝才意识到这次“叛军逼宫”并没有表现上那么简单,夺嫡之争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

刚一接到皇四子胤禛火烧《百官行述》的消息,康熙皇帝肯定会首先愤怒于《百官行述》这等闻所未闻的恶劣行为,愤怒于朝廷三百多名官员的德行有亏、所犯罪行,进而忽略了问题的关键。

皇四子胤禛为何会烧掉《百官行述》,而且事先不请奏、事后不上报?

太子、胤禩等诸位皇子,为何会放任胤禛烧掉《百官行述》?

这恐怕又和皇子之间的夺嫡行为有关!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张廷玉发话了:

“这里面定有隐情!臣以为,将年羹尧召到南京一问,这事情就清楚了。”

张廷玉之前为什么沉默?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领导尚未形成完整的思维逻辑,不能擅自开头,谁也不知道领导接下来是肯定句,还是疑问句。

如果是肯定句,万一你的观点和领导不同,你该怎么办?

如果是疑问句,万一你比领导明白得更早、更透彻、更清晰,你该怎么办?咋滴,就你能啊?

所以,在康熙皇帝自己想明白整件事情的关键之前,张廷玉只能沉默,只能静静等待康熙皇帝的旨意或者明确的问题。

2、康熙皇帝虽然有着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但他毕竟也是肉体凡胎;再加上这种明显会给康熙皇帝带来巨大冲击的消息,肯定会让康熙皇帝的情绪短暂甚至长时间失控。

在领导情绪失控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躲过这段恐怖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该如何选择开口的关口呢?

康熙皇帝不再发问了;情绪稳定了;抓到问题的关键了;张廷玉才能开口。

只是,这句话却有着极大的学问,几乎能够一语道破官场潜规则。

张廷玉为什么建议康熙皇帝召见年羹尧,而不是“太子党”的某位成员,或者“八爷党”的某位成员,再或者是让上书房大臣马齐派人前来说明事件的原委?

因为,只有让年羹尧汇报,才能让皇四子胤禛掌握主动权,才能将火烧《百官行述》的真正目的详尽表达。如果是其他人,火烧《百官行述》就会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大罪过,甚至会一举斩断皇四子胤禛的继位可能。

对于张廷玉的用意,康熙皇帝明显听懂了,紧接着下令:

“传旨,年羹尧升四川巡抚,叫他接旨后,即刻到南京行宫见朕!”

这道谕旨,更是有着两个极为关键的作用:

1、代表着康熙皇帝对于皇四子胤禛火烧《百官行述》的默许和认可;

2、代表着康熙皇帝对于诸位皇子想要利用《百官行述》控制百官、结党营私的心思掌握;

说白了,这道谕旨就是在告诉所有人:胤禛火烧《百官行述》,朕认可;你们那些小心思,我心里像明镜一样,都收敛点!

因为张廷玉的一句话,皇四子胤禛大局为重、一心为公的表现,没有白费;因为张廷玉的一句话,太子胤礽和诸位皇子试图趁机进攻皇四子胤禛的意图,彻底破灭。

领导的“身边人”,为什么没人敢得罪,为什么始终有人想巴结?

就因为他们一句话就能影响领导的判断,甚至影响领导的决策!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