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述而第七》奢侈和节俭都不对(孔子的话总是没有绝对)

句子大全 2023-05-24 05:22:01
相关推荐

对于物质生活的态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过分追求享受,奢侈无度;有的人并不贫穷,但生活节俭。在奢与俭这两方面应该作何种选择呢?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的人不谦逊,节俭的人却寒酸。与其不谦逊的话,就宁肯寒酸。”

这里是孔子谈奢侈与节俭时讲的一种观点。

奢侈与节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人们就以节俭为美德,以奢侈为恶行。一个人生活奢侈惯了,养尊处优,他就会显得很骄傲,很傲慢,所以“奢”与“骄”是联系在一起的,成语就有“骄奢淫逸”。孔子所以说“奢则不孙”,就是奢侈的人就不会谦逊,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谦逊,那他在生活上就绝不会铺张,就不会六章中庸的力量一奢靡。由奢也会带来很多的毛病,如性格上的张扬,爱炫耀自己。常常是财大气粗,看不起人,对地位低的人往往是颐指气使。自己做起事来,就随心所欲,桀敖不驯,有时候甚至是为所欲为,以显示自己的霸道。

西晋时期,从王公到大臣奢侈成风。据史书记载:曾任过丞相太傅的何曾“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意思是一天花费一万钱用于吃喝,他还说没什么地方下筷子,还感到太清苦,太委屈了呢?真是挥金如土,奢侈无度奢侈带来的是作风的浮华,是一味的享乐,是社会矛盾的尖锐, 因此这样的王朝也多数是短命的王朝,西晋如此,宋、齐、梁、陈如此,隋朝也如此。很多朝代的灭亡多是由奢侈开始的。

奢侈不好,它的反面就是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它并非因人的经济情况来决定的。有的官员,经济条件非常好,但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有个典故叫“竹头木屑”说的是东晋荆州刺史陶侃,不仅生活上节俭,而且还重视废物利用。他见船工把造船剩下的木屑扔掉,便命船官广为搜集,储存起来,下雪之后用它铺路,以防滑倒。他还让人把没用的竹根存起来,堆积如山。后来征战中造船缺钉子,就用它来削成竹钉造船,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他的做法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节俭固然不错,但是节俭、俭朴过度往往也使人感到寒酸,而且有的人生活节俭,却往往表现出一种固执和保守。

孔子有位弟子叫原宪,不慕富贵与名利,在孔子去世之后,就隐居起来了,住在了卫国的一个很荒凉偏僻的乡间。

后来,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做了大官,听说原宪就生活在卫国,于是就专程去看一看这位同学天,子贡乘着豪华的马车,带着卫兵,威风凛凛地去看望原宪。

没想到的是,那里荒凉到几乎无路可走。他们只得舍弃车马,披开荆棘,好不容易找到了原宪。

原宪听说子贡来了,没有打扮一下,就穿着那褴褛的衣衫,戴着那破旧的帽子,走出屋子去迎接。

子贡一看,心里很生气,很为这位学友的贫穷、寒酸而尴尬。他万万没想到原宪会是这样使自己难堪,于是就责问道:“你大概是有病吧,还穿着、戴着这种破旧的衣帽!”

原宪反驳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没有钱财,只能叫做贫穷;学了高深的知识而不能去实践,才叫做有毛病。我原宪仅仅是贫穷而已,有什么毛病呢?”子贡很不高兴地就离开了。他后来一直为自己说错了话而后悔。

在今天看来,子贡去看学友并没什么过错,而原宪在朋友到来时 连收拾一下都不去做,搞得那么寒酸也有点过分。节俭固然是好的,但老朋友到来,也理应尊重。在原宪看来,他的这种生活状态非常好,根本不必为欢迎老朋友有点什么改变,这也正说明他的固执。

我们今天讲节俭,绝非是不要吃得好些、穿得好些、住得舒适些,这不是人之常情。因为人总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好的物质条件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发展科技,也正是要不断地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因此像原宪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过分了一些。

虽然孔子认为节俭的生活会有些寒酸,但它与奢侈比较起来,就大不一样。如果在这二者中要做选择,孔子就做了一个很明确的结论:那就是“与其不逊也,宁固”。这就是宁肯寒酸一些,也不能选择奢侈。“俭则固”虽也有其不足,但毕竟俭朴还是一种好的品德,它使人行得正,站得稳,能立于不败之地。《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意思是说,节俭是所有美德中最大的一种美德而奢侈则是所有罪恶中最大的一种罪恶。因此二者相比较,就宁肯寒酸,也决不能奢侈,因为后者会衍生出更多的毛病,甚至是罪恶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