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什么说路遥留下的精神遗产永垂不朽(朱鸿教授4句话揭露真相)

句子大全 2023-05-25 07:57:01
相关推荐

2019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名刘慈欣收入1800万,但认识他的人没多少。而路遥《平凡的世界》稿费仅30000元,却在离世后28年,仍被中国千万读者念念不忘。

正如藏克家写诗纪念鲁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路遥自然不能和大文豪鲁迅相提并论,但是一个作家在他死后28年,还被读者热切怀念,必然离不开他本人及其作品的强大影响力。

对于这一点,陕师大教授朱鸿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说:

“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

朱鸿教授用路遥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解释人们多年以来对他的怀念,精准又恰当。

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这4句精神遗产背后的故事,深入解读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收获。

第一句,路遥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

路遥曾说:人一旦献身于某种事业,就不会估计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这是永远无悔的牺牲。

对于写作,有人为名,有人为利,有人单纯为记录,而路遥不同,他把写作当做终生热爱的事业去追求。

就拿《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来看,路遥单单是准备工作就做了三年。

首先,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并翻阅1975年—1985年10年间的的各类报刊杂志,手指头都磨出血了,内容涉及政史经、农工商等多个领域。

其次,他深入工矿、企业、学校等地方实地查访,和煤矿工人同住过,也和大学生亲切交谈过。

最后,因为写作,路遥作息紊乱,日夜颠倒,吃饭凑合,甚至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稿后,肝腹水症状初显,多次大口吐血,依然一边喝中药,一边搞创作。

因为他不想给自己留遗憾,只要一想到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就去世了,柳青临终前还记挂着他没有完稿的《创业史》,他就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最终带病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路遥对《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巨著的付出,从外在体力,到内在心血,是同时代任何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平凡的世界》完稿后没有让路遥失望,成功出版后,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不但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而且在28年后的今天,依然被观众喜欢。

这是呕心沥血之作,更是用路遥的生命铸就,很多读者都知道,获奖后的第二年,路遥就因病去世了。

第二句,路遥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

有人学者曾这样评价《平凡的世界》:20世纪一百年来,长篇叙事文学作品能让读者记住的人物其很少,但孙少平、孙少安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被大多数观众记住了。

这句评价看似普通,实则很有分量,而观众之所以记住《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是因为路遥作品的出发点就是:关注普通人的命运。

作家厚夫在《路遥传》中提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完投稿时,遭到了不少专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路遥这种写作方式太土气,不符合八九十年代文坛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路遥不认可这个评价,他由衷的回复专家们:“这部小说是写给广大普通读者看的,不是写给专家看的。”

熟悉《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读者都知道,它取材于陕北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从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写起,围绕他们的家庭、村庄、县城,描述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及奋斗历程,并对和他们有关的100多个小人物也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刻画。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聚焦普通人群像的小说,里面有省委书记,作家、记者,也有乡村寡妇,甚至还有智商受损的傻子,但是在路遥笔下这个傻子也很有特点。

他不但会唱悠扬的信天游,还时时处处都囊一句“世事要变了”,这句不经意的憨话,见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责任制的全貌,从侧面告诉我们,有的人人傻话不傻,傻话里藏着事情的真相。

每个作家的每部作品都有主角光环,路遥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笔下的高加林,在农村有村花爱,在城里有干部模样的姑娘喜欢,只不过艳福不浅的他被生活狠狠地捉弄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什么也没落着。

但是,高加林的经历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了人生的真相:理想可以有,但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现实。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孙少平兄妹,路遥更是不吝笔墨,把他们从小写到大,一直写到孙少安创业成功,孙少平工作稳定,孙兰香大学毕业,孙兰花生活幸福。

路遥持久地关注书中人物的细节,把他们最打动人心的经历、感悟呈现在读者面前。

广大读者正是在这些普通人的奋斗经历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影子,在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奋斗的力量,最后做出改变自身现状的勇气。

而这正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

第三句,路遥塑造的人物形象,给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

人们都说作家的小说中都有自己的影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路遥出身贫苦,他笔下的主要人物都是社会底层的奋斗的青年。

《人生》中的高加林,从小努力学习,毕业后有幸分到村里教书,结果却被村支书的儿子顶替了工作,不甘心一辈子呆在农村的他跑去城里找营生。

恰巧等上叔叔当兵复原,当了领导,叔叔的下属为了讨好叔叔,擅自做主帮高加林安排了在县里做通讯干事的工作。

可惜,这种违规走后门的事情往往长久不了,高加林最后被情敌张克南举报,丢掉工作,只能回到农村种地。

而这一来一去的城乡经历,高加林不但失去了农村的女友,连城里的姑娘也不和他好了,折腾半天,好像闹了个笑话。

说到底,他不过是想在城里做一份自己喜欢又体面的工作。

但是,生活不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高加林的悲剧,是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忽略了现实,只有立足现实,才能有实现理想的可能。

高加林的经历,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年轻人,因为追求所谓的理想,因为急功近利,让自己走弯路。

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则是另一番景象。

虽然他出生在穷苦人家,但从小努力上进,不怕吃苦,一直读到中学毕业,被安排在村里当民办老师。

但是,孙少平和高加林有不同,那就是他从来不痴心妄想,而是头脑清醒,对现实看的很清楚,也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不愿一辈子待在农村,希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同时,孙少平也像高加林那样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想要帮助他,先是做曹书记家的上门女婿,可以得到黄原市户口,但孙少平放弃了,后来是女友田晓霞想给他在城里找一份体面工作,他也拒绝了。

因为孙少平知道自己的起点和出身、也知道自己的底线和追求,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内心独白:

“少平现在认识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孙少平,他们代表着两个有相似经历但结局不同的年轻人,他们一样乐观善良、努力奋斗,年少轻狂是高加林,成熟懂事是孙少平,他们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经历成长前后的一个人。

路遥用心刻画的这两个人物,真实又鲜活,看似关注的是书中的人物,实际关注的是全天下最最普通的民众。

我们读懂了高加林、孙少平以及书中其他人物,也就读懂了自己的人生。

第四句,路遥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这个世界是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但是有美好的人性。

路遥笔下的人物,从自带光环的主角到不起眼的小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些精神在路遥的刻画下熠熠生辉,也点亮了读者的未来之路。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最让人意难平的便是巧珍了,她虽然没有文化,还被高加林给甩了,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有青梅竹马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她喜欢高加林有文化、有追求,和村里其他后生只知道干农活不一样。

巧珍的爱,发自内心,不含杂质,他连高加林的缺点也喜欢,比如他穷苦的家庭,以及他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倔强。

当高加林城里有了工作后,巧珍为了不使高加林为难,主动提出分手,还说城里才是高加林的天地。

然而,高加林城里人的美梦很快破碎了,只能狼狈回农村,全村人都嘲笑他,可是已经嫁为人妇的巧珍依然关心他、偷偷帮助他。

在路遥的笔下,不但正面人物,精神可贵,就是那些反面人物,身上也有闪光点。

比如,《人生》里让人恨得牙根发痒的高明楼,他为了儿子三星的前程,不惜拿掉高加林民办教师的名额,把他逼入绝境。

但他并不是一个丧尽天良的坏人,为了弥补高加林,他联合马占胜给高加林在城里谋工作,同时他对有文化的高加林,从内心深处充满了钦佩和欣赏。

比如,《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他好吃懒做,爱吹牛,还和别的女人有染,给丈人孙玉厚一家添了不少麻烦。

但是,他也有闪光的一面,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他面的喜欢的女孩孙兰花,大胆追求,说尽情话,就像一束亮光,照进孙兰花灰暗的生活里,让这个打小只为家里人活着的自卑女孩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好。

尽管王满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是他爱兰花是真的,他能逗笑兰花是真的,兰花死心塌地跟着他过生活也是真的。

说到底,俗世夫妻不正是这个样子吗?接受对方的好,接受对方的差,吵吵闹闹过一辈子?

王满银不安于现状,倒买倒卖,说明他有上进的一面,他成天往外面跑,说明他希望开阔自己的眼界,不甘心待在农村这片小天地里。

在小说的结尾,荒唐半生的王满银,走南闯北后,认识到了生活中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老老实实回家了,和兰花以及孩子们安安心心过日子。

他的转变,不是路遥刻意为之,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生活的打磨,也许某一天就顿悟了。

而顿悟之后的王满银也好,生活中的我们也罢,心智会变得成熟,开始一点点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开始认认真真经营生活,给家人幸福。

这就是路遥对小人物全方位的关注,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的苦难和不堪,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残缺和美好。

路遥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路遥对每一个小人物人性的全方位刻画,不但使得书中人物丰满、鲜活、真实,而且使读者很容易就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

结语: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年仅42岁的路遥去世,看得见的原因是肝癌所致,而看不见的原因则是路遥因写作忽略对身体的照顾,正如贾平凹评价他:

“路遥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今年11月17日,是路遥逝世廿八周年,前段时间《平凡的世界》,还被拍成话剧,在贵州上演,现场火爆。

这就充分说明,路遥的作品,在28年后,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人。

而路遥本人全力以赴的创作精神、拼搏奋进的时代精神、向命运挑战的反抗精神,也影响着前仆后继的文学青年,以及所有认可“努力就会改变命运”的你我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