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它盛行于宋 受到文人甚至皇帝推崇(曾一度失传 但又再现人间)

句子大全 2023-06-03 06:24:01
相关推荐

文/馨兰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文人墨客左右着流行文化的走向;一个文化若是能得到他们的追捧,必定是那个时代的雅事。而这一文化,不仅获得众多文士的青睐,甚至一度备受皇帝推崇,它便是茶百戏。你了解它吗?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茶戏和汤戏等,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原料,就能在茶汤表面幻变出图案。它是宋代点茶文化的升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饮茶文化中的突出代表,与我们今天习惯的泡茶饮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较早对茶汤中出现图案进行诗文描述,生动的描写了茶汤中显现“白云”和“花”等图案。这是关于茶百戏较早的诗文记载。

而北宋大臣陶谷,在其代表作《清异录》之《荈茗录》中记载到“茶至盛世。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从中,不难发现通过“下汤运匕(即注汤和茶勺搅动)”这个特定的方法使得“汤纹水脉”幻变出“纤巧如画”般具体图案。

宋徽宗,这位“通百艺”的皇帝,在艺术上造诣极高,引领者宋人生活的艺术化。也许是在纸上作画的功夫无法满足这位皇帝对于艺术的不断追求,茶百戏这种在茶汤表面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及表现图案的艺术效果,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不但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还经常举办茶会,赐宴群臣。蔡京的《延福宫曲宴记》记载到“…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记叙了宋徽宗亲自给大臣注汤击拂,展示自己点茶、茶百戏的场景。另宋徽宗还创作了《文会图》,画中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北宋文人点茶、分茶的热闹场景。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是陆游一生300多首茶诗中最广为流传的句子,大家对其应该不陌生。的确,陆游也是宋时期热衷于茶百戏、点茶的文豪。宋人中喜爱点茶、茶百戏的文人不在少数,诸如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此处不一一展开描述。

盛行于宋,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深远的茶百戏,在明朱元璋罢造龙团(茶百戏的原料)后逐渐衰弱,清代后至今未见详细的文献记载,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武夷山市茶学专家章志峰,因一次大学时期图书馆偶然查阅资料与茶百戏结缘,对茶汤如何幻变图案的痴迷,对茶文化研究的热情,对恢复先人优秀文化的执着,踏上了研究恢复茶百戏这条路。这一踏就是几十年,从无数本古籍资料研究入手产生头绪,从几万首诗文中搜集、整理和分析中考证史实,先后多次前往日本探寻日本茶道和中国点茶道的联系,从中获得启发;自筹资金,从茶树品种培育管理进行实操,沿用古法进行团饼茶制作和茶粉加工,历经上百次的试验和比对,终于在2008年能在茶汤中显现图案。为证明这就是古籍中描述的茶百戏,章志峰与多位学者交流,对恢复茶百戏的原料、方法和特征同古籍中对茶百戏的描述进行反复比对和论证,于2009年正式对外公布恢复了茶百戏。

目前,茶百戏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因其突出的特点,能将中华艺术中提倡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华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茶百戏的茶汤中都能有不错的表现。除了美学价值,茶百戏的茶汤亦能品饮,其中富含了一些泡茶法中所不具备的溶于水的营养成分,例如多糖类、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茶百戏,是中华民族失而复得的优秀文化,更是我国茶文化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利于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和文化旅游的档次规格。自恢复以来,茶百戏受到了大批专家学者重视、及茶文化爱好者的喜爱,但它的普及性和知晓度还非常低,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和弘扬。

欢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百戏、点茶和茶文化相关知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